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诗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史上第一个古典诗词诗社,它是一个业余性的文艺社团,也没有什么章程、固定社员、入社手续和义务权利一类的规定。诗社的作者圈大约50来人,散于各方,其中的老一辈革命家和民主人士,如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续范亭,乃至朱德、董必武等人,被尊称为“怀安诸老”,他们以诗言志,以诗抒怀。那时没有条件出诗刊,怀安诸老写诗,自备一册,将自己的新作抄上去,送与另一人,另一人添上自己的新作,送与第三人,如是辗转传递,互相唱和,名曰《怀安诗抄》(后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开辟“怀安诗选”专栏)。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抒发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反映了革命战争和建设的历史,体现了他们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诗社概述
成立
1941年9月5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在抗日民主圣地延安组织并举行了一次延水雅集,邀请来参加的人员大都是在延安工作和学习的边区各部门干部,以及边区参议员中的几位地方耆老,他们都能娴熟的运用旧体诗披襟述怀。宴会上,林老提倡成立“怀安诗社”,获得在座的积极响应。公推李木庵为社长。林老即席咏五律七律各一首,正式拉开了诗社序幕。
意义
怀安诗社的成立,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近现代文化史尤其诗歌史中意义十分重大。怀安诗社不是旧时代骚人墨客吟风弄月的传统诗社,而是适应一部分人所掌握的诗词形式和技巧,使之能为抗战﹙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建国初期﹚服务的业余性文艺结社;其作品不少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现实与心声,具有战争史料和革命掌故的文献价值;在旧体诗格律改革和诗韵改革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有着承上启下的创造性历史意义。诸多原因,今人对于怀安诗社已鲜知,然其深远的影响力,及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值得今天我们站在一个历史高度去大力研究与宣传,借鉴与学习!
成员
诗社成立时的与会者,政府方面有林伯渠、李木庵、谢觉哉、高自立、鲁佛民、朱婴、吴缣﹙女﹚等,地方耆老与民主人士有汪雨相、安文钦、戚绍光、贺连城、施静安、李丹生、白钦圣等,其中多位为前清秀才,所谓革命老人与老儒硕学经济一堂,已成为抗日民主圣地的诗坛佳话。林老即席咏唱,当日与会赓和者甚多,宴后,闻知者亦依韵奉和,众人就艳称之为《延水雅集》。
诗社成立不久,徐特立、吴玉章、朱德、叶剑英等都有诗作投寄。其间,董必武驻节重庆,闻讯即以诗相寄;回到延安后,唱和之作更多了。络续投诗于怀安诗社者还有续范亭、熊瑾玎、钱来苏、黄齐生、刘道衡、张曙时、陈毅、王铁生、罗青、陶铸、古大存、郭子化、郭化若、敷扬、李丹生、李少石、韩进、刘仁﹙女﹚、任锐﹙女﹚、吴均﹙女﹚、吴芝圃、张宗麟、姜国仁﹙女﹚等等。
诗社性质
怀安诗社是一个业余性质的文艺社团。没有挂牌,没有机构,没有编制与专职人员,没有成文的章程与入社手续,没有定期的集会,也没有章程、固定社员、入社手续和权利、义务一类的规定,只要能作诗、能唱和、以诗笺相投送者就算是诗社的成员了。这自然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诗社固定成员约50来人,散于祖国的四面八方。初期,诗社成员仅限于年长而又擅长旧体诗词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地方耆老,后来,对于革命的新诗、译诗、民歌、戏曲也兼收并蓄,成员人数和结构有着明显壮大与扩大,社员和投稿者从来就没有什么界线可言,一定意义上讲,怀安诗社不是一个传统型的诗社。
诗社命名
林伯渠同志曾说过:“边区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使老者能安、少者能怀。”即期望延安的革命者把边区建设成为一个使老幼都有所养的熙熙和乐的幸福社会;这是对革命者的一种策励。
李木庵同志也说:“自抗战以来,延安为抗日民主中心,光辉灿烂,如日方中,天下葵倾,万民拥戴。爱国志士不畏险阻,不远万里而来,汇为革命洪流,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之下,对日寇进行英勇的艰苦卓绝的搏斗,卒能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奠国基于磐石,这不就是天下怀安吗?”若把司马迁在《史记·景帝赞》中所说的“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来看,李老所说的意义就更为切合实际得多了。
二老高瞻远瞩,昭示来兹,将诗社命名为“怀安“,其意义即在于此。
诗社宗旨主张
怀安诗社的宗旨和主张可概括为:
配合革命形势,以诗作为宣传武器,服从斗争要求,加强团结,发扬民族正气,鼓舞民心士气,暴露敌伪罪恶。正如李木庵所道:“一国兴亡,视乎民气;民气升沉,系于士气;士气激越,发于心声。诗词歌曲,皆心声也……西北为抗日民主根据地,五载以还,相率艰苦奋斗之中,不无慷慨悲歌之士,披襟述怀,吮毫抒愤,情无间于儿女,而敷陈时艰,痛心国难,志不失为英雄。意切共鸣,言出自由,或创作,或译述,辞在雅俗之间……”
旧体诗的通俗化。利用旧瓶装新酒,把旧体诗作为时代的号角,作为革命的投枪,引起众人的共鸣,发挥其战斗与宣传作用。
诗韵改革。废止《佩文诗韵》,拟定并推行《怀安诗韵》。
地位评价
怀安诗社是在
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延安圣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时代形势服务的业余性文艺诗社,是“延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怀安诗社结合国内形势,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探索和解决了诗词必须贴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导向。
怀安诗社以旧体诗词为主体,兼容新诗、译诗、戏曲、民歌、军歌等诗体,为后来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做出历史示范,也成为历史典范。
怀安诗社创造性对旧体诗格律和诗韵进行尝试性探索与改革,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积极的价值和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诗韵改革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怀安诗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文艺宣传的桥头堡,《怀安诗刊》是一部中国文艺革命的史诗,也是一部中国革命史;《怀安诗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诗韵辞书,也是第一部诗韵改革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