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进化(microevolution),又称种内进化,是由
突变、
遗传漂变、
基因流和
自然选择导致的
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微进化是指由线性分支(如种族分支或新物种形成)或种系转换引起的发生在种内乃至新形成的各种变化。
生物进化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 以生物个体为进化基本单位的微进化(Microevolution) , 以及物种以上以类群为进化单位的宏进化(macroevolution)。微进化是
物种多样性的来源,而宏进化反映了更高的分类单元——
类群的非均衡演化过程。
站在不同的层面上可能看到不同的进化现象。一类进化现象发生在物种层次或以下,比如群体的
变异性、
适应性变化、
地理变异和成种事件等,称为微进化;另一类则是发生在物种层次以上,特别是新的更高分类群的起源、侵入新的适应区以及与此相关的关键性进化新特征的获得(如
鸟的翅膀,
哺乳动物的温血性等),称为宏进化。
达尔文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激烈地争论宏进化到底只是微进化的连续,还是与微进化无关,因而需要用一套不同的理论来解释。
拥有许多微进化证据的
达尔文主义者坚定地支持渐变式的进化机制,而一些掌握宏进化证据的
古生物学家和
系统分类学家则相信自然界还存在跃变式的进化机制。其实,不应该将两者割裂开来,它们本身就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