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1903年-1940年),原名徐秋香,湖南省平江县洪山塘坳场人。八路军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八路军冀鲁豫第八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
徐秋烈士简介
徐秋烈士是湖南省平江县洪山塘坳场人,革命烈士,曾任鲁西军区第二军分区(运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自幼家境贫寒,给地主扛活为生。1927年7月加入平江县赤卫队,参加了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1930年7月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9年春,随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师长林彪到苏联养伤)挺进鲁西,任鲁西军分区后勤科长。1940年初,他带一个特务营护送部分干部南下郓巨一带开辟新区,行至郓城城南,与敌遭遇。他沉着指挥,率部与敌巧妙周旋,打死打伤日伪军多人,保证了南下干部的安全。同年10月13日,他率军分区和部分地方干部到郓南县开展工作,行至赵楼南部康庄、邵垓村时,被郓城县伪县长刘本功纠集郓(城)、鄄(城)、巨(野)、菏(泽)四县日伪军500余人包围。在指挥部队掩护地方干部渡河突围中,徐秋等48人不幸壮烈牺牲。当地中共党组织和群众将他安葬在南赵楼村东,并立碑纪念。1971年5月,其遗体迁葬于郓城县烈士陵园。
人物生平
1903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浊水乡洪山塘坳屋场一户雇农之家。父亲常年给地主扛活,母亲在地主家帮工。由于生活所迫,徐秋8岁即给地主放牛,16岁便像父亲一样做了地主家的长工。有一次,徐秋实在饿极了,在树下拾了一只烂果子吃,地主却硬说是从树上摘的,扣了他的工钱,还把他狠狠打了一顿。面对如此黑暗的社会,徐秋在心里深深埋下一颗复仇的种子。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在此影响下,徐秋报名参加了当地的赤卫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之中。
1930年7月,红军在肥遂区十三乡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徐秋闻讯跑到十三乡,要求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位红军干部问徐秋:“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呢?”他充满激情地说:“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能给穷人报仇,让穷人过好日子!”。同年,徐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团结同志,机智勇敢,很快被任命为红五十八团团部参谋。
1934年10月,徐秋参加长征。先后渡过金沙江、大渡河,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穿过广柔无垠的草原、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经11个省份,突破敌人的无数次围追堵截,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整个长征中,徐秋总是吃苦在前,助人为乐,深受同志们好评。
1937年8月下旬,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徐秋随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为了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徐秋随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进入鲁西,先后任鲁西军区后勤科长、冀鲁豫第八军分区司令员等职。经常深入群众,领导减租减息,组织地方武装,运用麻雀战、围困战、联防战、突击战、地雷战等战法,狠狠打击敌人,使盘踞在鲁西之敌,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
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
主要事迹
1940年3月,徐秋乘日伪军进驻郓城县谭庄村立足未稳之机,率部夜袭敌营,一举歼敌2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同年,9月初,日伪军在郓城县王老虎村设据点安“钉子”,并在王老虎村一带“扫荡”,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徐秋根据情报,当机立断,决定拔掉这个“钉子”。他利用人熟、地熟和青纱帐掩护之优势,兵分四路,闪电般围攻敌据点,顿时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只顾躲藏,无法还击。经过半小时的战斗,据点里的日伪军被消灭大半,剩下少数日伪军喊爹叫娘地狼狈逃窜。“钉子”被拔除了,王老虎村一带的村民无不拍手称快,一个个高举抓钩、铁锨蜂拥而至,铲平了泥土未干的敌岗楼和封锁墙,大大鼓舞了鲁西军民的抗日热情。
土匪出身,杀人成性,人送外号“活阎王”的伪郓城县县长刘本功,在其主子日寇支持下,推行“强化治安”,实行“三光政策”,丧心病狂地杀戮抗日军民,破坏抗日根据地。在徐秋部的打击下,刘本功接连几次失败。他一边向主子求援,一边纠集了郓、鄄、巨、菏四县的日伪军500人,向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反扑。与其同时,鲁西、冀南、晋东南三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也联手签订了所谓的“三省联防”协定,专以抗日军民为敌,更助长了刘本功的嚣张气焰。
在严峻的形势下,徐秋始运用毛泽东《论持久战》和“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战略思想教育、鼓舞军民,号召大家“人自为战、村自为战;一边生产、一边作战”,与敌人展开了反封锁、反“扫荡”的游击战和自卫战。
9月12日,根据地派南下干部途经郓城,徐秋主动担负起境内护送任务。汉奸刘本功也得到这一消息,认为向主子立功请赏的机会到了,立即调兵遣将前去截击,并悬赏活捉一个南下干部大洋200块。徐秋带人赶到时,四区部已被先行一步的日伪军包围。经过一场激战,击溃了敌人,把南下干部接到高楼、周庙、智垓一带。可是落脚未稳,敌人100余人又尾追而至。徐秋命令部队埋伏在两边的高梁地里,待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突然一声令下:“打!”战士们一齐开火,直把敌人打得鬼哭狼嚎,丢下十几条尸体逃命去了。
徐秋料定敌人不会善罢甘休,为了保证南下干部的安全,连夜又往赵楼(今南赵楼)一带转移,并召开干部会、党员会、研究护送路线和措施,直到天快亮时,才准备休息。
这时,外面起风了,一阵凉意使徐秋想起放哨的战士,便拿了一件衣服向外走去。在黎明前的寂静中,徐秋隐约听得远处有犬吠之声,紧接着又有一群小鸟惊叫着横空掠过,不由心里一动,断定是有敌人袭来了。于是立即命令部队集合,准备战斗。
须臾,敌人便包围上来了。侦察兵报告说,前边的大路上开来了十辆大卡车,每辆车上都装满了日伪军,并且刘本功亲自督战。
敌人来势之猛,力量悬殊,让人始料不及,况且还有护送南下干部过境的任务,徐秋无意恋战,决定突围。他命令五区长魏振芳带领一个连强渡赵楼西沙河,向北岸突围,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北岸,他自己则率余下的部队掩护南下干部从正面突围。
魏振芳在我火力掩护下,杀开了一条血路,渡过西沙河,突围成功了。
徐秋正要突围,狡猾的敌人却从西南、东南两侧同时夹击过来。北面的敌人也只留下一小部分与魏振芳周旋,其余全部从背后包抄而来。数十挺机枪喷吐着火舌,子弹像雨点一样在身边落下,呼呼的如是刮起一阵狂风。
刘本功开始叫人向徐秋喊话:“徐司令,你们被包围啦,跑不了啦,快放下武器投降吧!只要乖乖的交出南下干部,不再与日军作对,我保你不死,今后还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
徐秋根本不理敌人这一套。他沉着冷静,机智勇敢,面对强大的敌人,不屈不挠,一次次组织突围,并及时改变着突围方向。从西沙河突围时,敌人封锁更紧了。机枪、步枪、小炮、一剂向河里狂射滥炸,噗噗的溅起一团团水雾。徐秋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掩护南下干部渡河。离对岸还有五米、三米……前边的战士已经开始登岸了。魏振芳也在对岸接应了。眼着就要成功……
就在这时,徐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
革命历程
徐秋,又名徐秋香,1903年4月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秋,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平江县也组织赤卫队参加了起义。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徐秋报名参加了赤卫队,和队员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一
1930年7月,红军进驻平江县,随后建立了遂区十三乡苏维埃政府。徐秋闻讯跑到十三乡,紧紧拉住一位红军干部的手,要求参军。这位红军营长问他:“小鬼!你为什么想当红军?”
徐秋看看周围擦枪的战士说:“听说当红军的都是受苦人,能为穷人报仇,我就是为这个来的!”
营长严肃地告诉他:“当红军很艰苦,吃的是红米煮南瓜,你能吃得消吗?”
“我又不是图吃图喝,吃红米煮南瓜也比给地主扛活强!”徐秋倔强地说。
最终,红军营长同意了徐秋的请求,徐秋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提升为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第五十八团团部参谋。
徐秋吃苦耐劳,富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一次,他在连续作战后主动请缨带领部队去分割敌人。部队刚出发,就遇上倾盆大雨。徐秋饶有风趣地鼓励大家:“大雨天敌机没法出来轰炸,我们这回洗个痛快澡。同志们,可别错过机会,咱短衣短裤行动方便,敌人个个背着打劫的包袱,我们可要以一胜十啊!”在他的指挥下,穿插部队圆满完成任务。
1934年10月,徐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1月,他随部队向晋南挺进,随后转战到山东,在寿张县一带和日军进行游击战争。
二
1939年春,徐秋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鲁西地区,任军分区后勤科科长。那时的后勤工作很难开展,部队所需给养及弹药没有指定供应站,后勤供应大都要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进行。为了保障部队作战和吃饭,徐秋经常带领后勤人员深入群众,一手拿枪,一手拿锄,边战斗边生产。敌人来了,军民就丢下锄头,拿起枪杆,组织联防队对付敌人;把敌人赶跑了,又拿起锄头干活。
到了麦收季节,徐秋经常彻夜不眠,带领军民抢收抢种。为了对付敌人对根据地人民的烧杀抢掠,徐秋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空舍清野运动,把暂时用不着的粮食藏起来。
“要保证战斗的胜利,后勤工作必须跟得上!”这是徐秋经常告诫自己的话。为了做到这一点,每次战斗前,他都要亲自组织后勤保障队。有一次,首长刚做完战前动员,徐秋已经把后勤保障队安排妥当,只等出征。首长和战士们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不住地夸赞道:“徐科长真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徐秋被任命为鲁西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后,仍然坚持工作在基层。他经常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建立抗日武装。很快,在二分区,县有大队、武委会,区有中队、自卫团,村村设立游击组和自卫队,形成了抗击日寇的统一的群众战斗体系。
三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徐秋不仅以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鲁西军民的爱戴,还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敌人闻风丧胆!
1940年7月,徐秋率部在郓城赵楼一带活动。一天,侦察员报告:“日伪在王老虎村已安下钉子,这几天正在钉子周围村庄‘扫荡’。”过了一会儿,又有侦察员报告:“敌人‘扫荡’结束,刚返回王老虎村。”徐秋根据以往作战经验,立即做出“敌疲我打”的决定,随即率部以青纱帐作掩护,分4路迅速包围王老虎村,仅用半小时就拔除了伪据点,消灭了大半敌人。
8月初,日、伪军包围了四区区部驻地。徐秋得到消息后,带领一个特务营火速赶到,将敌伪击溃。然后,他又带领战士半夜摸进敌营,发起攻击,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特务营歼敌200余人,活捉俘虏六七十人。
9月中旬,解放区安排干部队伍转移,途经郓城,徐秋率部亲自护送。一天深夜,他听到狗叫声由远及近,断定敌人将至,便立即通知部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等待敌人自投罗网。过了一会,敌人果然轻手轻脚地朝这边走来,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旁边的庄稼地里早已埋伏下八路军战士。随着“轰、轰、轰”的手榴弹爆炸声,敌人血肉横飞,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几个吓得抱头鼠窜。
敌人遭到连续打击后恼羞成怒,从菏泽、巨野、郓城调来500余名日、伪军,妄图以多胜少,挽回败局。
9月12日拂晓,转移到康庄、邵垓、赵楼一带的徐秋等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命魏振芳带一个连掩护干部队伍突围,其余战士随他作掩护。魏振芳带领一个连的兵力,从赵楼西头赵王河强渡,杀开一条血路,完成了突围任务。
徐秋率领部队边打边撤,正要渡河突围,敌人从东西两侧包围上来。徐秋决定改变突围路线,从赵楼东边突围,遂命令特务营开路。战士们以猛烈的火力,打退了日、伪军的数次进攻。面对敌人的疯狂扫射,渡河的战士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徐秋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他跑前跑后,招呼干部、战士赶快渡河。
眼看就要成功突围,一颗子弹穿入了徐秋的胸膛,他身子摇晃了一下,仍大声喊道:“后面的同志快跟上来!”话音未落,徐秋倒在水中,水面上泛起一片鲜红。
部队突围成功了!徐秋司令员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地党组织和群众为了纪念徐秋,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了赵楼村东。1971年迁往郓城县烈士陵园。
纪念活动
徐秋牺牲后,当地政府和群众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赵楼村东,并立石碑一座,以志永久纪念。1971年5月,他的遗骨迁葬于郓城县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