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行和张十一
唐代韩愈创作的七言古诗
《忆昨行和张十一》是唐代诗人、文学家韩愈的一首七言古诗作品。该诗主要表达作者韩愈对当前吏治腐败、奸臣当道的情况表示忧心忡忡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作品原文
和张十一忆昨行(1)
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2),上公礼罢元侯回(3)。
车载牲牢瓮舁酒(4),并召宾客延邹枚(5)。
腰金首翠光照耀(6),丝竹迥发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7)。
张君名声座所属(8),起舞先醉长松摧(9)。
宿酲未解旧痁作(10),深室静卧闻风雷(11)。
自期殒命在春序(12),屈指数日怜婴孩(13)。
危辞苦语感我耳,泪落不掩何漼漼(14)。
念昔从君渡湘水(15),大帆夜划穷高桅(16)。
阳山鸟路出临武(17),驿马拒地驱频隤(18)。
践蛇茹蛊不择死(19),忽有飞诏从天来(20),
伾文未揃崖州炽(21),虽得宽宥恒愁猜(22)。
近者三奸悉破碎(23),羽窟无底幽黄能(24)。
眼中了了见乡国(25),知有归日眉方开(26)。
今君纵署天涯吏(27),投檄北去何难哉(28)?
无妄之忧勿药喜(29),一善自足禳千灾(30)。
头轻目朗肌骨健,古剑新劚 磨尘埃(31)。
殃销祸散百福并,从此直至耇与鲐(32)。
嵩山东头伊洛岸(33),胜事不假须穿栽(34)。
君当先行我待满(35),沮溺可继穷年推(36)。
作品注释
(1)方崧卿从杭、蜀本作《忆昨行一首和张十一》,云:“元和元年江陵作。” 朱熹云:“或作《和张十一忆昨行》。”
(2)《汉书·律历志》上:“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夹钟者,言夹助大族,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夹钟。”注:“夹钟者,夷则之所生,仲春气至,则夹钟之律应。” 《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杜甫《小至》诗:“吹葭六琯动浮灰。”
(3)朱熹云:“‘上’,洪作‘杜’,云:‘杜佑自淮南入朝也。’方作‘社’,云:‘此为荆帅裴均罢社而享客也。’今按:方说是也,但以‘上’为‘社’则未然。《左传》云:‘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在家则祀中溜,在野则为社。故杜注‘用币于社’云:‘以请于上公。’则上公即社神也。况此句内又自以元侯为对耶?” 方世举云:“《左传》:‘肆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
(4)孙汝听云:“牛羊豕曰牢。” 方世举云:“《说文》:‘舁,共举也。’《玉篇》:‘二人对举也。’”
(5)顾嗣立云:“谢惠连《雪赋》:‘召邹生,延枚叟。’”按:邹枚,邹阳、枚乘也。 朱彝尊云:“就饮酒叙来,诗家趣味自合。”
(6)顾嗣立云:“《洛神赋》:‘带金翠之首饰。’” 方世举云:“《旧唐书·舆服志》:‘文武三品以上金玉带,四品五品并金带。’《新唐书·车服志》:‘远游冠,三梁加金博山,附蝉首,施珠翠。’”
(7)方世举云:“《诗·行苇》:‘洗爵尊斝。’《记·明堂位》:‘殷以斝,周以爵。’《》:‘玉斝不挥。’” 孙汝听云:“《诗》:‘我姑酌彼金罍。’” 朱彝尊云:“是有意避排缛,虽未精腴,却亦不粗硬。”
(8)孙汝听云:“属,谓众所属目。” 文谠云:“《中山先生诗录》云:‘古人饮酒,皆以舞相属献寿,尊者亦往往歌舞。长沙王小举袖云:国小不足回旋。至唐太宗亦自起舞属群臣。古人质朴,舞以达欢欣,不必合度臻好,人人可为之,不羞不及也。’”
(9)顾嗣立云:“《世说》:‘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俄如玉山之将崩。’”
(10)朱熹云:“‘旧痁’,方作‘痁旧’。今按:此句内上有‘宿酲’字,则此当为‘旧痁’明矣。方误。” “酲”或作“醒”。 顾嗣立云:“《晋·刘伶传》:‘五斗解酲。’《文选·风赋》:‘愈病析酲。’注:‘酲,酒病也。’《左传》哀公二年:‘痁作而伏。’杜预曰:‘痁,疟疾也。’”
(11)孙汝听云:“谓耳疾若有所闻也。”
(12)魏怀忠云:“序,时也。”
(13)蒋抱玄云:“《汉书·陈汤传》:‘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按:诎曰屈。” 文谠云:“数,计也。《苍颉篇》曰:‘女曰婴,男曰儿。’” 方成珪《笺正》:“疑署甫举一子。”
(14)顾嗣立云:“《选》陆士衡《祭魏武帝文》:‘指季豹而漼焉。’注:‘漼,涕泣垂貌。’”
(15)朱熹云:“‘湘’,或作‘湖’。”
(16)汪佑南云:“《玉篇》:‘划,以刀划破物也。’《唐韵》、《集韵》:‘裂也。’想当时渡湘水,顺风扬帆,帆忽破裂,况在夜间,更不利于行。高桅虽在,驾驶技穷。惊怖之状,如在目前。不用裂字而用划字,造句精妙,非昌黎不辨。”
(17)樊汝霖云:“公责连之阳山令,张为郴之临武。” 方世举云:“《南中八志》:‘鸟道四百里,以其险绝,兽犹无蹊,特上有飞鸟之道耳。’” 钱仲联云:“《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七《江南西道》十五《郴州》云:‘临武县,汉旧县也,属桂阳郡,盖因县南武溪水为名。’”
(18)朱熹云:“三馆本‘隤’作‘槌’。方云:‘《博雅》:槌,扌窒也。亦有义。’今按:方义暗僻不可晓。此但言当谪官时,驰驿发遣,而山路险恶,故羸马拒地不进,被驱而屡至倾隤耳。‘隤’,或取‘虺隤’字,然其义但为不能升高之病,又似未必然也。” 祝充云:“隤,马病也。《》:‘我马虺隤。’” 朱翌云:“蜀人谓立地为拒地,立地者,不容少休之意。” 陈景云云:“蜀人方言,如土锉、岸溉之类,屡见杜诗,盖少陵久寓蜀地,故旅中所咏,即用土人语耳。韩子阳山之行,路不由蜀,何故忽采方言入诗乎?《汉书·甘延寿传》‘跋距’注云:‘有人连坐,相把据地而相拔取之。’拒地之拒,殆与距同。夫人以手据地可曰距,则马以足踞地亦可言拒矣。韩子时从临武逾岭,南出经鸟道之险,驿马力疲,足倦踞地不前,策之而犹不能升,故曰‘驱频隤’。正取虺隤义也。”
(19)方世举云:“《海内西经》:‘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茹蛊,见《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注。
(20)孙汝听云:“飞诏,量移诏也。”
(21)朱熹云:“‘揃’,或作‘剪’。谢校从‘剪’。方云:‘《说文》:揃,灭也。《史记·西南夷·赞》有揃剽字。’” 方世举云:“《新、旧唐书·王伾、王叔文、韦执谊传》,永贞元年八月,叔文贬渝州司户,明年诛之。伾贬开州司马,死其所。十一月,执谊贬崖州司马,以宰相杜黄裳之婿,故最后贬,是气焰未衰也,亦死于贬所。《史记·索隐》曰:‘揃,谓被分剖也。’”
(22)方世举云:“《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
(23)陈景云云:“三奸,斥伾、叔文、执谊。”
(24)洪兴祖云:“《左传》云:‘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国语》作‘黄能’。说者曰:能既熊属,又为鳖类,东海人祭禹庙,不用熊白及鳖为馔。岂鲧化为二物乎?”
(25)《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方世举云:“罗含《湘水记》:‘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然。’《神仙传》:‘至其道径,了了分明。’又:‘涉正说秦始皇时事,了了似及见者。’”
(26)朱彝尊云:“叙得婉曲有雅致,不惟远胜《永贞》,亦胜《八月十五夜》。”
(27)朱熹云:“‘纵’或作‘从’。今按:《张署墓志》:邕管奏署为判官也。”
(28)祝充云:“檄,符檄。《说文》:‘尺二书。’”钱仲联云:“投檄北去,乃劝张辞谢邕管之辟而北归。”
(29)孙汝听云:“《易》:‘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30)蒋抱玄云:“《礼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
(31)闻人倓云:“劚,斫也。”
(32)朱熹云:“‘耇’,或作‘耆’。” 樊汝霖云:“《诗·行苇》:‘黄耇台背。’郑氏笺云:‘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 何焯《义门读书记》:“反对‘数日’。”
(33)方世举云:“《书·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钱仲联云:“《新唐书·地理志》:‘河南道,其大川伊、洛。’《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河南府,管河南县,伊水在县东南十八里。’”
(34)朱熹云:“‘栽‘,或作‘裁’。” 蒋抱玄云:“王维诗:‘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方世举云:“穿栽难解,大抵穿如穿渠,栽如栽花之类。”
(35)陈景云云:“公诗意方欲与张君结隐嵩、洛间,所谓君当先行者,即蒙上‘投檄北去’言之耳。此与《寒食出游》诗皆叙张方有邕管之辟,并未及雍掾之除。盖此时张之新命尚未下也。”
(36)“推”,或作“摧”。 祝充云:“沮、溺,皆人名。《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推,去也。《诗》:‘则不可推。’” 韩醇云:“推字取《礼记》三推九推之意。” 樊汝霖云:“公家河南,而嵩山、伊水、洛水皆隶河南。诗意欲与张耦耕于嵩山下也。” 朱彝尊云:“叙得亦朗快。”
作品辑评
朱彝尊曰:“风致不及《寒食游》,稍胜《永贞》。”
程学恂曰:“‘飞诏从天来’以下数语,乃通首关键。盖张之贬官,以群奸故,故群奸败而疾自当愈也。至‘无妄之忧’云云,竟同世俗庆祝谀词矣,然细思之,却先为群奸破碎而发,故不嫌恣意言之,使千古正人吐气。”“读此诗,须知全是傲岸滑稽,嘻笑怒骂。前言危疾可忧,非真忧也。后言病愈可庆,非真庆也。总对三奸言耳。若认真作愁苦语吉祥语,则此诗俗澈骨矣。”
陈克明《韩愈年谱及诗文系年》:“此诗并非突出‘三奸’,程论以偏概全,不足为信。”
江佑南曰:“此诗通体不外哀乐二字。首段从公宴说到病,是乐而哀也。中段叙谪官就道,水陆艰难,落到归日,是哀而乐也。末段首联回应迁谪,了中段。以下祝其病愈,了首段。然后以耦耕作结,自有无穷乐事。不说破乐字,而乐在其中矣。”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贞元十九年,因言关中旱灾,触怒权臣,被贬为阳山令。宪宗元和元年召拜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后历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以文为诗”,作诗力求新奇,且多议论。《全唐诗》存其诗十卷。有诗文合编《昌黎先生文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7:5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