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堮
浙江大学中文系原教授
徐震堮(1901年6月9日—1986年10月11日),字声越,嘉善魏塘镇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和翻译家。通英、法、德、意、俄、西班牙六国语言,尤长世界语。
人物简介
徐震堮先生,字声越,浙江嘉善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和翻译家。1901年6月9日生。192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文史部,曾为中学教师十余年。1939年入浙江大学执教。解放后院系调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又为《辞海》编委。1982年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后,任所长,并被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1984年后任华东师大古籍所名誉所长。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曾任第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1901年6月9日出生于浙江嘉善。192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文史部,曾为中学教师十余年。1939年入浙江大学执教。解放后院系调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曾被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1982年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后,任所长,并受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后任古籍所名誉所长。
先生八九岁时读书家塾,翻到家藏唐人诗集,发生浓厚兴趣,从此萌发了对文学的爱好。十四岁入中学,受业于章太炎门人朱宗莱和谭献弟子刘毓盘,学习文字、音韵、训诂、考证和词章。入大学后,又从王瀣、吴梅受诗、词、曲之学。所作诗词,不胫而走。柳诒徵读后大为激赏,曾称许为“清隽苍老,卓然名家”,所编《历代诗选》,去取极严,于现代仅取先生一人,以一年不满三十的后辈之诗而能令耆宿如此倾倒,实近世所罕见。
先生二十岁后,好读外文,遂通英、法、德、意、俄、西班牙六国文字。三十岁后,又学世界语,并用以翻译、写作,向国外介绍我国的古典名著和新文学作品,增进了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所创作的世界语诗歌,曾流传于国内外。世界语大诗人喀洛卡伊编《九诗人集》、苏格兰诗人奥尔德编《世界语诗选》,先生之诗皆为所采。解放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选集》(1949—1959),先生曾参加该书的翻译和校订工作。1980年,中国报道社出版了先生编译的《中国诗歌选译》。
先生在浙江大学和华东师大,长期任古典文学讲席,于唐宋诗词研究尤深。所作诗词数百首,从不轻易发表。六十年代,于教学之余,又兼任《辞海》编委及分科主编,审阅推敲,一丝不苟,其笃实谨严作风,为同行所钦佩。
在古籍整理和研究方面,先生编著亦甚宏富,有《唐诗宋词选》、《汉魏六朝小说选注》、《三家注李长吉歌诗》、《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及《再补》、《世说新语校笺》等,为学术界所重视。其中《世说新语校笺》一书,曾费二十余年之功,先生虚怀若谷,本不欲出版,为友人力劝,始肯付梓。此书之笺偏重释词,清通简要,别具特色。此外,古籍研究所整理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王文公文集》、《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其中很大一部分由先生审定。
先生治学,一主踏实,反对凿空着议,枵腹论文;二主博鉴,反对画地为牢,井蛙自大。论诗主含藏不露,不喜一泻无余;论词则认为词品之多有如诗品,反对张綖以来用“豪放”、“婉约”二语概括一切的提法。提倡文学研究者不但要“能论”,而且要“能作”。譬如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的人,最好能写文言、能作诗赋,这样,在研究时才能心知其意,可免隔靴搔痒、郢书燕说之病。又谓创作可先从模仿着手,由名家以上窥大家,因为名家有阶可拾,有迹可求,容易入门。待入门之后,再向大家学习较易。当然,学大家并非目的,最终还需要“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以完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都是金针度世、切实可行之言。
先生平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好学敏求,谦冲渊默,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生前十分关心中青年文史工作者的成长,循然其诱,蔼如其言,教以道德学问。常谓二者之中,前者为重,若有才无德,其人不足观。1983年后,先生体力日衰,视力日减,但犹工作不辍。不幸终因用眼过度,双目失明,继患瘫痪,卧床不起。1986年10月11日,因肠癌转移不治而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个人作品
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诗文选》等。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前辈风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震堮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徐震堮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6:1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