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基因(Loyalty gene):让一个男性仅仅和一个女性生活在一起,雌性与雄性之间结伴生活,积极地帮助抚养孩子还能够让自己的遗传基因得到更好地继承,这种使夫妻互相忠诚的物质——加压素(Vasopressin),加压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出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负责调节尿量等功能,与大脑的记忆也有密切的关系。
移情原因
为什么有人爱情专一、对婚姻忠诚,有人却喜欢拈花惹草、四处留情。科学家说,这可能跟
血管加压素、还有被编为“334”的对偶基因有关。
最早的研究来自田鼠,科学家发现
草原田鼠行一夫一妻制,很少婚外性行为;但基因相似度高达99%的山区田鼠却一夫多妻,喜欢杂交。这种差异来自脑中血管加压素受体的多寡,受体越少的越喜欢处处留情,受体越多的则感情越坚贞;而“334”基因即则负责调控血管加压素受体的多寡。
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亦适用於人类,因为对人类双胞胎及其伴侣的研究发现,没有“334”对偶基因的男性(脑中血管加压素的受体较多),不但爱情专一、对婚姻忠诚,其伴侣对他们感情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而具有一对或两对“334”对偶基因的男性,则较花心、较不愿意对感情作长久承诺,其伴侣对感情生活也较不满意。
对田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新培育出来的雄山区田鼠具有较多的
血管加压素受体,那么它们对配偶就会变得“专情”,甚至只要注射微量血管加压素,雄鼠就会依偎在雌鼠身边,替她“殷勤理毛”。也许将来有那么一天,科学家只要透过基因工程或开出某种化学药剂的处方,就能让一个人对爱情专一、婚姻忠诚。
传说情蛊
这让人想起传说中苗女为了让情郎不会变心而下的“爱情蛊”:先让众虫在罐中相争相食,直到只剩最后一只,然后再喂以施术者本身的血,加上不断的施咒,让它和施术者“心灵相通”,最后将它磨成粉末,做成“爱情蛊”。施术者再将蛊粉掺入食物饮料中,让自己的爱人吃下或喝下,如果他爱情专一,不对施术者变心,就能平安无事;但若是对其他异性动心,施术者立刻能感应到,只要她念动咒语,则无论距离多远,对方体内的蛊虫就会开始复活,而让他痛苦万分。
科学实验
科学家对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区的
草原田鼠进行了一组实验。这种田鼠和人类一样,由雄性和雌性一起担负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这在哺乳类动物中十分少见。“雄性和雌性的草原田鼠之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雄性田鼠会向家里运送食物并照顾孩子,是难得的好爸爸。” 科学家杨博士观察草原田鼠时解释。确实,田鼠的一家人紧密地围绕在一起。“可是,同属于田鼠类的草甸田鼠(草原田鼠的一个杂交表亲)就完全不同”,博士一边说一边向人们展示另一种独自生活的田鼠。草甸田鼠的生活区域也是在美国中西部,不过比草原田鼠的海拔高一些。可是,这种田鼠却喜欢单独行动,只是在发情期的时候与雌性待在一起。对于抚养孩子、照顾妻子这些事情向来都漠不关心。用博士的话说,它们是“不愿对家庭负责的花花公子”。
一边是对家人情深意切的草原田鼠,一边是放荡不羁的草甸田鼠。博士说,如果找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很可能会对理解人类男女之间的依赖关系有所帮助。
在一系列的研究之后,博士终于找到了导致两者间差异的物质——加压素。加压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出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负责调节尿量等功能,与大脑的记忆也有密切的关系。 大脑中的加压素分泌是否活跃,是决定雄性动物是否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的关键因素。而且,其中的秘密并不是加压素本身,而是它的接收装置。 激素的分泌过程非常有趣,只有激素本身还不行,必须存在一个接收中心。
预测结论
博士通过研究证实,在草原田鼠的大脑中,与家庭责任感相关的活跃区域叫做腹侧苍白球,这里的加压素储量很多。而在草甸田鼠的大脑中,就不存在这样的接收中心。难道这就是造成二者对家人不同态度的原因?杨博士随即又利用遗传基因技术在草甸田鼠的大脑内增设了接收装置,并开始密切观察他们的行动。
对此,杨博士还讲了一段很有趣的话。 当然,这不仅是个猜测,还是个颇具魅力的课题。而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也许就可以通过在大脑中增设加压素接收中心的方式去改变男性对家庭的态度。不过,这些也可能只是我们一时兴起所冒出的闪念。
“在我们人类中,有些男性会积极地承担抚养子女、照顾家庭的责任,而有些男性则十分浮躁、根本不愿意为家庭付出,这种差异可能也和加压素接收中心的容量有关。”
人类的大脑中也存在加压素,这点已经得到确认。不过,由于不能把同样的实验在人身上进行,所以还不能得出更直接的结论。 不过,以杨博士的田鼠实验为基础,费舍尔博士大胆地推测:“人类很可能是在某个时期进化出这种接受中心,于是大脑便开启了支持及保障长久依赖关系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