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星楼位于天台县岭头周村,是现存最为古老的一座大院。 德星楼坐北朝南,耸立在村中的水塘岸边,由于处于水塘与山坡之间,故在建造时不能按当地传统的“三台”民居那样尽情地由前向后延伸,只能依据横狭的空间,建筑布局由传统的前后纵深而改为左右横向,前院—书院—后院,平行地建在一条横线上。
德星楼的大门外有了一堵折形的照墙。清嘉庆二十三年制的“亚魁”匾额,赫然显目地悬挂在门额上。跨入院门,中堂上高悬着“德星楼”的横匾,对面的屋檐下也悬着清嘉庆十九年的“品端金玉”。
前院中住家不多,庭院的卵石也保存得很完整。 这院中的匾额,从挂上那日起二百多年来就从没卸下过,就是在破“四旧”年代的“文革”时期,也是高高在上,昂然坚毅。
院东边的圆月门出去,是一名曰“达云山庄”的书院。院内有两个不大的天井,四周有廊屋数间,虽说不上十分宽敞,但给人幽雅明净之感,木格窗上雕刻的图纹也只是龙草纹之类的,简朴文雅。这里原先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匾额,给外人以显耀,给孩子以勉励。如今在后天井的石柱上,还刻有一副对联:“静观每会无言趣,坐□□当有得时。”
书房东边是一边落。因为是作后院,没有大门,只有边门。也许是为了防盗,墙是多级覆瓦、尖端翅起的马头墙。边院在细节上却颇为考究。梁上的斗拱呈草叶形。最为耀眼的是中堂前两根圆柱的雀替上,镶着一对木雕的狮子戏绣球,雕刻得极为精细,连绣球上的层层花纹都是缕空的。大小狮子憨态可掬,情趣横生。文革时,院子里的人见风声颇紧,忙将这对木雕狮子卸下,悄悄地塞在阁楼上,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又重新镶回柱子上。偶尔有人踏入院门,目光就被这对木雕狮子吸引了,上前去左瞅右看,尔后就对院里的人说想重金买下。可是任你嘴皮子怎么磨,院子里的人就是不点头。在他们看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最穷也不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