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怀牛膝,苋科,系
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山苋菜、对节菜、积名牛茎。根呈园柱形,茎有棱角,节部膨大,状似牛的膝盖,故称牛膝。
怀牛膝主产于河南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地,旧称怀庆府,为“
四大怀药”之一。主产于
四川雅山、
乐山和
西昌等地称川牛膝。但怀牛膝质量最佳,数量也居中国之首,1959年,曾占中国总产量的46%。怀牛膝的特点是:条子粗壮、明亮、色泽鲜艳、油性多。
药用价值
怀牛膝药效高,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滋补之功,如牛之力。”
牛膝气味苦酸平,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久服轻身耐老。长于补益肝肾,强腰膝以及活血、引血下行的作用。
适宜人群
1. 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人群。
2. 欲改善肝功能者(各类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
3. 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易感冒人群。
4. 体内缺乏锌、锰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士。
5. 欲预防骨质疏松,骨软化,肌肉抽搐,痉挛的人士。
6. 胆、肾、膀胱、尿道结石患者。
7. 延缓衰老者。
产地环境
河南省焦作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土质独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使“四大怀药”形成了独有的外观和质地。
焦作市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冲击平原,史称“覃怀、河内、怀州、怀庆府”。由太行山涌裂南出的丹河、沁河、济河,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元素,与黄河泛滥淤积,形成了特殊的肥沃土壤,加之迎风坡、海拔、光热、水文等因素,当地种植的地黄、菊花、山药、牛膝药材形成了独特的药性禀赋,分别被冠以“怀”字,成为“四大怀药”。
历史渊源
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直至清朝末年,“四大怀药”一直作为贡品进献历代王朝。
随着“四大怀药”声誉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增加,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从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大量购买山药、菊花等冒充“四大怀药”销售,严重影响了“四大怀药”的形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005年6月,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全市25家“四大怀药”生产、加工企业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焦作市25家“四大怀药”生产、加工企业的64个产品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2008年,投资150万元的省级怀药产品质量检测站落户焦作市温县质监局,并通过国家资质审查认可投入使用,成为中国首家怀药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该质量检测站主要开展对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可溶性总糖、总氨基酸、粗蛋白质、总灰分、水分、6种农药残留量、4种重金属含量等60项。
生产情况
中国牛膝有三大产区——河南
焦作、河北
安国、内蒙
赤峰。河南产区主要分布在武陟、温县、博爱及周边地区;河北产区主要分布在安国、定州、深泽、南宫、安平等几个县;内蒙多集中在赤峰的牛营子。安国所引种的怀牛膝,其质量不及河南品地道,头肥二肥很少,大部分为平条或统货,但单产及总产大大高于河南,在供应国内厂家及医院及各市场需求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2007年,焦作市怀药加工总产值15.3亿元,其中中药类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
2008年,焦作市已建成四大怀药生产基地1.6万多公顷,怀药鲜货产量达到44.1万吨,亩均收入4000元,总收入达到10亿元。全市已有怀药加工企业50多家,其中中药、中药饮片类企业8家,开发生产怀药品种138种。
产品荣誉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牛膝”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怀牛膝原产地域范围以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焦政文〖2002〗11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南省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选择
(一)品种
应选择“核桃纹”(小圆叶)、“风挣颗”(长尖叶)。
(二)种子质量
选用上一年生产的,籽粒大小一致、无病虫害,成熟饱满的优质怀牛膝秋子。种子净度达90%以上,发芽率达90%以上。
(三)生产用种
应选用健康的秋子、秋蔓苔子作为生产用种。
二、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参见附录B。
三、采收
(一)采收时间
从农节的“立冬”到“小雪”(即11月的上旬至12月下旬)收获。
(二)采收方法
现将上部茎叶割掉,留10厘米—15厘米的茎叶,刨根要保证牛膝完整无损。
四、加工
怀牛膝初加工:
鲜怀牛膝简易捆把→晾晒或烘干→发汗→晾晒→去芦头、分级。
五、质量要求
(一)分级
怀牛膝分级见表1。
(二)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见表2。
(三)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