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徐行草编),上海市嘉定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徐行草编的渊源早在唐代就有记载。据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考证,徐行的黄草拖鞋在唐代已作为苏州府的土贡之一。早在唐代,当地的农民就开始用野生黄草编织蒲鞋和其他编织品,后来发展到赠送亲友并上市出售,成为朝廷贡品之一。江南官府晋京一般均携带几件精美的徐行草编以作贡品,到当下已有千余年历史。至元代,文人墨客也有“野翁织履街头卖,日暮裹盐市酒归”之句,描述当时徐行草编普及的图景。
至清代,徐行草编更是普列为贡品。清康熙《嘉定县志》在记述徐行时,已有“出菅屦”的记载。清代著名的嘉定籍诗人王鸣盛有诗云:“弱鱼欲上雨初晴,好向南邻北舍行,盼取新泾夜航到,数钱换得鞋履轻。”
清同治年间,嘉定形成了以徐行镇为中心的黄草编织区,成为本地农民一项主要的家庭手工业。数百年来,黄草草编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徐行镇及周边一些地区,如嘉定的华亭、曹王、娄塘以及邻近的江苏省太仓、昆山等地区。以徐行镇为中心,黄草编织行业较为集中,徐行镇的各村均有编织黄草的记录。由于草编制品方便实用、造型精美,20世纪初,草编制品还曾转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文化特征
造型
徐行黄草编织品花式多样,结构复杂,形式各异,色彩丰富,做工精细,仅提包的形状就有方、长方、六角、圆形、腰圆、蚌壳型等多种式样;结构分为网眼、镂空、密编,也有将三者交替编织成一件的;花色有本色、单色、间色、多色、嵌花、镶边;图案有文字(如“喜”“寿”)、彩条、山水、花卉、青竹、瑞兽、熊猫、牡丹、蝴蝶、和平鸽、龙纹、龙凤、嵌花和英文字母等各式图案。
用途
徐行草编常见的生活用品有篮、包、拖鞋、果盘、盆托、盆垫、杯套、茶盘、书包、草帽、玩具等20个大类上千个品种。黄草编织全靠编织艺人的心灵手巧,左手编织,右手同时搓转将黄草搓成绳状以增强韧性和美观。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编花,一般的编花根据编织手的熟练的灵巧,复杂的编花还需有专门设计人员事先设计,比较复杂。徐行草编在不断发展中积累与沉淀,在细腻的编织技法、实用的造型、大胆的色彩中,拓宽产品的边界,不断尝试新的可能。
品质
黄草编织产品是以野生草本植物黄草为原料,黄草的韧性较其他种类的草编制品(如麦秆、玉米壳等)强,立体感明显,色泽光洁。徐行居民见其光滑柔韧,可刨劈,便利用其杆、茎,编织生活用品,又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制作成优秀工艺品。
黄草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制成一件草编要化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耗时较多。用它编出的工艺品,轻巧方便,精细美观,纹理清晰,细密匀称,松紧有度,平整光洁,并且门类多样,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具有民族特色。草编制品如拎包、果盆、杯套、盆垫、拖鞋等等,充满乡土气息,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是工艺制品,亦是自然环保产品。
制作工序
徐行草编所使用的材料——黄草,一般茎高约2米,直径约1厘米,现可由人工种植。黄草每年清明前后播种,4个月后,炎热的夏季正是黄草的收割季节,当花苋呈“V”字型时便可以开始收拔。由于收获黄草时不能用镰刀割,只能徒手拔取,采收者必须事先往黄草根茎部浇水,再拉开下部茎的长叶,将茎杆向上逐株拔出,这个过程叫做“去草壳”。拔出的黄草修建整齐后进行捆扎,然后在地面用力揉搓,这样是为了除去黄草表面的一层保护膜,更有利于阳光直射下加速软化。
经3至5个晴天晾晒干燥后,过三四天再复晒1至2天,就可收藏备用。
与其他地区的草编不同,徐行草编在进行编织的时候,并不使用黄草直接进行编织,而是通过去苋、开草、浸泡、劈丝、搓捻等多道工序,将草皮、草壳和花玉进行分离,并将剖劈成不同粗细的草丝,去其粗糙、留其韧性,根据不同需求,选择草丝,这样的材料处理方法为徐行草编的多样性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嘉定黄草编织更加细腻优质,独具特色。
这里简要介绍几个主要步骤。
去苋:晒干的黄草,将顶部的花苋剪去后留用。
开辟:由于黄草茎杆较粗,必须经过开辟,使其黄草茎杆变成2—4毫米的细茎,作为编织的原材料。
染色:要编织出色彩缤纷的黄草织品,需对开辟好的黄草原材料进行染色,再用清水漂洗,随后晒干备用。黄草染色通常有红、黄、棕等7种颜料,较多能配出20多种颜色。染色讲究火候温度、颜料配比。何种颜色用陈年黄草染,何种用新收黄草染,对染色人来说也要心中有数。
模具:编织不同的草编织品,一般需要选用相应的模具进行编织。按照形状,模具主要分为拖鞋模、茶杯模、提包模、果盒模等。按照材质,模具主要分为木模、竹模、泡沫塑料模等。
编织:不同的黄草织品,编织方法不同,一般需要经过起底,装模,编面,结口,缝边,装配件等步骤,才能最终编织成一件精美的草编织品。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徐行草编与嘉定竹刻同被誉为嘉定南北“二宝”,这一美誉,不仅是指在编织技巧高超,更是指图案设计上蕴含着较高的文化含量。
传承状况
黄草由野生改为人工培育,用于草编,质量更佳。徐行草编采用纯手工制作,编织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抵御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当下,徐行以草编为生的手工艺人已是凤毛麟角,仅有少数农村妇女利用闲暇编织一些草鞋、提包零星销售。此外,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得大片黄草迅速消失,导致徐行草编原材料日趋匮乏。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上海徐行黄草编织专业合作社获得“草编(徐行草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草编(徐行草编)项目保护单位上海徐行黄草编织专业合作社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1953年,徐行草编大师设计并编织的有和平鸽图案的拖鞋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艺术奖章。
重要活动
2019年10月29日,徐行草编作品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活动现场展出。
2019年11月4日,徐行草编作品展现在第二届进博会上。
2020年6月13日,上海辖区内的16处文物建筑和文博场馆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向社会免费开放,公众还可实地参观龙华烈士纪念馆的“这盛世如您所愿”地铁长廊展览、土山湾博物馆的“蒲草如丝——徐行草编作品展”、徐汇区艺术馆的“凝视·日常——阿籽奶奶的画”等,线下参与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绒绣和珐琅手工艺体验活动、魅力衡复文化体验系列活动、黄道婆文化手工体验活动等。
文化轶事
关于嘉定黄草编织,当地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相传,有一位聪明、美丽、善良却贫苦的姑娘,在即将出嫁时,连买一双鞋子的钱都没有。眼看就要光着脚过门了,姑娘心里非常难过。有一天,她放牛割草到村边的小河旁,默默流泪。相伴多年的老牛忽然用舌头舔她的脚,姑娘一看,原来老牛衔来一把黄草放在她的脚边。姑娘眼睛顿时亮起来。她用老牛衔来的黄草,编织了一双金光璀璨的草鞋。出嫁那天,她穿着这双草鞋到了婆家。这件事一下轰动了全村,全村的姑娘们都编织起草鞋来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首先用黄草编织草鞋的姑娘,把这个村改名为“蒲鞋村”,姑娘被尊为“草编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