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可,生于1890年(清
光绪十六年),
湖北武昌(今属
武汉市)人,是我国著名的
文献学家、
收藏大家。上世纪初,目睹帝国列强入侵中国,四处烧杀淫掠,徐行可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留学日本,就读于大阪鸿文学院。回国后,他绝意仕途,学无常师,以聚书、读书为乐事。此后,先后执教于武昌图书馆专科学校、北京
辅仁大学、中国大学。
人物经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积贫积弱,中华典籍散佚严重,徐行可奋然以救书为己任。他牢记好友、国学大师黄侃之言“当今国家,第一当保全匡郭;今日学术,第一当保全未来”,一切声色货利悉谢不顾,全心致力于古籍的搜集。
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徐行可沤心收藏的古籍近千箱,所涉数千种类,总共10万册。其中明清善本、抄本、稿本、批校本近万册,所藏古籍在全国文献普查中定为研究级学科藏书,极具学术研究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徐行可珍藏的孤本数以百计,如《春秀堂诗经真本》五卷(清)、《黄鹤楼集》三卷(明)等为稀世之本。
徐行可散尽家财收藏的书画、碑帖、印章、铜镜等共7700余件,均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书画艺术珍品。在书画一项中,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明末四大书家之一董其昌书画作品12件,明代“江夏画派”创始人吴伟书画精品等。
1956年,经多方奔走协调,徐行可首批500箱6万册古籍图书捐赠给
中科院武汉分院。接受捐赠后,该院奖励其2万元。徐行可坦言:“我是捐书,不是卖书。”徐行可用这笔奖金在北京古籍书店购得《武英殿聚珍版丛书》631册后,再次全部捐至中科院武汉分院。
1959年,一代收藏大家徐行可因病去世。其子女承其遗志,联名致函省图书馆,将余藏4万册古籍予以捐赠。与此同时,所藏7700余件珍贵文物悉数捐至成立不久的
湖北省博物馆。1961年,中科院武汉分院受赠古籍归藏至省图书馆,徐行可收藏的10万件古籍在此完成“合璧”。
誓死藏书
徐行可国学功底深厚,又精通日文、英文,且精于目录、版本、校勘、录略之学。这缘于徐行可认定“藏书家一定是学问家,大藏书家一定是大学者”的理念。在数十年的古籍文物收藏生涯中,徐行可访书、购书、读书、校书、藏书,其“痴”为学界所感怀。
徐行可访书足迹遍布东西南北、名都大市,但他志不在山水名胜。民国初年,浙江南浔藏书家刘承干建造嘉业堂藏书楼,收藏有18万册藏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多次前往寻访借书。徐行可闻之后,带上两个抄书之人一同前往,一住就是两年之久。期间,不仅抄录了《
华阳陶隐居集》、《喻林》等大批善本、批本,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校勘学、目录学的知识。
徐行可一生节俭,连撰写文稿都多用破旧废纸,其子婚时寄去的贺柬,竟写在香烟盒纸上。而对收购古籍,却毫不吝惜。明崇祯刊本《
皇明经世文编》,当时在全国仅存4部,徐行可从一书商处获得此书信息后,对方开口700大洋,这是当时藏书家咋舌的价钱。而徐行可狠下心来,最终成交。
精细读书,弄清版本与作者,及古籍文献的来龙去脉,是徐行可始终坚持做的功课。对所藏之书,往往认真分编、批校或题识,以方便学者之用,徐行可表现出一个收藏大家的学者风范。《新疆艺文志》、《经稗》、《治齐读诗蒙说》、《三国志注补逸文》、《史记校》等,徐行可密密麻麻或加以点校、或撰写题跋,令学界晚辈赞叹不已。
抗战时期,日军轰炸大武汉。徐行可心忧武昌藏书楼的安危,将数万册古籍装箱,往返于长江两岸,用船运至汉口租界。1944年,日军轰炸汉口,空袭地点距藏书处仅咫尺之遥,家人邻里劝其躲避,徐行可坚决不从,誓与书楼共存亡。
对一般收藏家而言,往往对珍贵古籍秘不示人,并以此告诫子孙。徐行可坚持“不为一家之蓄,俟诸三代之英”、“愿孤传种子化作千百万身,惠及天下学人”。国学大师黄侃编撰《说文略说》、《声韵略说》、《尔雅略说》等教学讲义,徐行可所藏古籍派上了大用场。其编撰的鸿编巨著《文章志》,也得益于徐行可提供的20多种古籍文献。
近代著名学者张元济,为出版《茗齐集》,花10年时间寻访所需古籍而不得,终于徐行可处获得大部分残本。徐行可毫无保留一并相借,使《茗齐集》得以配齐,并辑入《四部丛刊》续编中。
据记载,慕名造访或借阅徐行可古籍文献者,著名学人多达数十人。杨守敬、胡适、章炳麟、徐森玉、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沈祖荣等,在他们的学术研究或创作中,均得到徐行可藏书的有力支援。
古为今用
徐行可穷其一生收藏的10万册古籍中,经部达1.5万册、史部1.5万册、集部1.9万册、子部1.3万册,丛书2.1万册。在省图书馆收藏的5万册古籍善本中,徐行可捐献图书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徐行可所捐清纪晓岚批注过的乾隆二十年刻本《史通训故补》二十卷,成为省图书馆镇馆之宝。
湖北省图书馆获赠徐行可收藏古籍后,日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国内知名学者争相查阅有增无减。著名学者黄焯整理黄侃遗稿,通过徐行可收藏,成书《黄侃论学亲著续编》、《尔雅音训》、《文选评点》等,其撰《诗说》、《
经典释文汇校》等书,无不参阅徐氏藏书。著名作家姚雪银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省京剧院排演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也大量参考了徐行可所藏史籍。
世纪之交,我国编辑出版继明《永乐大典》之后的最大类书《中华大典》,其中《明清文学分典》和《语言文字典》由我省编纂,徐行可所捐藏书成为重要的文献宝库。在编纂《四库全书》系列中,由省图书馆提供的270种影印底本中,徐行可藏书占到一半。
湖北省修复一代名楼黄鹤楼时,徐行可收藏的海内仅存明万历刻本《黄鹤楼集》,为黄鹤楼修复设计和建设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黄鹤楼为此陈列该影印本。《黄鹤楼集》尽收历史上有关该楼诗文,已故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言:“此集与斯楼两相辉映,共为江山生色。”
国务院高度重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湖北省图书馆推荐整理的徐行可藏书供影印出版多达160余种,其中包括《黄公说字》、《湖北旧闻录》、《经雅》、《字雅》、《文廷式集》等一大批海内仅存的珍、善本和抄、稿本。徐行可藏书为抢救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行可捐赠至省博物馆的书画、碑帖、铜镜等,是省博物馆传世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数量丰富,品质也属上乘,相当数量的赠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和学术研究价值。
光阴荏苒,50年前一代收藏大家徐行可的那次捐赠,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与感怀中。徐行可所捐古籍与文物,将永远闪耀出夺目的学术光芒。
那一张张存留的徐行可捐赠凭证,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已经发黄,而一代收藏大家徐行可的爱国情怀、慷慨义举,却如黄金般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