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紫皮大蒜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特产
徽县紫皮大蒜,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徽县紫皮大蒜单个重50克-75克、瓣皮乌紫、形状玲珑、鳞瓣饱满、肉质脆嫩、汁液粘重、芳香浓烈、辛辣适口。
内在品质指标
徽县紫皮大蒜营养丰富,其中营养成分含量为:挥发油≥0.15毫升/100克,大蒜素≥187毫克/100克,维生素C≥11毫克/100克,微量元素磷≥88毫克/100克,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杀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内分泌具有独特作用。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徽县地处南北秦岭之间的下陷盆地,徽县紫皮大蒜产地土壤主要以褐土类黄土为主,土质疏松、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中性略碱pH6.5-8.5,平均有机质含量1.18%,含氮量0.088%,速效磷5.38ppm,速效钾139.13ppm,碳氮比8.22,土层深厚、易耕作、易排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无农药残留、适宜于徽县紫皮大蒜的种植和生长。
水文条件
徽县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但因处于南北秦岭之间的下陷盆地,夏秋季西太平洋温湿气流从东南峡谷输入,在高山环抱的徽成盆地中受到地形阻拦成为降水之源泉,年均降水量745.8毫米,作物生长期降水充足稳定,年均干燥度为0.91,属湿润地区。徽县系嘉陵江上游,全县有大小河流645条,全长2261千米,河流密度0.83、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一江六河”,即嘉陵江、永宁河、洛河、千河、西河、麻沿河、东沟河。地表径流总量19.86亿平方米,地表水质pH8-8.5,重金属含量低、等有毒元素均小于0.05,元素未发现,大部分水质为1-2级,地下水位高、含量大。因此,徽县农业即为雨养农业。徽县紫皮大蒜产区因处盆地中部,生产所需用水即为天然降水。
气候特点
徽县虽地处内陆北暖温带,但由于独特的盆地结构,夏秋易留住北上的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冬季能阻拦住穿过黄土高原南下的西北利亚寒流,加之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所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古被称誉为“陇上小江南”。全县年均气温12℃,年际变差小,气温最高的7月份月均为23.40℃,最低的元月份月均为-0.50℃,≥10℃的有效积温3791.70℃,无霜期210天,年均日照时数1726小时。徽县紫皮大蒜产区因处于盆地中部,气候更好,适宜于秋播越冬紫皮大蒜生长。
历史渊源
徽县紫皮大蒜的栽培历史悠久绵长,从当地出土的现存于徽县文化馆的两只“西汉青铜蒜头壶”就可推知,汉代时徽县先民就认可和喜食大蒜。
另据《徽县志》230页26行史料记载,当地明代前就有栽培紫皮大蒜,占有居家菜园一畦,多为自产自销,偶有少量产品从南路通过嘉陵江永宁埠码头,沿江水向下游陕南、川北之地运销,从西路通过徽、成、康、武茶马古道向甘南藏区行销。
1979年,泥阳镇供销社为完成逐年加大的供给任务,投资扶持泥阳大蒜基地建设,当年鼓励柳巷、李磨、苟庄等村连片种植1900亩,年底以蒜苗、蒜苔、蒜头为主的“三蒜”收入达到25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从此拉开了规模化种植“三蒜”的帷幕。从包产到户至1992年,受效益驱动和政府引导,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从1993年开始,由于徽县紫皮大蒜在西北市场日益走俏,价格逐年升高,蒜头收获后还能种夏玉米,群众种植热情高涨,产区由洛河流域迅速向千河流域的伏镇、栗川乡扩延,伏镇川的数万亩稻田一时为之起旱,改为蒜地。到20世纪末,紫皮大蒜产区已越过徽县东西界山——架子山,在西河流域的银杏乡、城关镇水阳乡也开始大片种植,全县种植采苔采头蒜田4万亩,采苗蒜地3万亩。
21世纪以来,徽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蒜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徽县川平地退出小麦创建高效田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徽县百名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到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把大蒜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这一时期,徽县大蒜产业不仅迎来了大规模发展的高潮,而且徽县紫皮大蒜也开始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的创造。
2003年,以甘肃省列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为契机,徽县加快了无公害大蒜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品牌商标注册步伐,制定了无公害大蒜地方试行标准,并大面积推广。
2004年以来,徽县蔬菜站先后承担了甘肃省列《徽县大蒜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陇南市列《徽县紫皮大蒜品种提纯复壮研究》、徽县列《种蒜脱毒试验研究》等课题,对大蒜的主要病害白腐病叶枯病形成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攻克了蒜瘟病难题,研究成果填补了陇南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上的空白,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2005年,在获得无公害大蒜的基础上,又申认成功了A级绿色食品大蒜,注册了“陇珍”、“绿箭”、“神翠”、“紫衣”等“三蒜”专用商标,产品向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迈进。在百名科技人员下百村活动中,将32名中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派入大蒜生产重点村,为“三蒜”产业基地的巩固、质量的提高把脉、开方。
2009年,为了加快“三蒜”产业化发展,徽县加快大宗农产品绿色认证,当年共完成了1.5万亩,6780吨绿色食品大蒜的认证工作,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
徽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在获得无公害大蒜、绿色食品大蒜的基础上,为加大原产地保护,又列专项资金,开展了”徽县紫皮大蒜”的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工作,并在伏镇工业园区与外地投资商恰谈5万吨“三蒜”加工项目,科研、制种、种植、加工、包装、销售、认证、原产地保护等一条龙产业链逐渐完备。
生产情况
2006年,徽县共种植2.6万亩大蒜。
2007年,徽县共种植2.9万亩大蒜,其中泥阳镇大蒜、蒜苗种植面积5500多亩,仅大蒜面积就占5000多亩,而且全部实现了地膜覆盖和良种化,使大蒜产量和蒜薹产量明显提高。
2009年,徽县2.81万亩大蒜总产量达3645万公斤,总产值7839万元。
2010年,徽县共种植3.1万亩大蒜,总产量1.4万吨,总产值达8525万元。
2013年,徽县种植大蒜4.5万亩,产出蒜薹1350万公斤、大蒜315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89亿元。
2014年,徽县紫皮大蒜种植面积达4700公顷,蒜头、蒜薹、蒜苗总量为10万吨,产值2.12亿元。
2017年,徽县大蒜种植面积4.5万亩。
产品荣誉
2003年,徽县紫皮大蒜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5年,徽县紫皮大蒜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
2007年,徽县绿色大蒜获得第十四届杨陵农高会农业科技项目“后稷奖”。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徽县紫皮大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徽县紫皮大蒜产区位于徽县偏中西部的洛河流域和千河流域以及西河流域的川坝河谷区和浅山丘陵台田地带。海拔1000-1100米,产地包括泥阳镇江洛镇伏家镇栗川乡银杏树乡城关镇水阳乡7乡镇的103个行政村。
质量技术要求
1、适种范围
徽成盆地中部海拔在1000-1100米以下,年均气温在12.20℃以上的泥阳镇、江洛镇、伏家镇、栗川乡、银杏树乡、城关镇、水阳乡7乡镇103个村的川坝河谷区和浅山丘陵台田地带。
2、种瓣准备
7月中下旬将当年预留紫皮大蒜蒜头破瓣选种,选择无霉烂、无病虫害残缺、皮色紫红、瓣背阔圆,瓣形周正,瓣胎洁白玉润,瓣肉饱满致密的鳞瓣作为种子,播种前24小时内用70%多菌灵粉剂拌种消毒,每50千克用药50克兑水1千克。
3、整地施肥
(1)施肥深耕:因紫皮大蒜生长期长,地膜盖后追肥困难,所以必须一次性施足肥料,以满足紫皮大蒜生长的需要,基肥应以优质有机肥和专用肥为主,每亩施腐熟的厩肥1500千克,大蒜专用复合肥100千克,尿素25千克,机耕深翻压埋。
(2)起垄整畦:将施足基肥的蒜地起成宽60厘米,高10厘米的平垄,畦间距30厘米,以便用幅宽70-75厘米的地膜覆盖。
4、适期播种
(1)播种时间:根据气温变化情况,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2)开沟播种:在整理好的平畦上用开沟器划出宽度为15厘米,深度为8-10厘米的播种沟,将经过遴选消毒的种瓣芽尖朝上,以10厘米的间距栽种,每畦栽种4-5行,然后覆土、覆膜做到膜平、膜紧,膜厚一般0.006毫米为宜,亩栽一般10000-12000株。
5、出苗期管理
(1)破孔放苗:播种后一般10天左右开始陆续出苗,待芽尖出土开始顶到膜壁时要人工放苗,以避免烫伤生长点。
(2)喷肥促壮:蒜苗基本出齐展开2-3叶后,可用0.05%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叶面肥喷施,促进苗齐苗壮。
6、病虫害防治
(1)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葱蓟马潜叶蝇,多发生在清明前后,吸食叶汁,导致叶片早黄老化,可选用20%复方浏阳霉等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杀灭。
(2)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灰叶斑病、灰霉病等,可用三唑酮百菌清速克灵甲霜灵进行喷防。
7、收获
(1)蒜薹采收:5月上旬当蒜苞长出叶鞘口7-10厘米时可抽采。
(2)蒜头收获:采薹后18-20天即可挖采蒜头。
8、产品初加工
(1)蒜薹包装:将采收后的新鲜蒜薹在阴凉干燥处散热后,用保鲜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或低温冷藏。
(2)蒜头初加工:将挖采的蒜头晾干,抖净泥土,待茎叶失去30%的水分后,打辫悬挂于通气、干燥、太阳不能直射的地方,待蒜头外苞皮变白,辫结干透后剪下蒜头分级包装。
徽县紫皮大蒜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徽县紫皮大蒜品质和产品的质量安全。
专用标志使用
1、标志
(1)徽县紫皮大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徽县紫皮大蒜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徽县紫皮大蒜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徽县紫皮大蒜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徽县紫皮大蒜”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2)每个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产地、规格、净重和包装日期、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2、包装、运输、贮藏
(1)包装:徽县紫皮大蒜的销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用于生产包装的容器如保鲜袋、塑料箱、纸箱等须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同一规格必须大小一致、整洁、干净、牢固、美观、无污染、无异味。
(2)运输:徽县紫皮大蒜的运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尽量采取冷链运输。
(3)贮藏:蒜头一般用100C以下的低温贮藏,蒜薹一般用2-30C的恒温贮藏。
历史文化
1993年,泥阳镇修建了当时陇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后,徽县紫皮大蒜声名鹊起,乡间谚语、歌谣随之产生,流传最广的谚语有:“伏镇的萝卜徽县的蒜,红川的女娃不用看(即个个都美)”、“徽县的蒜苗成山山,汉中的蒜苗靠边边”,“徽县的蒜苔陇南春的酒,看着闻着就香破口”,“油饼醮蒜,越吃越颤(美)”;被徽成小曲编入唱词在年节社火队演唱的有:“今年秋天我种蒜蒜,明年春天我打辫辫,挂在房檐凉干干,等到年关换钱钱”,“江洛香醋泡泥阳蒜,预防你娃肠胃炎,请你吃一瓣,就能解解馋,请你吃两瓣,就能发发汗,常吃常发身子健,不进医院不花钱”,“一头蒜,换块砖,百头蒜,换根椽,千头万头建新院,建成新院就把媳妇占”。
参考资料
徽县紫皮大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13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17-12-08
甘肃徽县3万多亩大蒜喜获丰收.中国经济网.2010-06-18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9 08:53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