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学》,英文名《The ordinary people literature》,是国内起步很晚,发展较快,有一定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新兴文学刊物之一。《微文学》把整体视野投向社会最广泛的普通“文人”阶层,紧随时代步伐,内容风格成熟优雅,能引人思考,催人奋进,主要以一些“小人物”、“微视角”作品引起读者的共鸣。主张“文学关照,文学回归”。
定位特点
《微文学》作为一本独立的文学刊物,它区别于微博文学和微型文学的概念。它是一个以主体范围命名的品牌,一种文化视域,而不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更不是快餐文学的代称或苗头。从内容体裁上讲,它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基本的文学体裁。从内容题材上讲,它注重挖掘反映在普通人群身上的材料,例如反映
社会弱势群体处境、心声和有关社会盲区方面的反思性文学题材。
《微文学》主张“文学关照,文学回归”,注重视野性、主体性、时代性和文学性的结合。关照,即关照大众,关照草根,关照最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回归,即回归文学,回归本真,回归到文学主体(大众文学爱好者、关注者)身上。
在网络文学已经如此泛滥、青年文学爱好者迷失或迷茫的的状态,“文学多关照,文学需回归,给普通文学爱好者一片天空,给未来文学一片净土”是新一代青年文学爱好者面对现实发出最终的呼吁和忠告。
“在纯文学上几乎不可能榨出汁来的情况下,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节奏失调的时代,谁也不能回避这种现实和趋势,那么未来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彻底改头换面,但很难保持它的性质,二是在现有的土地上垦荒,主动与读者视域融合”。于此,《微文学》注重网媒和纸媒的结合。例如访谈栏目以开篇形式展示于纸媒的同时,作品也将以“自媒体”的形式在搜狐及腾讯等主流媒体新闻、网络电台节目、微博活动等形式进行推广,让更多人和媒体了解发现新力量,了解新作家,把他们身上或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群,让文学作品亲近新时代读者。
《微文学》具有大众性、服务性、公益性等基本属性和特征,《微文学》既是我们一层人理想和精神的结晶,也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的一个交流和反思的平台。因此,读者主要就是17——26岁中学生、大学生及其他的一些业余文学爱好者,作者也是生活和行走在社会低处的人们和“微文学”关注者。
主要栏目
【卷首新语】情感积极,富含哲理,抛砖引玉,文体不限,具有一定深度和感染力的文章,400字左右。
第一视野
【作家发现】访谈栏目,由文心作家网和搜狐联合主办的自媒体访谈栏目,本着“发现新力量,走进新作家”的宗旨,对国内一些有潜质(力)的新兴作家或文学爱好者进行专访报道,以访谈、新闻特写等形式展现给纸媒和网媒两个读者群。
[文心有约]:根据每期总体内容的侧重点,主要刊登文心作家网和《微文学》特约的一些具有压轴性文章。
小千世界
【青青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小千世界里,总有一些人无法忘记,总有一些情景挥之不去,我们却无怨无悔。本栏目刊载有关青春、校园、言情等短篇以下小说作品(含微小说)。
【又见边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边城,它是被种种牵绊和无可奈何之后的一种寄托,它承载着这个社会最普通的一群人的最普通的梦想,瘦笔守候温暖,执笔又见边城。本栏目刊载情感、梦幻、乡土等小说(8000字以下,含微小说)。
低处行吟
【渔舟唱晚】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而在这样一个飞速文明的时代,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等千古绝唱渐渐离我们远去,这些被一度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渐渐被忽视。本栏目刊载基本符合诗词韵律标准的有内涵的原创古风作品。
【如歌行板】一定有些什么,是我们所不能了解的;一定有些什么,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在低处行走,在低处歌唱的人们。本栏目刊载有一定高度或深度的现代诗歌。
荷塘月色
【星空漫谈】遥望的璀璨星空,一切都还遥不可及,一切却又好像近在咫尺。或满怀期待,或沮丧不安,或甜蜜喜悦,或苦恼忧伤,我们都可以敞开心扉与星星对话。本栏目刊载有关情感、事业、梦想、人生等题材的散文。
【远行归来】我们都向往远方,在一辆时代的列车上一往无前,跨越的节奏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和震撼的同时,也让我们开始怀疑远行的价值。浮躁、盲目、疲倦、甚至恐慌,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浩浩荡荡往前,而是放慢脚步看看窗外的风景,想一想“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那里去?”本栏目刊登一些着质朴散文或者有一定哲思的新散文(新:思想之新,形式之新)。
主创人员
编辑部
名誉主编:李虎山
主编:向林
执行主编:杨宁宁 齐小飞
编辑:朱钟洋 寇宗源 鱼富强 陈雨欣
伏豆娟毛广犇 安国强 李志丹
殷恒 张小迪 钟凯 徐彦茹 王志斌
杂志社
社长:向林
执行社长:毛广犇 齐小飞 伏豆娟 王鹏军
副社长:杨宁宁
理事:刘培英 刘顺玲 林辉
李志丹 安国强 陈雨欣
殷恒 张小迪 钟凯
社会影响
自2013年出版以来,人物及事迹曾先后被人民网、
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央广网、中青网、东方网、大河网、西部网、华商网、《陕西日报》、陕西宝鸡人民广播电台等50多家社会媒体关注报道。
与一般新兴刊物不同的是,别人都在想方设法“如何收回陈本”时,《微文学》创刊号出版以来却并没有在发行方面下多大功夫,而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反思出路”上面,甚至将千册“血本”义捐给了一个患有严重
地中海贫血儿童,看似杯水车薪的行动却践行了做“公益文学”的承诺。面对国内整个行业的现状和与压力及团队自身的局限,如何从雨后春笋般创刊热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又一个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