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1934~)曾用名景珍,
山西襄汾人。
山西大学美术系教授,山西美协会员,春蕾中国画会副会长。
人物简介
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擅写意,花鸟,山水,兼工书法篆刻。国画《浩荡春风》曾获首届“中华人才杯”绘画、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奖。《白牡丹》获全国首届“丰收杯”大赛三等奖。《春入香腴》获各国友好国际展中国画二等奖,并在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等地巡回展览。《风花》获全国“敬亭山杯”书画大赛最佳荣誉奖。《堆锦》入选全国第七届当代中国花鸟花邀请展。 《国花》获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览佳作奖。《求索图》、《荷塘清趣》等作品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数十种报刊上发表。1990年在太原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省、市电视台、电台、报刊给予好评。论文有《诗情画意》、《论画竹》、《名家艺术作品欣赏》、《略选写意花鸟画》、《潘天寿先生谈创作》。辞条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学海明师》。专著有《徐震书画集》、《徐震画集》等。
社会评价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处长、《美术家通讯》主编
杨悦浦:
徐震1961年从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回到故乡山西,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并从未停止创作。《徐震画集》中的作品,就是他多年辛劳的结晶。
我和徐震是北京艺术学院前后学友,在离校后多年没有联系。但在前年的一件事中,使我对他的艺术和为人有了较多的了解。当时画家高冠华的几位学生在议论收集高冠华的谈艺录时,徐震提供了一部10余万字论高冠华艺术的文稿,其中有他和高冠华先生多年的通信。这些通信有两个特点:一是谈艺术、谈修养,二是这些信件大多写于高冠华先生人生道路上比较困难的年代,并不是高冠华在社会上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在“文革”及“文革”前的年代里,师生建立忘年之谊,能在艺术上敞开心扉,深入交流,难能可贵。这也说明徐震人格的可敬之处。我在整理《高冠华谈艺录》一文时,读过他的这部书稿,并选取了一些段落,发表在《美术家通讯》1997年11、12期合刊上。
虽然徐震和高冠华有着特殊的师生关系,但是在绘画风格上,与高冠华很不相同。这正说明了徐震在艺术上选取了适于自我发展的道路。
徐震的作品题材大都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如《蜀葵八哥》、《子在巢中盼母归》等,都有他独到的视角和创意。题材所涉猎的面也很广,各类花卉、鸟类、鱼类等,都有熟练的描绘程式和有感而发的立意。
在技艺上,其一,他注重主体与背景的结合,以铸情造景,情景交融;其二,在水墨上颇为用心,运笔自如,酣畅淋漓,尽情达意。在他的画中较少使用枯笔,可见他对用水的专注,从中得识用水之奥妙;其三,在一些画面的处理上逐渐找到了自我构成模式,如《坐看飞雪满》、《园丁惜春图》、《泛泛江上鹭》等,显示出其在艺术上的思考深度。一个画家可能要用终生的精力寻找他自己的个性,这正是一个画家有别于其他画家的地方,在这里显示出画家的智慧和功力。正由于此,我十分看好徐震的这类作品尽显他的独特风格,如能加以深入雕凿,则很有发展的余地。
徐震的画,属于直白呐喊格调一类。画家的话,“说”得不拐弯抹角,而是追求“凌云健笔意纵横”意到笔随,任己挥洒。要达到这种意趣,其形象刻画,必是基于写实,这个写实又是要概括精取,只不过这里所谓“穷形而尽相”,是以中国画的创作原则,特别是大写意绘画原则,以意率形,形随己意。如此,执笔落墨,则神思激发,一气贯注,直抒胸臆。这种风格之作,不以含蓄、委曲论其优长,而是求见其雄浑、劲健之风。读徐震兄的画作,有一种奔腾流走的气势,但在审视之余略感缺少恢弘奇健,我想大概是在老辣方面有待磨练。当然,这种要求对于任何一个画家都是“犹矿出金”,只看谁先把功夫下到。徐震已进入在中国画家来说是“变法”之年,他自有进取的目标,也定会有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