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故居
湖南省长沙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特立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从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徐特立在故居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历史沿革
徐特立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
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徐特立12岁时,伯祖父去世,徐特立过继给伯祖母为孙。徐特立在故居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民国四年(1915年),徐特立对自家老屋加以改建,扩建两间教室,捐居办学,将其作为五美高级小学校舍。
1963年,五美学校50周年校庆之际,徐特立故居内设立了陈列室,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1970年,湖南省政府拨款3000元维修故居堂屋。
1977年,湖南省政府拨款9000元维修故居危墙。
1984年6月7日,徐特立故居移交长沙县文化局管理。
1987年为纪念徐特立诞辰110周年,对故居的陈列进行了更新,由长沙县文化局管理和实施。199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徐特立故居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5年,依托故居成立了纪念馆。
2009年起,徐特立故居及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
2023年10月15日上午,市民邹春笋先生向徐特立故居纪念馆捐赠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徐特立、杨昌济、方维夏、袁仲谦、王季范、王立庵、黎锦熙、易培基8位老师用过的教鞭各一根。
建筑格局
徐特立故居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为一所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民居,是典型的清末南方四合院建筑。故居是四合院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1.7平方米,共有房屋19间,前临田野,后靠小山,周围松柏、香樟、翠竹环绕。故居前有一棵法国松,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徐特立从法国留学带回的种子,亲手栽种。天井中还有徐特立20岁时亲手栽种的两棵桂花树。故居是徐老生活、成长和早期从事教育活动的地方。
徐特立故居里一间西边教室,课桌整齐地摆放在教室内,教师卧室紧挨在教室旁边,是五美高级小学的旧址。西厢房为“徐特立生平业绩陈列”展厅。展厅按照“坚强的老战士”“杰出的教育家”“一代师表革命楷模”三大专题进行展示。展厅内陈列徐特立穿过的衣物、用过的装书籍的箱子等文物,以及记载他伟大事迹的一张张照片。堂屋门上悬挂毛泽东为老师70寿辰题写的“坚强的老战士”雕刻的木质牌匾,屋内安放着徐特立坐姿铜像。四合院东边为徐特立夫妇的卧室、换衣室、饭堂、烤火房、厨房,以及徐特立儿子徐笃本和徐厚本的卧室等展厅。四合院大门东西两边紧挨着教室和教师卧室,两间教室布局相同,东边教室有徐特立轻微倾身微笑教学和第一排一位学生认真听讲的铜像。
文物遗存
徐特立故居文物遗存有徐特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2011年12月7日,长沙市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为一级文物。
历史文化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懋恂,字师陶。清光绪三年(1877年),出生于长沙县江背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毛泽东和田汉等人士的老师。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领导长沙私立学校师生反“铁路国有”运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回国后在长沙创办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十六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同党并参加南昌八一起义。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中央苏区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会兼教育部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参加长征,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自然科学院院长、边区参议会参议员。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员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著作有《徐特立教育文集》。1968年11月28日,逝世。
价值意义
徐特立从故居出发,攻坚克难,浴血奋战,同他的学生和战友们一起,谱写了一曲红色赞歌,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徐特立故居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红色历史,是重要的革命历史教材,为人们纪念徐特立提供了重要场所。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徐特立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徐特立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徐特立故居,路程约37.8千米,用时约41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0 11:5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