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个
相关部门密切
协作。各高校要成立危机应对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由学生工作部、心理素质教育机构、宣传部、保卫处、校医院、各院系组成,并向学生公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电话。要制定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
细则和
流程。要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
教育、测查、诊断、干预等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要废除不利于学生救助的既有
规定。
高校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者包括专业人员与相关人员。专业人员一般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
社会工作者、
精神科医生等。相关人员包括学生工作者、教师、相关学校职能部门。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
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咨询机构设置,做到有专人负责,有专职队伍,有专业人员,有危机专门
培训。一旦遇到灾难性或重大的
心理创伤事件时,有
能力提供紧急的、
质量有
保证的
服务。要定期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及学生干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和支持学生善用学校心理服务的
资源,转变歧视心理疾病的
态度,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及他们自身的
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
系统工程,要建立班级、院系和学校预防体系。 班级预防。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在有条件的班级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员或信息员,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向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报告,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
控制在萌芽状态。 院系预防。院系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要自觉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校心理疾病与
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在发现或得知学生有异常心理或
行为表现时,立即找学生及其周围同学谈话了解相关情况,并立即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校级预防。学校要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中,必须开设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必选课程,通过课堂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提高学生识别及防护心理疾病的能力。对处于危机状态
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