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勇烈奇女传》是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忠孝勇烈木兰传》《木兰奇女全传》《木兰奇传》《女子英雄传》,四卷三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道光七年(1827)。
内容简介
隋代湖广黄州府人朱若虚,天性至孝,处世平和。在进京候选官职途中,经痘母祠,痘母以道、释、儒三教点化。到京后,又拜李靖为师。靖因心术正大而得龙神授以《遁甲天书》,后靖将此传与若虚。若虚回乡后又将《遁甲天书》授与孙女木兰。木兰每日除织机外,走马射箭,练习武艺,又得丧吾大和尚指点,七十二路枪法件件皆通。
隋灭唐兴后,唐太宗亲命尉迟敬德为元帅、李靖为军师,率兵北征突厥,升木兰父天禄为提调军马总管,恰在此时,天禄因平时日训土卒,夜缉盗贼,操劳过度而病倒。木兰考虑再三,向父亲提出:情愿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天禄再三考虑,最后也点头同意。出征前,木兰随元帅面见圣上,太宗知木兰祖父为数世功臣,即封木兰为武昭将军。不久,十二万人马浩浩荡荡向北而行。经五台山,丧吾大师之友靖松道人赠给木兰一匹明驼,使木兰如虎添翼。大军到了界牌关,北番守将额得上表告急:突厥拜颉和为帅,带兵抗唐!木兰运用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计策,智取五狼镇,活捉守将孛臣与颉和。后放回颉和,颉和将帅印让于康和阿,康再派兵攻打五狼,又被木兰用计三败番兵。颉和、康利被捉,再次被放回,康和阿要杀他们,被部下木箕救下。木箕智勇双全,识破唐营反间之计,面对讨战守兵不出,如此三年有余。后来李靖军师用计,木兰夜袭界牌关成功。康和阿退守金牛关,又年余不出。木兰左思右想,感到欲破番邦,还得用反间计,外除木箕之勇、内灭康和之智。自此南屏山顶夜夜有火光出现,有人从山顶土中得一石碣,上写:“木箕来,木兰死,康和阿,为番主。”木兰派人到处传说南屏山天降符瑞,“唐人保康和阿为番主,康和阿许为内应。”突厥主知道后,猜疑不定。以康元帅与唐兵相拒已七年而唐兵不退为由,命国舅雅福取代康和阿,并要木箕征讨木兰。结果木箕中计,率兵攻打木兰被困金沙谷,木箕等三将自刎而亡。突厥主深悼木箕之死,仍拜康和阿为帅。康来到金牛关,利用关外带形长河加强防守,唐兵几次渡河都失利。康又命军士,夜静时在北岸吹动笳声、唱和《春宵怨语》。声音悠悠扬扬、悲悲切切,唐兵闻之,人人伤感,个个思回。一年有余,无寸进之功。一日北风凛洌,雨雪交加,夜里冰冻数寸,人马可渡。尉迟元帅、李军师亲率将士,冒着箭雨,攻破金牛关。
康和阿只得败走玉门关。突厥主害怕玉门关再失,番都难保。决定出榜招贤。果然,昔年曾被木兰一剑削去左肘的千年狐精,化作游方道人,自称独手大仙,揭了榜文,被突厥主拜为军师。独手大仙用妖法连败唐兵。并派小狐精找来两个老狐,化作木兰父母模样,吊在城楼上,修书招木兰投降。木兰见后大哭,心血上涌,吐血不止。后想起出征前,铁冠道人给的灵符,于是再到城下对妖焚符。忽然电光闪烁,霹雳一声,众人看见城上吊着的不是木兰父母,而是两只老狐精,连同两个小狐精及一个无左肘的千年狐精均被天雷打死。军师用计攻破玉门关,番兵无路可逃。康和阿元帅自刎而亡。不久,突厥主派人送降表,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永不侵犯。
木兰凯旋而归,天使捧旨迎路升官,朱木兰被封为武昭侯,领禁卫兼兵部左侍郎。到长安后,木兰朝见天子,上表省亲。父女相见,悲喜交集。再说太宗细看功劳簿,见木兰十四岁代父出征,树奇功于北国,耀武德于边疆,却上表回养父母,真是忠孝智勇皆全。此人终当大用,于是降诏要她进京就职。木兰接诏后,即上陈情表,表明女身,叙说因当年圣命严急,父病不起,举家惊惶,所以代父出征,实出无奈。现情况已明,如再在朝廷为官,不以闺规自励,必为贞妇烈女所不齿,内阁大臣所贱恶。故在家供养年老双亲,不能上京供职。太宗看表,即诏封木兰为武昭公主,赐姓李。四海风闻,传为盛事。
事隔数年,唐太宗听信许敬宗谗言,言将来乱唐者,定是武昭公主木兰。因此召木兰进京。木兰识破其中阴谋,连夜修书,三上陈情表。次日当堂剖胸剜心,气绝身亡。张昌宗进京将木兰之夺向太宗奏明。太宗见表上“孝而见疑”“忠而获罪”等句真是言言天理,字字良心,心中大悔,哀痛不已。遂改封木兰为贞德公主,题其坊曰“忠孝勇烈”。将她葬丁木兰山下。后武则天接位,赐封木兰为昭烈后,赐金书。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此书是依据《木兰辞》、唐传奇《虬髯客传》、明传奇《红拂记》和民间有关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说敷衍改写而成的。
人物介绍
朱木兰,去掉作者的宿命论和封建化的描写,乃是一个受过良好文化教育的少年女英雄形象。她异于世俗女子,最突出的表现是代父从军。在十二年艰苦的战争生活中,她屡立大功,威震敌胆,有勇有谋,成为一位具有大将之才的英雄。书中武则天欣赏她“勇过男”,指的是她身上表现出中国古代女性长期被压抑的阳刚之气。这种阳则之气只有在重大社会实践(战争、政治斗争)中方能得到表现。但在封建时代,管理和保卫国家是男子的专利,女子无权涉足这些领域。书中的朱木兰是在特殊条件下,冒充男子代父出征,才意外地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结果被封建男子视为“弱女子”的朱木兰却是个压倒须眉的。但在封建时代,管理和保卫国家是男子的专利,女子无权涉足这些领域。书中的朱木兰是在特殊条件下,冒充男子代父出征、才意外地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结果被封建男子视为“弱女子”的朱木兰却是个压倒须眉的强者,不仅敌国的国王和将帅常常败在她手下,本国出径的老少将军中也属她战功最多。
冯红绢形象,本于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红拂姬,并参照张凤翼的传奇《红拂记》,改写而成。她被写成一个有女侠性格的奇女子,善识贤愚,具有审时度势的惊人见解。她身陷隋末权臣越王杨素府中,为歌姬之一,入府五年,未尝以颜笑假人。当李靖以贫士身份见越王时,红拂却认准李靖为当今英雄,盗得越王符令,夜奔李靖,对李靖说:“长安不久将属他人,岂不闻‘危邦不入’?不知先生来此何故,却又与死尸对饮,不亦羞乎?”主张和李靖同投太原唐公,此行为李靖一生事业打下基础,她敢于冲破相府淫威,私奔所爱的人,已非普通女子所能做到,这种把世俗礼法、权势踩在脚下的行为,确实惊世骇俗,足称女中豪杰,是勇敢把握自我命运的女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能以自己的才能为所爱的人选择安身立命和道路,助其成就千古功业,确实不愧为女中丈夫。在路上,她帮助丈夫李靖结识了异人冯冀。到太原后,李靖谒见唐公后,又分别见唐公诸公子,红绢总是隐于帘内窥视来人,帮丈夫识别真正有希望成就大业的英才,以便择人而事。看了长公子建成,她对丈夫说:“无能为也,气滞神驰,非善终之辈,”看了次公子元吉,她说:“未语先闭目,其中多诈;开口欲人从,其志不谦;与人言而目多内顾,其意必奸。宜远而不宜近之人也。”看了三公子世民。她对丈夫说:“此真命主也:他日鞭笞藩镇诸侯者,其惟斯人乎!”从而帮李靖选定了开创事业的靠山。
李靖,字青莲,又字药师,号三元道人,京兆李家村人。少孤,与其母清贫自守。喜读书,曾梦入龙宫代龙王行雨,龙母见其心术正大,传他《遁甲天书》,谓之学成可为王者师。他去长安谒越王杨素,得其歌伎冯红娟赏识,私来投奔,并助其逃离长安,同往太原。李靖从此开始了“为王者师”的事业,辅佐李世民“理农桑,治兵甲,交结宾客,天下豪杰无有不知世民之贤者,皆李靖之教也。”他为之谋划三策:一、结好突厥,以解太原后顾之忧;二、借越王府,暗招天下贤士;三、选准时机,起兵反隋。他亲自帮助一一落实,终于创建了唐王朝,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小说后半部由于笔墨主要用于刻划主人公朱木兰,这位军师的形象无甚发展。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周汇宗的跋语中说:“世人迷真逐妄,与谈经训典笈辄欠伸,视曰朝暮不能耐,或更无从得书不能通其词句,则教泽有遗憾焉。兹导以传奇俗说,而实以忠孝勇烈”,“其为书,探源天人性命之理,剖示鬼神幽冥之故,贯通三教玄微之旨,旁及术数、修炼家言、外道妖邪之术,总显出一忠孝勇烈之奇人奇事,以引人于道,盖其用意至深远矣。”这段话准确地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由此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满脑子封建伦理教条和末世封建士大夫性理观念的腐懦,其书可称之为“载道小说”。在清代末期,这种思想倾向,显然是为行将灭亡的古老封建道统唱挽歌,政治倾向是保守落后的。从创作意图上说,作者实在是糟蹋了木兰从军这一蕴含古代下层人民理想和愿望的好题材,不仅未给这一传统故事增色多少,反而佛头着粪,使之沾了一身末世封建意识的污垢和毒汁。
艺术特色
《忠孝勇烈奇女传》艺术上比较粗糙,前半部写木兰家世及木兰从军的社会环境,因有所本,尚较具体;后半部战争描写便明显落入俗套,很少可读性,全书最后以悲剧结束了木兰的一生,这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和罪恶,就连号称明主的唐太宗也不免出于狭隘的权势利益,一再听信谗言屈杀功臣,其他昏君更不必说了。全书以时间为序来组织情节,主人公又出场较迟,关于木兰祖父朱若虚的故事铺叙较多,结构显得松散。本来是一个现实性故事,作者偏用鬼、神来主宰人物命运,胡编妖狐复仇等荒唐情节,妖法、灵符等夹杂其间,破坏了艺术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严肃性。前半部杨县令举孝廉的遭遇,细节真实性较强,大概是作者根据生活经验创造的,只可惜在主要人物刻画上,这类情节太少了。
总之,这是三流之作,所可贵的是肯定女性有同男性一样参加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才能,并充分肯定其作用,对封建末世社会矛盾和统治集团的腐败有间接的反映,因此它是部内容复杂但有特点的作品。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四年(1878)常州乐善堂重刊本,藏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四年(1878)道生堂藏版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文宣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小说选刊”排印京都养真仙苑藏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道生堂藏版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道生堂藏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