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预防
高校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与培养等方式避免或减少由于内外因素作用所导致的个体心理功能障碍
心理疾病预防是指高校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与培养等方式避免或减少由于内外因素作用所导致的个体心理功能障碍。
加强领导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个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高校要成立危机应对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由学生工作部、心理素质教育机构、宣传部、保卫处、校医院、各院系组成,并向学生公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电话。要制定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细则流程。要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教育、测查、诊断、干预等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要废除不利于学生救助的既有规定
人员保证
高校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者包括专业人员与相关人员。专业人员一般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相关人员包括学生工作者、教师、相关学校职能部门。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咨询机构设置,做到有专人负责,有专职队伍,有专业人员,有危机专门培训。一旦遇到灾难性或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时,有能力提供紧急的、质量保证服务。要定期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及学生干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和支持学生善用学校心理服务的资源,转变歧视心理疾病的态度,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预防体系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班级、院系和学校预防体系。 班级预防。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在有条件的班级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员或信息员,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向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报告,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院系预防。院系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要自觉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校心理疾病与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在发现或得知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立即找学生及其周围同学谈话了解相关情况,并立即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校级预防。学校要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中,必须开设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必选课程,通过课堂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提高学生识别及防护心理疾病的能力。对处于危机状态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5 11:31
目录
概述
加强领导
人员保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