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74年12月,徐恪出生。
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1998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在
清华大学任教。
2008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23年11月,当选为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徐恪主要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和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方面的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方面主要取得的成果包括:
1、可扩展、可重构的高性能路由交换技术研究方面:提出了可扩展开放式路由交换的技术思想,发明了支持路由交换设备高效级连的协处理器和功能构件的运行态组装机制和分配方法,设计了轻量级节点间通信机制,突破了路由交换平台在结构扩展、功能动态重构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改变了路由交换软件由中国国外大型设备厂商垄断的局面。
2、互联网端到端传送真实可信关键技术研究:针对互联网设计实现不完备带来的信任缺失这一重大安全缺陷,从端系统数据产生真实可信、数据转发真实可信、复杂网络数据行为真实可信三个方面开展攻关,提出了“层间交互、语义一致的协议栈安全漏洞检测与防御方法”,“随机标识、层次验证的分组转发正确性检测机制”和“频域分析、交互图构造的传送连接可信检测技术”,系统解决了互联网端到端传送真实可信这一重大难题。
3、面向海量交易的分布式协同风险防御技术研究:针对新型网络风险这一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权益的社会治理难题,与蚂蚁集团合作,共同构建了国际领先、自主可控的端边云分布式协同风险防御系统,通过设计域内信任度数据共享系统、基于稳定分析的主动式后门攻击防御方法和风险数据生成方法,解决了复杂深度伪造场景下黑产风险高效识别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多类别信息的用户相似性确定方法和用户行为异常分析方法,全面精准挖掘交互对话风险。
截至2024年1月,徐恪在网络和安全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
截至2024年1月,徐恪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
截至2024年1月,徐恪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7项。
截至2024年1月,徐恪牵头完成行业标准8项。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徐恪为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路走来,他深深地沉醉在计算机科学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探寻着计算机科学的美、它的意义和它的未来;他像一个舞者,迈着自然轻盈的脚步,舞着一曲飘逸洒脱的科学华尔兹。”(《科学中国人》评)
“徐恪对最佳流量管理和网络安全做出了贡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