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micropaleontology是研究
微体化石的
古生物学分支。在20世纪随着
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技术方法、新型仪器的不断普及和更新而得到长足进展。微体化石是发现于各时代
地层中的
古生物的微小遗体和遗迹,它们的大小一般以微米或毫米度量,其中稀有的“巨人”
货币虫也不过几厘米。因此,必须通过
显微镜甚至
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已知有30多个类别有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来源于古生物界的多种类型,从其保存的特点看,可分以下几种类型:①微体古生物的完整骨骼,例如
硅藻、
有孔虫、
放射虫、
介形虫等。②大古生物骨骼中的一些微小部分,脱离本体后,可单独保存为化石。如
棘皮动物的微小骨板或刺、海绵骨针、鱼牙、鱼鳞、小
哺乳动物的牙齿等。③古生物的微小器官,在成熟后与本体分离,或被破坏而与本体分离,此后被保存为化石,如
轮藻的
藏卵器、
高等植物的
孢子、
花粉等。④某些通常形成大化石的门类的微小幼体或其中特别小的成体,保存为化石后,也须借显微镜进行研究,目前有
腕足类、
双壳类、
腹足类、棘皮类及著名的小壳化石等。⑤某些群体生物如
苔藓虫、层孔虫等,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研究其每一个体的细节。
微体古生物研究时,首先要在地面或钻井岩心中取样,然后要经过多种方法(物理、化学)的处理,包括破碎、分离、筛选等步骤,最后针对化石类别通过不同放大倍率的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
在不同国家的古生物学者中对微体化石的范畴有不同的看法,如层孔虫、苔藓虫等在国外多不视为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中国则作为微体古生物学的范畴。在诸如珊瑚、小哺乳动物牙齿、鱼牙、鱼鳞等,国外都不作为微体古生物学研究范围。但随着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时基于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在古生物学领域内微体古生物学将继续得到优先发展。随之是工作的范畴、内容及方法以至理论上将不断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