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葡萄酒
德国生产的葡萄酒
德国葡萄酒是由德国生产的葡萄酒。德国葡萄酒出产于13个葡萄种植区,65000家葡萄种植企业分散于这些地区,种植各具地区特色的葡萄。德国的葡萄种植区除了萨克森和萨勒-温斯图特位于东部外,其它基本都集中于德国西部和西南部。
简介
葡萄酒在德国已经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韵味。仲夏刚过,产酒区的人们就欢欢喜喜地筹办每年一度的“葡萄酒节”,这也是各个葡萄酒厂家展示他们产品的好机会。借着秋阳,人们合家出游或与亲朋相约,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葡萄酒产地,品尝好酒,享受美好生活。而每年推出的“葡萄酒公主”更增添了节日风采。游人驻足葡萄酒产区,温和的气候、美丽的风光、地灵人杰,构成了德国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雷司令为主要种植品种的莱茵高地的著名城市吕德海姆,坐落在莱茵河畔,河岸风景秀丽,沿街各具特色的酒家鳞次栉比,无论走到哪一家能尝到上好的美酒。
德国的空气中弥漫着音乐,德国葡萄酒文化也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在葡萄酒产区常有定期或不定期的音乐演出,尤其是夏天,在音乐厅和周围的教堂都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露天音乐会也在这时登场。在莱茵高地,每天夏天都将第一流的演奏家和古典及现代音乐乐团汇集一堂。有的音乐会还在门票中包括晚餐或一杯葡萄酒,人们边品酒边欣赏音乐,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酒标
酒的产地、葡萄的类别、葡萄的成熟度、酒生产者的特长等要素决定了酒的味道,而德国葡萄酒的商标提供了你想知道和选择的全部信息:
1、特写的产区,为德国十三个葡萄酒产地之一。
2、葡萄丰收的年份。
3、生产葡萄的庄园或村镇的名字。
4、葡萄的类别。
5、酒的味道或类型,如Halbtrocken为半干。
6、质量的级别,表明葡萄的成熟度。
7、官方的检测号;获奖记录。
8、如果为德国葡萄酒制作者或合作者装瓶的则注为Erzeugerabfullung,其它则为Abfuller。
9、Sekt:German sparkling wine 德国起泡酒
Weiswein:White wine 白葡萄酒
Rotwein:Red wine 红葡萄酒
Rötlicher Wein:Rose wine 玫瑰酒/粉红酒
Weissherbst:Rose wine made by dark-colored grape 黑葡萄制成的粉红酒
Schillerwein:Rose wine of red and white grapes 红白葡萄酒相混的粉红酒
Trocken:Dry 干型
Halbtrocken:Half-Dry 半干型
Süss:Sweet 甜型
Weinzergenossenschaf:Cave cooperative 酿酒合作社
Weingut:Winery 酒厂
产区
德国葡萄酒的特点首先来自于特有的产地和气侯条件。这里的葡萄大都种植在河谷地区,南起的康士坦丁湖沿着莱茵河及其支流,北抵波恩的米特莱茵,西从法国的接壤地区,至东部的易北河。全德国葡萄酒产地共分为十三个特定葡萄种植区,如摩泽-萨尔-卢文,莱茵高,莱茵黑森、乌尔藤堡,巴登,法尔兹等。每一个产区都有自已的特产。北部地区生产的葡萄酒一般清淡可口,果香四溢,芳香馥郁,幽雅脱俗,并有新鲜果酸。而南部生产的葡萄酒则圆满充实,果味诱人,有时带有更刚烈的味道而不失温和适中的酸性。最常见到的德国酒是来自Mosel河流域和Rhein河流域的4个主要产区,Mosel-Saar-Ruwer,Rheingau,Rheinhessen,Pfalz.
1. Mosel-Saar-Ruwer(摩塞尔)
2. Rheingau (莱茵高)
3. Pfalz(法尔兹)
4. Rheinhessen(莱茵黑森)
5. Ahr(阿尔)
6. Mittelrheim(米特海姆)
7. Nahe(纳赫)
8. Baden(巴登)
9. Franken(弗兰肯)
10. Württemberg(乌腾堡)
11. Hessische Bergstrasse
12. Saale-Unstrut
13. Sachsen
品种
尽管寒冷气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国的葡萄种植业,使得其种植的葡萄品种以白葡萄为主,却也为其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白葡萄品种雷司令(Riesling)。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雷司令能够超过德国, Riesling也是德国最重要的白葡萄品种。除雷司令外,德国种植的白葡萄品种还有米勒-图高(Muller-Thurgau) 、西万尼(Silvaner) 、肯纳(Kerner)、巴克斯(Bacchus)、施埃博(Scheurebe)、琼瑶浆(Gewurztraminer)和灰皮诺(Pinot Gris)。此外,德国也种植有少量的红葡萄,较重要的为黑皮诺(Pinot Noir)、丹菲特(Dornfelder )、蓝葡萄牙人(Portugieser)、Trollinger 、莫尼耶皮诺(Pinot Meunier)和莱姆贝格(Lemberger)。
品牌
雷司令
德国最出名的是高精尖的机械类产品,这与德国人的严谨作风是分不开的。他们白天一丝不苟地工作,到了晚上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德国啤酒和香肠因此闻名遐尔。而德国葡萄酒的优秀也是让世人无法忽视的,雷司令更是个中翘楚。
雷司令已经成为了德国葡萄种植业的一面旗帜,它对于德国葡萄酒的世界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任何其它葡萄品种可比。不同性质的土壤确保了德国雷司令葡萄口味丰富,魅力诱人。全球65%的雷司令葡萄是在德国种植的,说德国是雷司令的故乡,自然是当之无愧的。
雷司令是个晚熟的白葡萄品种,漫长的成熟期造就了馥郁的香气,酿造的酒体柔和,带金银花、苹果和桃子的花香,雷司令独特的香气使无论葡萄酒资深玩家或是初次接触雷司令者都能印象深刻。
雷司令葡萄酿造的酒风格多样,从干酒到甜酒,从优质酒、贵腐型酒到顶级冰酒,各种级别都能酿造。
雷司令由于其得天独厚的酸甜平衡特性,使其在配菜方面也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和海鲜、猪肉类搭配,甚至与较难配酒的泰国菜和中餐也能搭配。年轻的、清香的雷司令葡萄酒,从干酒到甜酒,都相当适宜于在夏天饮用。干或者是半干的酒特别适宜于作为鱼、肉和亚洲菜肴的佐餐酒。晚摘的甜型酒或是颗粒精选的甜型酒最宜搭配甜点。
历史
德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那时罗马人占领了日耳曼领土的一部分,就是现代德国的西南部,罗马殖民者就在这块土地上开始酿造葡萄酒。酿酒经验丰富的罗马人别具慧眼地发现了摩泽尔河流域像匹兹伯特金葡萄园(Piesporter Goldtr?pfchen)那样种植葡萄树的风水宝地,并且在那里进行了葡萄栽培。考古学者在匹兹伯特发现了一个公元400年葡萄酒压榨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在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发现的最大的罗马人葡萄酒压榨遗址。
我们还不完全清楚雷司令葡萄树最初如何来到世界,她还保持着那层神秘的面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她起源于德国。关于雷司令最早的历史记载是于1435年3月13日,莱茵黑森一个叫吕泽思海姆的地方,有个卡森伯根公爵从一个叫克莱菲舍的人那里购买了六株雷司令葡萄树。1463年,有文献记载位于特里尔的圣雅克布济贫院购买了1200株雷司令葡萄树。此后,1511年一个叫费德斯海姆的地方出现了“雷司令葡萄园”这样的称呼,这显示雷司令已经开始传播开来。
雷司令作为“德国的葡萄”开始繁荣的最重要的阶段是从莱茵高地区天主教本笃会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开始的。1716年,富尔达侯爵购买了这个已经破落的修道院,在随后的五年中,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那些之前完全被荒废的葡萄园又
被整修,重新开始种植雷司令。1720至1721年间,就有294,000株雷司令葡萄树被种植在该修道院内,这些雷司令是从吕德斯海姆、艾伯巴赫和佛勒斯海姆购买来的,这又一次证明了当时雷司令分布之广。当时人们都仿效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的做法,争相种植雷司令。有些地区还颁布法令,强调酒农只能种植雷司令一种葡萄树。比如1744年,在美因茨的红衣主教克里斯朵夫·冯·胡顿就坚持销毁埃尔布灵葡萄树,全部以雷司令取而代之。尤其是在1787年5月8日,特里尔地区的候选人温兹斯劳斯
184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由于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和温兹斯劳斯对于雷司令的大力提倡,在莱茵高和摩泽尔地区掀起了雷司令繁荣兴旺的新篇章。用雷司令酿的酒很成功,致使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的修道士在18世纪末宣布在莱茵高不允许其他葡萄酿酒,只能用雷司令。在19世纪末,在莱茵高地区,雷司令占绝大多数,而且她还大量进入德国其他葡萄种植区。那时作出的关于种植雷司令的决定,对后来的德国葡萄酒业影响深远,还奠定了今天世界雷司令葡萄种植的格局。由于当时的许多修道院竭力推广雷司令的种植,拥有一批著名葡萄园,所以宗教寺院在德国的葡萄酒文化中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这里还有个关于雷司令贵腐类甜酒起源的逸事。事情与莱茵高的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在1775年延误采摘有关。相传,富尔达侯爵所派遣的传达采摘命令的信使由于在路上被抢劫拘禁,耽误了行程,当他到达修道院葡萄园的时候,所有葡萄都烂在地里,并被感染了一种叫贵腐霉的霉菌,后来修道院就将这些葡萄丢弃不用,给了农民。农民们用这些看上去腐烂的、感染了贵腐霉的葡萄酿制他们自己的葡萄酒,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发现这些晚摘的烂葡萄含有很高的糖份,又保持了酸度,由于感染霉菌,具有极其特别的风味,由此雷司令餐后甜酒就诞生了。用雷司令酿造的贵腐类餐后甜酒一直盛行,她们按糖份含量的高低分别被称为精选、逐粒精选和贵腐精选雷司令葡萄酒。
令人悲哀的是在上世纪初,雷司令作为优势葡萄受推崇的地位遭到了逆转。由于德国酒农受所谓科学潮流的影响,人们企图用物理、化学测量来代替人的嗅觉和味觉,特地培养了很多早熟、高产、抗病力强的杂交品种。大部分原来种植雷司令的地段,开始试种其他葡萄“新品种”,比如西亚瓦纳(Silvaner)。至 1930年,莱茵高产区只有57%的葡萄树是雷司令。
之后雷司令又经历了一段挫折,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德国的葡萄酒的形象在海外受到严重损坏,原因是德国酒商无所顾忌地生产大量甜味的勾兑葡萄酒例如蓝仙姑(Blue Nun)和圣母之乳(Liebfraumilch)以供出口,可悲的是,这种糖水味的、平庸廉价的葡萄酒在国际间成为了德国葡萄酒的代名词。然而在德国国内,人们仍然酿造和品味高质量的葡萄酒。许多德国人跟本就从没听说过这两个牌子。虽然有时候这些酒的生产中会用些雷司令葡萄,但是这个类别的酒跟真正的雷司令葡萄酒毫无关系。
庆幸的是今天依靠德国广大酒农的努力,这种情况已经获得改变,雷司令正经历着一场复兴。像摩泽尔和莱茵高这样以酿造顶级雷司令而久负盛名的产区,由于在葡萄酒酿造历史和葡萄栽培方面的重要地位,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再次得到了广泛认同。自然这些产区和其他产区的酒农也再次意识到雷司令终究是德国最伟大、最重要的葡萄品种。德国雷司令葡萄酒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可以信赖和质量保证的代名词,又一次跻身世界最昂贵白葡萄酒行列。
来自德国葡萄酒学院的国外市场推广总监四史蒂芬·辛德勒先生发言说:“在过去几年中德国葡萄酒获得了极大的声誉。那些世界最知名、最具权威的酒评人都为顶级雷司令而振臂呐喊,从纽约到悉尼,许多高档餐厅则都隆重推荐德国雷司令。此外,世界60%的雷司令种植在德国,德国的酒农从这场雷司令的复兴中则理所当然地获益最多”。根据最新统计,2006年德国雷司令的出口创历史最高纪录,越来越多精美的雷司令佳酿通过各种渠道越过大西洋,重新夺回本来就属于她的美名。
酒中女皇
德国葡萄酒女皇
德国葡萄酒女皇的历史开始于本世纪30年代。每年葡萄酒农场或生产商的女儿可以被选出作为当年该产区或城市的葡萄酒公主,作为其联邦范围内的德国葡萄酒女皇产生于这些地区级的公主当中。
葡萄酒女皇的选举条件是:13个葡萄酒产区各送选一名侯选公主;侯选人必须来自葡萄酒生产世家或受过完整的葡萄种植学、酿造学等专业教育;必须年满18岁,未婚,并在当选女皇的一年内不得缔结婚约--根据传统,这意味着女皇的一年内与葡萄相伴。
女皇的工作范围包括:主持德国葡萄酒和葡萄酒汽酒节的开幕式,接受新闻媒介采访,还要参加各地举办的葡萄酒品尝会和访问一些德国葡萄酒的主要进口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
自1996年9月份起,已经有两位德国葡萄酒女皇来访中国。1998新春,德国葡萄酒女皇--托玛·娜塔莎代表德国葡萄酒学会和德国葡萄酒信息中心,向北京人民献上了节日的祝词。
分级
德国葡萄酒是依据葡萄采摘时的成熟度来划分葡萄酒等级的,这一点和大多“旧世界”国家(例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按酒庄或产区分级的方式不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气候寒冷,葡萄的成熟度对葡萄酒的影响非常大。对于高品质酒而言,葡萄的成熟度会标识在酒标上,世界上也只有德国和奥地利葡萄酒会在酒标上有此类信息。另外,这种分级制度一定程度也促进了德国葡萄酒的推广,因为德国文字的发音和拼写较为独特,如果依据产区或酒庄分级,那估计只有专家才懂得区分了。
同时,虽然葡萄成熟度在德国的分级制度中是制定“质量标准”的指标,但实际上它和一瓶葡萄酒的“质量”并没有必然关系。而且,虽然葡萄中的糖分含量是葡萄成熟度的衡量指标,但不代表酿成的葡萄酒就一定是甜型的,请记住,大多数德国葡萄酒都是干型(Trocken)或是半干型(Halbtrocken)。
虽然早在1930年德国有《葡萄酒法》出现,但真正有意义的德国葡萄酒法是于1971年修订和实行的,该酒法正式将德国葡萄酒分为多个级别。但该分级系统较繁杂,也很特别,是以葡萄的成熟度为标准来分级,而成熟度则主要以葡萄所含糖分的高低来划分。简单地说德国葡萄酒分为两大类——高品质酒和普通酒。高品质酒这一类对于原产地葡萄的品种选定、采收时期、所产酒的酒精度、酒标上所标注的内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又分为 QmP 和 QbA 两个等级。
普通酒
又分为地区餐酒(Landwein)和日常餐酒(Tafelwein)两个等级。
日常餐酒
包括日常餐酒(Tafelwein)和地区餐酒(Landwein),相当于法国酒中的VdT和VdP。产量很少,只占到德国总体葡萄酒产量的5%;
优质餐酒
(QbA -- Qualita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此种酒的葡萄来自法定的13个产区,而且葡萄往往都不太成熟,需要在酿造过程中加入糖分发酵以保证酒精浓度。
高级优质餐酒
(QmP -- Qualitatswein mit Pradikat):德国葡萄酒的最高级别。
根据葡萄成熟度的上升又分为6个细分等级,而且在酿造过程中是不允许加糖的。
-Kabinett(小房酒)
由正常采摘季节收获的葡萄酿成;
-Spatlese(迟摘)
葡萄成熟后再过7至10天再进行采摘,香气和酒体都较Kabinett浓重一些,可以是干型或是有些微甜;
-Auslese(逐串精选)
在Spatlese基础上,逐串精选非常成熟的葡萄,并将没有熟透的葡萄去除。往往只有在好的年份才会酿造这种等级的酒。酒的整体表现会更高一层,通常带有甜味,价格也会更贵;
-Beerenauslese(逐粒精选)
简称BA,手工逐粒精选那些已经长出贵腐霉菌(Noble rot或者称为Botrytis cinerea)的葡萄,葡萄的糖分含量非常高,酿造昂贵优质的甜酒;
-Trockenbeerenauslese(枯萄精选)
简称TBA,等到葡萄基本干枯了才进行采摘,由于糖分浓度非常高,很难进行正常的发酵,所以酒精度不超过6度,并且需要陈年10年以上。价格当然也是天价,世界上最贵的白葡萄酒“伊贡-米勒(Egon Muller)枯萄精选”就属于此类;
-Eiswein(冰酒)
等到下雪当天才进行葡萄采摘,葡萄成熟度已经达到Beerenauslese(逐粒精选)的程度,葡萄内部的水分已经结冰,通过压榨去除冰块,剩下浓缩的果汁进行酿酒。
德国顶级的甜型葡萄酒基本上都是用雷司令葡萄酿造的,但冰酒就不一定了,有时甚至用红葡萄品种黑皮诺酿造。另外,由于寒冷气候的影响,如果年份情况一般,酒庄往往都会选择酿造比较清淡、酸度高、回味较短的QbA和Kabinett等级的酒,只有遇到好的年份才会酿造更高等级的酒。
另外,在2000年份之后其实都有了第四种分类,针对德国干型葡萄酒又多了2种标识--Classic和Selection(其实也是属于上述QbA等级):
Classic
用来表示“产区/品种”酒,在酒标上简单标明产区、葡萄品种,酿造,较为清淡,酒精度低,通常是干型的;后加上Classic字样。这种酒的含糖量不超过15%,即每升酒中的含糖量不超过15克;
Selection
用来表示“产区/品种”酒中的葡萄是在和葡萄园中种植的,在酒标上会标明产区、葡萄品种、Selection字样,然后是村庄名称和葡萄园名称。这种酒的含糖量不超过12%。
发展
德国葡萄酒业的遗憾
德国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产国之一,已有两千年酿酒历史。十九世纪末,一瓶上好的摩泽尔河(Mosel)的雷司令(Riesling)令人咂舌。而如今,不要说法国、意大利,就是“酿酒发展中国家”如美国、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的名气都比德国响亮。国际著名的葡萄酒作家Robinson女士形容德国的葡萄酒时说:“令人失望地落后于时代,甜甜的像止疼药一样的白葡萄酒,雷司令。德国葡萄酒在海外的形象已经被无所顾忌的标着Liebfraumilch或者类似字样的糖水不可修复地毁坏了。德国正在建立一套新的体制,希望重振中等价位干酒的概念形象。同时,一些顶级酒庄正在把甜得过分的葡萄酒改造成无可比拟的、更加优雅的白葡萄酒。”
悠久的葡萄酒文化
去过德国的人,都会羡慕造物主对这个国家的厚爱。被无数的诗人、画家、音乐家赞颂过的莱茵河谷如诗如画:充足的日照,温和的气候,河水清澈丰溢,山坡上有着大片大片的葡萄园……因其美丽的风光,地灵人杰,每当葡萄成熟的时候,德国葡萄酒产区便游人如织。
素有“啤酒王国”之称的德国,其葡萄酒虽然没有啤酒那么大的名声,但也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德国种植葡萄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那时,罗马帝国占领了日耳曼领土的一部分,就是现代德国的西南部。罗马殖民者从意大利输入了葡萄树以及葡萄栽培和酿酒工艺。中世纪的时候,葡萄和葡萄酒主要是由修道院和修道士发展起来的。此后德国的葡萄酒文化同基督教有密切的关系,至今有些种植区还在主教的所有权之下或者留下了主教教区的名称。到了19世纪德国的葡萄酒商业比较发达,总种植面积大于今天的几倍。但是后来出于工业革命和战争等各种动乱的原因,德国的葡萄酒业衰退了许多。如今,葡萄酒在德国已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韵味,从酒杯酒具,酒馆酒吧,到各种葡萄酒节,以及葡萄酒品尝会,专题讲座等活动,每一个享用葡萄美酒的场合都充满着浪漫气息。德国葡萄酒文化也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一年一度丰收季节的德国葡萄酒女王选举和仲夏时节在葡萄酒产酿区举行的音乐会,更是把德国葡萄酒文化渲染到极致,吸引着无数游人酒客流连忘返。
德国共有24万英亩葡萄园,葡萄酒年产量约一亿公升,以白葡萄酒为主,约占总产量的87%。因为德国的葡萄酒产区分布在纬度47—52度之间,是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葡萄酒酿造地区。靠北的地理位置让德国的气候比世界其他地方的葡萄产区要更加寒冷,所以德国的白葡萄酒产量比红葡萄酒的产量要高,而且类型非常丰富。从一般半甜型的清淡甜白酒到浓厚圆润的贵腐甜酒都有,另外还有制法独特的冰酒。德国葡萄酒的种植区以及葡萄的品种与其它国家相比,德国葡萄酒最大的特点是清新、透明。
德国没有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样好的自然条件。该国温度较低,不能到处都发展葡萄种植。然而德国有莱茵河、摩泽尔河、美因河、内卡河、阿尔河及纳厄河等众多的河流和支流的大片河谷地。在河谷地带,日照充分,气候温和湿润,冬季的适当低温又满足了葡萄枝蔓休养生息的条件。而且河水在白天可以吸收热量,晚上释放热量,葡萄园由此获得相对较高的温度。因此,德国的葡萄园全部建在河谷地带,在河谷发展葡萄园,成了德国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的一大特色。
德国酒在世界上的地位
德国葡萄酒业虽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过去,德国的葡萄酒在国外一直被归入廉价杂牌酒。
由于德国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与欧洲其他地方不同,多数人都知道德国是个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德国人年平均啤酒消费量是127公升,但是葡萄酒消费只有23升。前面说到的欧洲国家都是以葡萄酒作为日常的酒精饮料,因而日常饮用葡萄酒产量较高。相对而言,在德国,因为啤酒是日常的酒精饮料,所以对日常葡萄酒需求不高。德国葡萄酒的声誉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在很多世界大都会里还是无人问津。
在巴黎、罗马、东京、莫斯科或纽约的一流餐馆里都有着相同的说法:德国葡萄酒没有地位。专家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德国葡萄酒不善于做广告。德国廉价酒如“nun”对德国葡萄酒的形象有害无益。的确,在80年代Num.“蓝仙姑”把微甜的葡萄酒带给世界,流行一时,然后就是一大堆更为蹩脚的复制品,让所有人几乎忘了德国很多地方出产细致优雅的各种带有Terroir特点的葡萄酒。
在巴黎,只有行家才会看中德国葡萄酒,而在塞纳河边的一流餐馆里却不大见到德国葡萄酒,即使是个别的餐馆有,也很少有人问津。这也难怪,在葡萄酒的天堂法国,当然是自产的葡萄酒地位至高无上。
比利时,德国葡萄酒同样是行情不好。在高档餐馆里,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都是点法国葡萄酒。通常,餐牌上只列有三种德国白葡萄酒和一种德国红葡萄酒,而德国的葡萄酒种类实际上有2000多种。
在罗马,德国葡萄酒的境遇也好不了多少。一位在罗马工作的德国著名厨师说:“我们只提供很少种类的德国葡萄酒,因为客人们更喜欢意大利葡萄酒。不过,意大利人倒是喜欢德国的冰酒(Eiswein)”
在纽约一些著名的酒店,如瓦尔多夫阿斯托丽亚大酒店,餐牌上根本就看不到德国葡萄酒。只有谁在那里举办晚会时,才可以点德国葡萄酒,但是这要提前三周预订。在42号大街的希亚特大酒店和百老汇的马里欧特马奎斯大酒店,德国葡萄酒则名不见经传。
德国葡萄酒在莫斯科也卖不动。莫斯科堪平斯基大酒店的餐馆总管说:“我们虽然供有德国葡萄酒,但却没人会点它。”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智利或南非的葡萄酒在莫斯科很受欢迎。在日本,60%的进口葡萄酒来自法国。而且,智利和美国加州的葡萄酒在日本正越来越受到青睐。
伦敦是世界上唯一能在一流酒店和餐馆的餐牌上看到德国葡萄酒字样的大都会。在那里,常见的是莫泽尔、莱茵谷地和莱茵地区的葡萄酒。
葡萄酒法急待维新
导致德国葡萄酒在国际上地位不高的原因,德国的酒法自然“功不可没”。
德意志这个名字听起来总给人一点冷冰冰,甚至有些机械的感觉。总觉得德意志民族乃至他们的产品都有着一点严谨甚至古板的科学精神,德国的酿酒业亦是如此。德国的葡萄酒法律相当繁琐,这一点继承了德国人严谨的作风。德国酒标的取得程序极为严格,通常做法是:不以出产地作为质量检测标准,而是以瓶中盛装的成品酒为检测对象;所有成品酒装瓶后,生产者必须持样品和有关材料送往官方主管机构进行全面理化分析和感官测定;每种酒按照检查后所获评分方能得到相应的可使用酒标。反映到酒的标签上就是一大堆令人云里雾里的德文符号。德国葡萄酒酒标看上去非常复杂冗长。从一瓶酒的标签上,只能看到生涩难懂而又饶舌头的词汇。上面布满各种各样有用没用的法律要求的信息,再加上巴洛克式的字体,给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于是,德国酒碰到与意大利酒同样的困难,使得不懂德语的人面对异常复杂的酒标,感到非常迷惑。在购买德国酒时,消费者自然会产生两种心理,第一是只买最流行和广为人知的产品如“Liebfraumilch”,其次是害怕会吃亏,而不买贵价酒。结果便是局限了该国葡萄酒业正常的发展。
我想很少有人会认真研究德国酒标上每一个字代表的意思,因为那就要说起繁文缛节的德国酒法,更增加了德国酒给别人的刻板印象了。很长一段时间,德国葡萄酒价钱一再暴涨。专家们都把责任赖在1970年的德国酒法(Das;deutsche;Weingesetz)上,特别是其中对葡萄酒的分级,更是众矢之的。
这个酒法把葡萄酒分作两大类:普通酒(亦称餐酒)和高质酒。高质酒对原料、加工等都有明确、细致的规定,要经过严格、繁琐的检验。而普通酒除去常规的食品检查,不受特别的质量限制。
德国酒法不仅规定了在哪个地区适宜栽种什么葡萄品种,同时还规定了葡萄收获的日期和含糖量。
加不加糖,这是个关键。德国人是个爱干净的民族,喜欢讲究纯洁,这也体酒法中。德国的啤酒有所谓的“纯净原则(Reinheitsgebot)”,即:在德国生产与出售的啤酒中,除了水、大麦与酒花,什么也不许加。1970年的酒法对葡萄酒也特别讲究单纯。葡萄要含有充足的糖分,就需要日照。但是,中欧的气候偏偏是阴雨连绵,难见天日。种出来的葡萄,往往糖分不足。所以,在酿造时需要加糖。这却是德国的消费者与立法人不能接受的。所谓高质酒,第一大忌讳就是加糖。原则上讲,一切高质酒都不许加糖,发酵全要靠葡萄本身的糖分。但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这样规定未免太苛刻。所以,酒法特地网开一面,在高质酒加入了“特定种植区的高质酒(简称QbA)”一级。QbA允许在酿造时加糖,但其对葡萄品种和种植区域的选择、酿造工艺等等,都有严厉的规定。
而恰恰矛盾的是,德国酒法又规定,只要葡萄足够成熟,含糖量够高,就一定能酿出好酒。此法一出,不论优劣,大家都争着造甜酒。只要葡萄熟、糖分高,都可以入极品。其实,在评定葡萄酒优劣时,要靠那些超级鼻子和超级舌头,再精密的仪器也派不上用场。葡萄酒好喝不好喝,除去其中的糖、酸与酒精,很多测不出来的元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它们之间相互的配合,更是个心里知道,嘴上说不出的东西。但是德国酒法恰恰违背了这个原则,企图用物理、化学测量来代替人的嗅觉和味觉。他们特地培养了很多早熟、高产、抗病力强的杂交品种。大部分原来种植雷司令(Riesling)的地段,都改种这些“新品种”了。结果,酒味越来越淡,喝起来象甜酸汽水。加上众多酿制精细、有特色的小酒农纷纷倒闭,工业化大批量产品充斥市场。
杜工部有句诗说“户大嫌甜酒”,消费者喝多了这种甜而无味的“酒”,也厌了。尤其是年轻人,并不太喜欢甜酒,再者甜酒只适宜当餐前开胃酒或餐后甜点,与现今喝酒是随兴的消费型态有所冲突。于是,德国葡萄酒的名声一落千丈,价格也跟着跌下来。价格越低廉,酒农的盈利就越少,就更被迫提高产量,而高产又反过来压低酒价。年景不好,酒农收入当然不好;而好年景,产量高,价格下跌,酒农的日子又不好过。于是,年年靠欧共体补贴。如此恶性循环,不可遏止。
雷司令葡萄酒的革命带来希望
几十年来,德国的葡萄酒一直被外界嘲笑为味甜、廉价。德国种植葡萄的农民希望这一现象能一去不复返,正试图改变德国葡萄酒在国际酒业眼中低廉、刻板的形象。一些有勇气、有远见的酒农,看到问题的关键,重新恢复雷司令的种植,精工细作,降低产量,强调特色,拒绝大路货,才使得德国葡萄酒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回升。萨尔河畔有个小小村子,名叫Wiltingen,这里有位叫Egon Müller的年轻酒农,经营着一片13公顷的雷司令园。他酿出的特选品雷司令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几年前在世界名酒拍卖上,一瓶1990年的Egong Müller zu Scharberghof的Riesling Auslese竟达到了三十多万美金的价格。他是德国新酒农的典范。
“雷司令葡萄酒的革命”似乎并非源自名流显贵们的心血来潮,据说雷司令是现代清淡菜肴的理想佐餐伴侣。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葡萄酒像它这样与亚洲和中美洲烹饪技术最佳地协调起来。雷司令酒的纯净度,以及果香味、清鲜和不上头都是它广受欢迎的原因。
雷司令葡萄酒的复兴无疑要归功于在国际葡萄酒业起定调作用的美国葡萄酒杂志。它称赞2001年酿造的雷司令酒是“30年来最佳年份的葡萄酒”。布鲁斯·桑德松在《葡萄酒旁观者》上撰文说,他在德国随机品尝了425次雷司令酒,其中超过60%可以评90分以上。这使雷司令以及整个德国葡萄酒突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且马上就反映在出口方面。据德国葡萄酒研究所消息,德国葡萄酒对主要市场出口在销量及金额方面均有大幅增长。以雷司令为主要品牌的德国葡萄酒已进入全球高档酒市场。
奠定雷司令成功的基础是葡萄园以及现场措施。德国种植葡萄的农民追求的不是高产值。他们把每公顷的葡萄酒产量严格定在低于100百升的水平之下。产量压缩的更低。所谓顶级头等葡萄酒必须出自严格界定的头等葡萄园。
无论如何,对古老的德国名贵品种雷司令酒而言,这一成功是期待已久和当之无愧的。雷司令的成功是遵循一种内在逻辑,因为这一经典品种的再度辉煌并非偶然或市场的变化无常,而是以严格的质量要求为基准的,它也是对所有人付出的辛劳的一种回报。
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清楚的意识到,无论技术领域如何革新,也无法弥补葡萄酒体系本身所留下的遗憾。
“德国制造”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因为,德国产品规定严,做工精,反复检查,一丝不苟。但这只适用于工业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常常不能用物理、化学标准来衡量,而是彻头彻尾的“口味问题”,这里特别需要农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德国苛刻的酒法却给酿酒业带来了很多的限制,要在遵循这些繁琐而不合理的规定下酿造出香醇的美酒毕竟是任何酿酒师都难以做到的。
因此,劝戒德国酒界,不仅要靠质量取胜,德国酒法的维新更迫在眉睫。
质量评级
德国葡萄酒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葡萄采收时的自然含糖度作为评定葡萄酒等级的依据,依此构建了德国葡萄酒质量等级体系。《酒标法》中最重要的规定是在酒标上必须标示该款葡萄酒所属的质量级别。德国《酒法》在两大质量级别:普通酒即餐桌酒和高质酒(包括QbA和QmP)制定了比欧盟《酒法》的规定细分许多的级别体系。这是其他产酒国无一能够做到的。
葡萄采摘时的成熟度是衡量葡萄酒等级的主要指标。成熟度是指葡萄汁的天然含糖度。葡萄越成熟,葡萄汁里的天然含糖度越高,同时在酿造过程中获得的天然酒精含量也越高。德国《酒法》规定含糖度是用奥斯勒度(Oechsle)来表示,每个级别都有法律规定的最低含糖度的范围,以使各级别都有硬性的指标加以区分。
德国葡萄酒等级中的高质酒分为两个大级别:高级葡萄酒QbA和优质高级葡萄酒QmP.。餐桌酒(又分为日常餐酒和乡村餐酒),她们在德国葡萄酒质量等级的金字塔中,处于最底层,但是总产量与QbA和QmP两大级别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根据德国葡萄酒学院2005年的统计数据,餐桌酒年产量只有30万百升,而且很少出口到德国以外的市场。
餐桌酒:由一般成熟度的葡萄酿制而成,在德国由两个级别的葡萄酒组成。
· 日常餐酒
· 乡村餐酒
高质酒:由一般成熟度的葡萄、非常成熟的葡萄或者过于成熟的葡萄酿制而成,在德国由两个级别的葡萄酒组成。这个类别的所有葡萄酒都要经过官方的质量检验,并获得质量控制检测号码之后,方能销售,该号码必须在酒标上显示。
· 高级葡萄酒(Qualitä 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简称QbA)
· 优质高级葡萄酒(Qualitatswein mit Prä dikat,简称QmP)
金字塔以外的葡萄酒:气泡酒(Sekt Wine)
气泡酒这个特别的类别没有被包括在以上这个德国葡萄酒质量等级的金字塔体系中。按人均消费,德国人气泡酒的消费居世界首位。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饮用气泡酒,很多时候她也被当作餐前开胃酒。
大部分气泡酒由规模大的气泡酒厂生产以供应大众消费市场,也有规模较小的酒庄用传统的香槟酿制法生产风格活泼的气泡酒。大部分情况下,酿制气泡酒的葡萄是雷司令,但是有些酒庄用Chardonnay酿造气泡酒,或者用Pinot Noir成功地酿造了玫瑰红(Rosé)气泡酒。
德国气泡酒是采用香槟酒的酿制方法,在酒瓶里进行第二次发酵,并在18-24 个月里,用手工进行晃动和转动。她们的风格多为活泼、清爽,比她们法国香槟产区的亲戚们含有更多香气。最常见的风格为极干(Extra Brut)、干(Brut)和半干(Trocken),但是也有甜型(demi-sec或者doux)气泡酒。德国制造的高质量的气泡酒很难在德国以外的市场上找到。
高级葡萄酒(Qualitä 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简称QbA)
高级葡萄酒(QbA)必须产自德国十三个法定葡萄酒产区中的任一产区。所使用葡萄的成熟度并不是非常高,允许补糖,即可以在没有发酵的葡萄汁里加糖来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这个级别的德国葡萄酒产量最大,也最常见,根据德国葡萄酒学院统计数据,2005年该类葡萄酒总产量为590万百升。
高级葡萄酒德文为Qualitä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缩写成QbA。这个级别的酒必须产自德国十三个法定葡萄酒产区之一。这十三个产区是:摩泽尔(Mosel),阿赫(Ahr),巴登(Baden),弗兰肯(Franken),黑森山区(Hessische Bergstrasse),米特海姆(Mittelrhein),纳赫(Nahe),法尔兹(Pfalz),莱茵高(Rheingau),莱茵黑森(Rheinhessen),萨勒-温楚斯特(Saale-Unstrut),萨克森
· 由德国法定认可的葡萄品种酿造。葡萄必须在十三个法定的种植区种植,并直接在该产区酿造。在酒标上必须
标示产区。
· 这个级别的最低天然糖度为51到72奥斯勒度,故这个级别的酒必须到达或者高于这个数值。具体规定视不同产
区和葡萄品种而定。
· 酒精含量必须至少达到酒体积的7%。
这个级别的葡萄酒可以在发酵前进行补糖,以增加酒精含量。
在QbA这个级别中,有一个专为雷司令葡萄酒专设的级别雷司令-Hochgewächs。
雷司令-Hochgewächs:是由100%雷司令葡萄酿成的葡萄酒,符合QbA等级的所有要求,必须比法律规定的QbA级别的天然糖度至少高 1.5% (相当于10奥斯勒度)。雷司令-Hochgewächs级别的葡萄酒必需在官方质量检测中获得至少3分,这一分数超过了德国《酒法》的一般规定,即所有成品优质酒(QbA以上级别含QbA)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获准销售。
优质高级葡萄酒(Qualitatswein mit Prä dikat,简称QmP)
优质高级葡萄酒是德国葡萄酒质量等级的最高级别,如果按照德文Qualitatswein mit Prädikat逐字翻译即为:“具有优异特性的高级葡萄酒”,简称QmP。酒庄出产的每批QmP葡萄酒都要通过德国官方检测,并且不允许补糖。从 2007酿造年份开始,QmP的德文全称简写为“Prädikatswein”,以后在德国酒标上都将这样显示。这个等级的葡萄酒,以葡萄的成熟程度依次递增的次序又分为六个等级。最开始的等级为头等葡萄酒,然后是晚采葡萄酒,精选葡萄酒,最后是餐后甜酒包括: 逐粒精选葡萄酒、贵腐精选葡萄酒和冰酒。根据德国葡萄酒学院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年德国优质高级葡萄酒总产量为280万百升。
优质高级葡萄酒(QmP) 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必须达到《酒法》规定的最低天然糖度。针对不同产区、不同葡萄品种以及采摘时的葡萄成熟度等情况,《酒法》都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 酒精含量必须至少达到酒体积的7%,对于逐粒精选葡萄酒、贵腐精选葡萄酒和冰酒,酒精含量必须至少达到酒体积的5.5%。
这个级别的葡萄酒禁止人工补糖。
此外,葡萄酒装瓶后必须在酒标上标明具体属于以下六个级别中的哪个等级。不同级别还要遵守各级别关于葡萄成熟度、采摘方式等的具体规定。
优质高级葡萄酒按照葡萄收获时的成熟度依次递增的次序分为以下六个等级:
· 头等葡萄酒(Kabinett Wines)
· 晚采葡萄酒(Spätlese Wines)
· 精选葡萄酒(Auslese Wines)
· 逐粒精选葡萄酒 (Beerenauslese Wines,简称BA)
·冰酒(Eiswein)
· 贵腐精选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 Wines,简称TBA)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9: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