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棣华
抗日英烈、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
柯棣华(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男,印度人,出生在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市,毕业于英国皇家医学院,国际主义战士、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位院长。
人物生平
1910年10月10日,柯棣华出生于印度孟买绍拉普尔镇。家庭出身属于较高的种姓,但由于兄弟姊妹共有8人,生活并不富裕。他的母亲有残疾,父亲有民族解放思想,幼年时即随同父亲参加抵制英国货的斗争。后来考入孟买著名的G.S.医学院,因为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被迫辍学。
1936年,柯棣华毕业于印度格兰特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士学位。
1938年9月1日,柯棣华从孟买乘英轮“拉吉普塔纳号”启程前往中国。9月14日,柯棣华抵达香港。9月17日,柯棣华抵达广州,并与宋庆龄女士会面。10月7日,柯棣华在抵达中国后,与周恩来副主席会面。
1939年2月12日,柯棣华到达延安。3月15日,柯棣华在凤凰山窑洞与毛泽东主席会见。3月18日,柯棣华受命到拐峁医院工作,担任外科医生。7月10日,柯棣华为右臂骨折的周恩来进行会诊治疗。10月29日,柯棣华当面向毛主席请求到八路军前线工作。12月21日,柯棣华到达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与朱德总司令会面。
1940年3月,柯棣华参加晋东南根据地反扫荡战斗,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为80多名伤员进行手术和治疗。4月,柯棣华在冀西抗日根据地参加破袭日军石德铁路的战斗。6月19日,柯棣华到达河北唐县。6月21日,柯棣华参加白求恩墓落成典礼。8月,柯棣华在葛公村白求恩学校和白求恩医院工作。9月,柯棣华参加百团大战,在前线工作13天,接收伤员800多名,并为其中585人做了手术。
1941年1月,柯棣华担任白求恩医院首任院长。8月,柯棣华出席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公墓落成典礼。11月25日,柯棣华在葛公村与郭庆兰举行婚礼。
1942年8月23日,柯棣华儿子柯印华出生;12月9日凌晨6时15分,柯棣华逝世于唐县葛公村,终年32岁。
人物事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全面抗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也赢得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同情与支持,他多次举行“中国日”,号召印度人民抵制日货,声援中国。
尼赫鲁是宋庆龄的老朋友,1927年在苏联相识。对尼赫鲁的支持,宋庆龄深表感谢。1938年7月7日,宋庆龄致信尼赫鲁,说中国人民“获悉印度人民所表示的同情和支持,深为感谢和极受鼓舞,我借此机会表示我们的感激和同志情谊。”朱德总司令也给尼赫鲁写信,希望得到印度人民的进一步支援。
尼赫鲁决定组织一支医疗队,为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助一臂之力。很快,印度援华医疗队(又名印度救护队)成立了:队长爱德,副队长卓克,队员柯棣尼斯、巴苏和木克吉。
9月1日,医疗队携带55箱药品和一些医疗器械,还有一辆救护车和一辆卡车,乘英国游轮自孟买起航,14日抵达香港,受到中国红十字会的隆重欢迎。15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驻港办事处、香港中华医学会联合举行欢迎大会,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杜月笙、中华医学会会长李树培以及何香凝、黄炎培等社会名流百余人参加。
9月17日,援华医疗队到达广州,宋庆龄亲自到码头迎接,这使医疗队员深受感动。宋庆龄“很年轻,风度迷人,讲一口漂亮的英语”,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广州停留数日后,援华医疗队开赴汉口,9月30日抵达,10月1日叶剑英等同志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会见。10月7日,队员们又受到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在武汉,印度援华医疗队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工作,并被编入第15救护队。10月底,武汉沦陷,援华医疗队于11月21日撤至重庆待命,受到重庆各界“盛大欢迎。”医疗队员要求去延安,奔赴华北敌后,救护八路军伤兵难民,却遭到国民党的阻挠。他们据理力争,国民党只好妥协。
队员们还特意请中印文化协会创办人、著名佛学家谭云山为他们每个人都起了一个中国名字:爱德华、卓克华、巴苏华、柯棣华、木克华。即取印度名字前两个字,后面加上中华的“华”字。这就是柯棣华名字的由来。
1939年1月16日,医疗队获准准备前往延安之际,柯棣华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尽管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同志和其他医生建议他回国处理丧事,柯棣华仍决定留下。2月12日,医疗队抵达延安,受到延安军民热烈欢迎。在八路军卫生部大礼堂的欢迎会上,队员们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延安,柯棣华、爱德华、巴苏华被分配至八路军军医院,木克华和卓克华则被分配至八路军卫生学校。
1940年,爱德华、卓克华、木克华因故回国,柯棣华和巴苏华则继续留在中国。同年,他们穿越日军封锁线到达晋察冀边区。6月21日,柯棣华出席白求恩大夫墓揭幕仪式,并代表印度援华医疗队献上花圈。8月20日,“百团大战”爆发,柯棣华和巴苏华参与战地救护工作。在前线13天内,柯棣华收治伤员800多名,并为580人实施手术,平均每天手术43人次。
1941年1月,柯棣华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继续白求恩大夫的事业。在就职欢迎会上,柯棣华表示要献身于反法西斯事业,不辜负白求恩的名字。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医院发展良好,获得好评,被称为“第二个白求恩”。同年11月25日,柯棣华与郭庆兰结婚。
1942年7月7日,柯棣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23日,他们的儿子出生,聂荣臻司令员为其起名“印华”,象征中印友谊。
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大夫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去世,终年32岁。他为中国革命和红十字人道事业贡献了青春年华。1942年12月30日,柯棣华追悼会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毛泽东主席送了挽词,提到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医治伤员后积劳病逝,对全军和民族都是重大损失,其国际主义精神不应被忘记。宋庆龄也发去唁电表达哀思。
1943年,晋察冀军民在白求恩陵墓右侧为柯棣华大夫建造陵墓,朱德总司令题词纪念。柯棣华陵墓塑像与白求恩陵墓塑像一同并立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43年2月7日,宋庆龄写信慰问柯棣华的妻子。4月5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致信印度国民大会,表达谢意并寄托中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
所获荣誉
2014年9月1日,柯棣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我知道这次去中国面临失去生命和工作的风险,但与能够医治抗日受伤士兵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我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我要像他那样,献身于你们和我们的、也属于全人类的反法西斯事业。”
家庭情况
柯棣华的五妹:瓦萨拉大夫,四妹:娜卡尼,三妹:马诺拉玛,侄女:勃卡大夫。
妻子:郭庆兰
儿子:柯印华
轶事趣闻
柯棣华在印度时掌握马拉地语、印地语、英语,并熟悉德语。来华后,他努力学习汉语,从客轮上开始学习。第一年,他只能讲不熟练的中国话;第二年,能在卫校欢迎会上用简单中文致词;第三年,已能与当地百姓自如交谈;第四年,能无需词典阅读报纸和一般中文书籍,并撰写《外科总论》讲义。在医疗队员中,他的中文学习进度最快且成效显著,这得益于他下的苦功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学好汉语后,他能与中国军民紧密沟通,直接阅读书报,理解时事报告,在授课和为伤病员诊断时无需翻译,特别是在百团大战前线抢救伤员时,能直接与伤员交流,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物评价
“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膀,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毛泽东 评)
“生长在恒河之滨,斗争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着中印两大民族。”(朱德 评)
“如同白求恩大夫一样,柯棣华大夫的名字将被永志不忘。”(宋庆龄 评)
后世纪念
柯棣华之墓
1953年3月15日,柯棣华的墓被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1959年2月下旬,上级批准修建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博士纪念碑,同时将白求恩墓、柯棣华墓重新修建,这次建了墓基,由平头墓改为水泥结构,长方形墓座,半圆形墓体(仿照唐县原墓),各墓前立汉白玉石碑,正面分别刻有白求恩大夫之墓、柯棣华大夫之墓、爱德华博士纪念碑字样。墓的排列顺序,以左为上:白求恩、柯棣华、爱德华。墓基的后墙是十字花砖墙,四月中旬施工完毕。
1959年6月,周恩来来园视察,指出白求恩墓、柯棣华墓与后墙图案不协调。于9月初动工将十字花砖墙改为水刷石墙。
1970年6月,中加建交前(10月13日建交),为迎接加拿大第一批正式友好访华团,陵园进一步调整陵墓布局,将柯棣华墓及爱德华博士纪念碑迁至喷水池东侧,与白求恩墓遥相对称。白求恩墓移到原柯棣华墓的位置上,坐落在墓基的中央。
柯棣华纪念馆
1971年,唐县革命委员会将原工会俱乐部进行改建,成立白求恩纪念馆,7月1日建成,7月15日正式开馆。
1982年5月,在白求恩纪念馆内增设柯棣华事迹展,易名为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198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唐县参加植树活动时亲笔为纪念馆题写馆名——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1985年12月9日,在唐县城北钟鸣山下举行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新馆)奠基仪式。
1986年7月,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新馆开工建设。
1990年12月8日,柯棣华纪念馆完成布展,举行开馆仪礼。
柯棣华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 “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 展出内容有:第一单元:青少年时代。第二单元:远道来华。第三单元:初到陕北。第四单元:晋察冀岁月。第五单元:以身殉职。第六单元:风范长存。
教育方面
石家庄柯棣华职业专修学院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护士为骨干专业的特色院校。学院成立于1992年5月,当时正值柯棣华大夫逝世50周年,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国际友人,学校取名为石家庄柯棣华医士学校,原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政委胡邦忠先生任董事长,聘请柯棣华大夫的遗孀郭庆兰女士为名誉校长。
抗战纪念章
2015年9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了纪念章。获颁纪念章的其中一位国际友人遗属是印度友人柯棣华医生的侄女苏曼加拉·博卡。柯棣华曾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08: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