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官之所以能够具有这些高超的素质,那是与其历史传统分不开的,德国
军官的前身是普鲁士军官团,这个团体主要由容克贵族构成,容克贵族是普鲁士的特有产物,简而言之,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特征是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参军的容克子弟为了能够获得封赏,勇敢作战,积极锻炼军事技能,时刻以古代条顿骑士为榜样,而贵族的出身又给了他们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所以才造就了普鲁士军官高素质的特点。
随着资本主义改革,容克贵族也逐渐资产化,贵族头衔变成了一种荣誉,不再有实际意义,但是德国军人并没有丢掉他们的传统,反而更加注重军官的培养,1808年,著名军事家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将军一起进行军事改革。使普鲁士军队的编制装备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他们领导的“军事改革委员会”完善了参谋本部,尤其强调了对军官,特别是参谋部军官的教育,使每一名军官都从一开始就培养出较高的军事素养,并保持终身,其后的历任参谋长尤其是老毛奇,大力强化参谋本部的职能,使之能够在事实上获得军队的指挥权,事实证明,这个变相的军官团对德国的军事行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尽管德国战败了,但是参谋本部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说德国虽败犹荣。
一战之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因此受到了凡尔赛和约的约束,军队大幅削弱,并且受到桎梏,然而德国军方并没有被彻底摧毁,相反,在冯·塞克特将军的领导下,德国又进行了一次军事改革,加强对军官的训练与培养,招募高素质的士兵,建立了一支精锐的职业军队,并且保留了参谋部这个至关重要的机构,希特勒上台以后,为了削弱国防军的影响力,增加个人威信,建立了党卫队和最高统帅部,使得参谋本部最终沦为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这也在实质上剥夺了军官团的指挥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军事行动的实际负责人已经不是德国军官团了,而是希特勒本人。
虽然第三帝国是挑起二次大战的元凶之一,但是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确实无人能比,即使是战争后期,缺乏补给。两线作战的德军依然保有顽强的战斗力,给盟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不可否认,德国人天性中的严谨、负责、遵守纪律都是令他们成为优秀军人的前提,然而,真正造就这支钢铁雄师的则是他们的指挥官——这些德军的精华深受普鲁士军事传统熏陶,精通军事理论,经受过严格的训练,意志坚强,同时,拥有很高的文化艺术素养,骨子里透露着贵族的气质,优雅而又致命,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德国军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不论是在欧洲还是北非,这支军队都是战场上最锋利的一把宝剑。
二战结束后,一大批优秀的德国军官不是战死就是被绞死,但是由于对苏威慑的需要,德国军官的大部分精华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这些军官在其后的军队建设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军事理论由他们发扬光大,并对今后的军事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如果没有德国军队,战争史上将会平淡许多,如果没有德国军官团,德国军队也只不过是一支二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