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曾(1921—1989),著名翻译家、辞书家,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曾翻译与参与翻译《笑——论滑稽》《漫步遐想录》《追忆似水年华》等,并曾担任《汉法词典》主编。
徐继曾是一个很出色的教师,课讲得很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一出口就是完整的语句,准确的措辞。难得有如此好的口才,加上他相貌堂堂,真使人觉得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官。他待同学们很亲切、很随和,就像是平辈的兄长,绝无师道威严。徐继曾的课给人甚多启发,他也善于引导同学进行思考,常要求我们写读书报告给他审阅。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些课外书,就法兰克人的封建化过程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准论文”,得到了他的赞赏,他的批语中颇多鼓励,我对历史发展问题有分析评论的兴趣与爱好,实从这里开始。毕业后,我与他联系极少,仅有一两次简单的书信交往,记得他以“兄”自称,使我很感动,也深感他为人处世的洒脱与虚怀若谷的雅量。
继曾先生在北大分内的工作任务一直很重,不论是教学还是编辞书,他都是主力。工作之余,他自己也弄些文学翻译,我所知道的除了眼前的这本书外,还有
卢梭的散文名著《漫步遐想录》以及斯达尔夫人的理论名著《论文学》等等。他的“业余”时间不多,选题也就格外精当,他选译的都是经得起时间冲击的经典之作,这也反映了他作为翻译家的见识与高雅品位。就他的学养水平与业绩而言,在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成立时,他本应该被选为理事会理事,但偏偏遭到了权威者的否决。受此不公平待遇的,还有另一位北大教授郭麟阁先生。“理事”大概是所有头衔“帽子”中最没有价值的一种,没想到也这么被用来作威作福。不授予有学养、有业绩者,并不是他们的损失,而倒是学界、研究会的损失。
1989年,人们听到徐继曾不幸去世的噩耗,他死于一次很偶然的医疗事故:青霉素过敏。这时,他还不到退休年龄。就他本来良好的健康状况与充沛的心智活力而言,他尚可以颇有所为,颇有建树,他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这是学术文化界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