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
汉语成语
得意忘形(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书·阮籍传》。
成语出处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得意忘形”。
成语故事
阮籍,又名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死了。虽然家境清苦,但他勤学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
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他的好朋友嵇康,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虽然阮籍与嵇康两人关系特别亲密,但是,对嵇康的哥哥嵇喜,阮籍是很不喜欢的。据说,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受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母亲死时,嵇喜去吊丧,阮籍给的就是白眼;随后嵇康带着酒和琴来慰问,阮籍就换了青眼。由于有这个故事,后来就产生了“垂青”“青目”“青照”等语,意思是请求或感谢别人瞧得起自己。同时,形容轻视就叫白眼,例如“白眼对人”“遭人白眼”。
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晋书》上说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成语寓意
人生得意时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乘虚而入。该成语告诉了人们, 身处顺境时,我们必须格外谨慎,否则易乐极生悲;身处逆境时,则必须格外忍耐,否则难以成事。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才是王道。成功远离弱者,接近强者,更属于不甘于命运摆布的勇者。
成语用法
“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金·蔡松年·《念奴娇·田唐卿……与余有林下相从之约,作念奴娇以寄之》: 畴昔得意忘形,野梅溪月,有酒还相觅。痛饮酣歌悲壮处,老骥谁能伏枥。
金·丘处机·《报师恩》·词:得意忘形还朴去,从教人笑不风流
元·鲜于必仁 《折桂令·画》曲:“手挂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老舍四世同堂》:“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
丁玲《生活·创作·修养》:“这短短的一段,事情很小,却把两个人全突现出来了。一个是得意忘形,一个是极有心眼。也指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成语辨析
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得意忘形”与“忘乎所以”意义相近,都有得意的意思。区别在于“得意忘形”指指高兴的控制不住自己,多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便失去常态;“忘乎所以”得意的程度更重,指得意忘形到了极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07:2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