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情结是一种心理现象和审美行为。
概念
词义
英语写作:Feeling nostalgic,也可以说是一种怀旧的情绪(a reminiscent mood);而英语的nostalgia,则可直译为“怀旧”。另外,在英语的语境里,怀旧情结,还可以是一种思乡的情绪(nostalgia、nostalgian)。
含义
一种特殊的
心理现象,一种情绪或心结。是因出于对于自己先前遇见过的某个人物;或经历过的某个时代、某件事情;或自己有过一段生活经历的某个地方;或因上述现象所牵涉到的或某件物品的
思念或
回忆,所产生出来的较长时间的眷恋和怀念。
外延
怀旧情结虽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但如果不是表现为一种过度了的“病态”,就还是一种健康、正常的心理表达。因为人是有情绪的,尤其当某人曾经历过某个特殊的年代,或者某个特殊的事件,或者遇见过某个特殊的人,并因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往往会在日常生活里,表现出对于前述事物的特殊感怀和反应;并也可能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牵连(暗示)或对比,滋生出某种特别的怀旧情绪来。
另外,从美学的意义上看,怀旧情绪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行为。它是一种感怀,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梳理和思考行为。中文里面就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及“睹物思人”、“乡情”之类的描述和词语。
两个层面
怀旧的所指,应有两个层面,一是指私人的怀旧(如对自己故人、家乡,或者初恋情人的怀念之情);一个是指公众的怀旧(如对一些
经典艺术作品的怀旧之情等)。
表现
故人
幸运的话,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常会遇见某个人,不管是因为世态或生计而长久分开,还是因为故人的永久离去,都会形成在这个人内心当中久难散去的念想和缅怀。时间久已,这样一种对于故人的思念情绪,便时不时地会化作一种怀旧的情绪,时时在心灵的作痛间感受一份难以表达的甜蜜。
自然,有时候初恋的情人,也会令人在某个时候顿生起一种特殊的情感来,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怀旧情结。
特殊经历
只要是一个对于生活充满了热情的人,人在其一生当中,定然会有一到两段生活的生活境遇,因为一些特别的因素,成为其一生中时常产生怀旧情绪的特殊经历。如常人对于童年的感怀,等等。
怀乡之情
故乡是每个人的心灵殿堂。尤其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更增添了人们对于自己故乡(原状态时)时常的回味和向往。即使是一些纯粹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人,也会在冥冥中顿生出一个“故乡”的概念,聊以怅想。
对于故乡的怀旧,或是因于出于对故乡风景的怀想,却更多是缘于现代的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空间的感怀和向往。
旧物
对于旧物的怀念,常因对旧人、旧事的回忆和缅怀。这样的心绪,哪怕是一件在旁人看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细小之物,也会在怀旧者的内心里,衍化为一种无限的珍贵与伟岸来。所谓“睹物思人”,或还可以说是“睹物思事”、 “睹物思乡”了。
年代感怀
身处过某种特殊的年代的人,在一段时间过后,定然会对于那段时间、那个年代的事事、物物及人人,产生常有的怀念与回顾。
比方说对于经历
革命战争的那批老人、或者说经历过文革的那批人,还有像经历过今天国家改革开放的这一批人、一代人,他们所经历过的那个年代,都会成为其时常怀旧的情绪所居。
怀旧年代,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人(因不同年代出生和生活的人)而异。如对于上世纪60年代生人,“70年代”和“80年代”就是他们的怀旧年代;而对于更上一辈的人,战争年代或许才是他们的怀旧年代了。
现象
怀旧情结所滋生出来的现象,有时候就直接志向一种被人称作为经典的东西,一般以某种艺术形式得以久存。因此,怀旧与经典常常是不相分离的双胞胎。
怀旧音乐及怀旧歌曲
无论是欧美歌曲,还是中文歌曲,业界常有“
怀旧金曲”一说。指的就是因某个年代所早就出来的。为人们所经常挂念的歌曲曲目。海外有诸如美国乡村歌曲、一些老爵士蓝调乐曲等;当然,2009年刚刚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相比日后也会成为人们抒发怀旧情结的永恒经典了。中文歌曲中,像张学友的1993年《吻别》问世,在台湾卖掉136万张,创下18年来台湾销量第一名,全球狂销400万张,至今是华人歌手唱片销量最高的一张。多年来深受歌迷喜爱,被誉为经典怀旧之最。
怀旧电影
对于60年代出生的人们,他们儿时所接触到的电影十分地有限,多为革命样板戏。因此,那些样板戏便应是他们的怀旧电影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影片当中的一些经典唱腔和
台词,至今为那个年代的人所津津乐道。另外,那个时候也有一些精彩的电影值得他们怀旧,如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国产的还有像《地道战》、
《平原游击队》等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值得某个年龄段的人所常以怀旧的
电影。
怀旧故事
指的是一些著名的童话,如《白雪公主》等,已然成为各个时代出生人共同的怀旧故事。而对于私人来说,孩提时代长辈给自己讲的那些(或许是自编的)小故事,也会成为某种怀旧之作,甚至可以代代相传。
怀旧动画
全世界流传的有迪斯尼的《猫和老鼠》
《米老鼠与唐老鸭》;国内的有《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葫芦娃》等,如今一些成年人也争相观看。而初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变形金刚》则变了许多形状,一直流传,至今不衰。
怀旧诗歌
在古诗词中,(五代时)唐后主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应该是最为经典的怀旧之作了。诗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尤其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为千年绝唱。
此外,古代唐朝诗人卢照邻的
《长安古意》中,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之句,表达出对于旧人的一种怀念之情,也因此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怀旧照片
也有人成为黑照片。如上海人对于一些表现石库门建筑、弄堂生活的旧照片。
怀旧散文
一些描写乡土人情的
散文,如
朱自清的《背影》,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长辈的无限缅怀;还有像鲁迅的一些散文作品(鲁迅的第一部小说的名字就叫《怀旧》),还有像韩少功的《土地》等等散文作品,都很好地表达了人们的怀旧情绪。
怀旧游戏
上海人在上世纪有一种
弄堂游戏,至今令人怀念。如“耍空竹”、“
打弹子”等;而眼下啊盛行的麻将牌、还有游戏棒等,也是(上世纪7、80年代)那个时候所流行的。
怀旧物品
多为私人的怀旧之物,比如某个故人留下的某件物品,在旁人看来不胜了了,而对于这件物品的主人,却可能是
万金不换的无价之宝。而其价值所在,就在于怀旧。
怀旧建筑
北京有
四合院,
上海有
石库门;更有许多偏远地区不广为人知的特殊风格的
民居,令人常生怀旧之情。
怀旧时装
时装的怀旧体现在曾经流行过的时装款式或风格又重新流行。以前的款式差不多原封不动地被今天袭用是怀旧,如喇叭裤、
旗袍等等;从过去着装风格中萃取那么一点意思也是怀旧,如
中式领、
新嬉皮士风貌等等。怀旧有时时间距离很近,如曾洗口处理过的新牛仔裤看上去就像穿过几年那么熟悉亲切;怀旧有时又距离很远,如崇尚自然的、手工的衣物便是存心去除现代工业文明的痕迹,象征性地重返人类共有的最早家园--完全天然的自然。
价值
毕竟,人是一种思维的动物,时常需要心灵的洗涤、抚慰。而怀旧是一支镇痛剂,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带给人类的煎熬。“旧”对处于新时代的都市人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新”。
病态
怀旧,更多时候,也是一种愁绪。
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因为过度地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怀旧,是将一种怀旧过于保持,始终不能轻易地放下;以至于产生对于现实生活的不能融入、甚至产生不该有的抵触情绪。
因此,
病态怀旧心理往往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