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从,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通常读作cóng,另有zòng、zōng、cōng等异读音。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二人相从之形。金文左边加“彳”,下部加“止”,即繁体字“從”。现代汉语中的简体字“从”,其实是借用了古文字。其本义是“随行”“相随”“跟随”,引申为“顺从”“听从”,又可以引申为“追赶”。可以作介词、副词等。“从”还是中国的姓氏之一。
字源流变
“从”,常用汉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从”与“比”同字,后分化为二。甲骨文的“从”字,由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构成,是“從(繁体)”的初文。一个“人”在前,一个“人”紧随其后,像两人前后相从之形。金文左边加“彳”,下部加“止”表示行动;或从“辵(chuò)”,二“人”大多数向左,向右只有一例,古文字左右无别。小篆统一向左,“彳”和“止”合成“辵”放“从”字左边,仍表示行走。隶书楷书笔画化。现代汉语中的简体字“从”,其实是借用了古文字。繁体字“從”就是“从”加“辵”部(彳+止)而成。
“从”字的本义是“随行”“相随”“跟随”,而“從”则强调相随于路途之上,故从“辵”。由本义“随行”“相随”“跟随”引申为“顺从”“听从”,又可以引申为“追赶”。可以作介词用,表示“起于”“经过”“根据”等意思;可以用作副词,加在否定前,表示“从来”的意思。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第八】【从部】
从,相听也。从二人,凡从之属皆从“从”,疾容切。
從,随行也。从辵、从,从亦声,慈用切。
说文解字注
相听也。听者,聆也。引伸为相许之偁。言部曰:许、听也。按,从者,今之從字,從行而从废矣。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陆德明本如此。许书凡云“从某”,大徐作“从”,小徐作“從”。江氏声曰:“作从者是也,以类相与曰从。”从二人,疾容切,九部。以今音言之,从亦可去声。凡从之属皆从“从”。
随行也。以从辵,故云随行。《齐风》:并驱从两肩兮。传曰:从,逐也,逐亦随也。释诂曰:从,自也,其引伸之义也。又引伸训顺。《春秋经》:从祀先公。《左传》曰:顺祀先公,是从训顺也。《左传》:使乱大从。王肃曰:从,顺也。《左传》: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谓不肎顺其长幼之次也。引伸为主从、为从横、为操从,亦假纵为之。从从、辵,旧作辵从,今正。从辵者,随行也,主从不主辵,故不入辵部。从亦声,慈用切,九部。按大徐以去韵别於平韵,非也,当疾容切。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说文》:從本字。陆佃曰:二人向阳为从,向阴为比。士之趋向,不可不慎。
【寅集下】【彳部】《广韵》:疾容切。《集韵》《韵会》《正韵》:墙容切,并俗平声。《说文》:本作从。相听也。《书·益稷》:汝无面从。《说命》:后从谏则圣。
又《广韵》:就也。《易·乾卦》:云从龙,风从虎。《礼·曲礼》: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又《尔雅·释诂》:自也。《诗·小雅》:伊谁云从。笺:言谮我者,是言从谁生乎。《晋书·明帝纪》:不闻人从日边来。
又姓。《广韵》:汉有将军从公。《何氏姓苑》:今东筦人。
又《广韵》《集韵》:并七恭切,促平声。《广韵》:从容也。《正韵》:从容,舒缓貌。《书·君陈》:从容以和。《礼·中庸》:从容中道。
又《集韵》:书容切,音舂。从容,久意。《礼·学记》:待其从容,然後尽其声。
又《集韵》:将容切,音踪。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诗·齐风》:衡从其亩。《史记·苏秦传》: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又与“踪”通。《史记·聂政传》:重自𠛬以绝从。《前汉·张汤传》:从迹安起。
又《集韵》:祖动切,音总。太高貌。《韵会》:髻高也。《礼·檀弓》:尔无从从尔。
又《集韵》:锄江切,浞平声。义同。
又《唐韵》:慈用切,《集韵》《类篇》《韵会》:才用切,并俗去声。《说文》:本作𨑢。随行也。《诗·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
又《韵会》:从天子曰法从,侍从。《书·囧命》:其侍御仆从。《前汉·扬雄传》:赵昭仪,每上甘泉常法从。注:师古曰:“以法言当从耳。一曰从,法驾也。”《后汉·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从。
又《集韵》《类篇》:并似用切,音颂。同宗也。《尔雅·释亲》: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释名》:从祖父母,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
又《集韵》:子用切,与“纵”同。《礼·曲礼》:欲不可从。《论语》:从之纯如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方言
音韵集汇
方言集汇
官话
吴语
闽语
粤语
参考资料
二冬.搜韵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09:10
目录
概述
字源流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