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仙
释迦佛于因位修菩萨道时之名
意译作说忍、忍语。为释迦佛于因位修菩萨道时之名。
释意
梵名 Kşānti-vādi-ŗşi,巴利名 Khanti-vādi-tāpasa。又作羼提波梨(梵 Kşānti-pāla)、羼提和(梵 Kşānti-vādin)。据《贤愚经》卷二《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远劫时,印度波罗奈国迦梨王(梵 Kāli)在位,有仙人羼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居住山林,修忍辱行。王因女色之故,截断仙人手足、耳鼻等,仙人忍之,并谓成佛后将以慧刀断王之贪、嗔、痴三毒,王遂忏悔而供养之。彼时之仙人即为释尊之前身,王及其四大臣则为后时之憍陈那等五比丘。此一传说颇为著名,巴利文《本生》(Khantivādi-jātaka)、《出曜经卷》二十三《泥洹品》、《六度集经》卷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均记载其事,但巴利文《本生》及《出曜经》中,王名为迦蓝浮(梵 Kalābu)。
其他记载
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三乌仗那国条载,此事发生于该国,都城绖揭厘城之东有忍辱仙之塔,乃佛陀于往昔作忍辱仙,为羯利王割截肢体处。近代德国考古学家葛伦维德(A. Grünwedel)所搜集龟兹(Kizil)废寺之壁画中,有描绘王右手持剑、仙人两手被截断之情状,或即图示此一传说。此外,《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所载过去印度波罗奈国忍辱太子剜目出髓之事迹,亦为释尊修忍辱行本生故事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23:20
目录
概述
释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