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众珠心算》是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思众。
内容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徐思众在教学生打算盘时,发现学生许丽明不用打算盘,能在“脑中打算盘”的现象,经过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学生之所以能在脑子里出现算盘的映像,是反复实践珠算的结果。徐思众老师把这些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并给这种心算方法取名为“珠脑结合计算法”,后改名为“徐思众珠心算”。1986年7月28日,
中国珠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新在全国珠算优秀选手比赛经验交流会总结发言中指出:“徐思众创立的珠算式心算(现称珠心算)是国内刚刚出现的新计算方法”。(见《中国珠坛》1986年第5期)
《徐思众珠心算》全套教材(初级、中级、高级、特级)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发行。已经出版发行的有中文版、英文版、马来文版、土耳其文版、印尼文版等。
九十年代开始,徐思众珠心算被推广到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山西、吉林、新疆等20多个省市。2002年马来西亚教育部把“徐思众珠心算”纳入该国小学必修课程。近年来,“徐思众珠心算”还被推广到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数以万计的孩子正在学习。
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
专业出版社,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和发行;主持或参与拟定了历次全国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先后研究、编写、出版了11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4万余种,发行量逾600亿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机构。
作者介绍
个人简历
姓名:徐思众
性别:男
籍贯:浙江省慈溪县,今为慈溪市
出生年月:1961年2月5日
职业:珠心算教育专家
主要成就
1980年开始致力于中国珠算文化教育科学研究,34年来编写出版了80多种珠算与珠心算专著。徐思众在珠心算领域里创造了六个中国第一:
第一个率队参加世界计算技能竞赛,囊括中学组4枚金牌,小学组4枚金牌中的3枚;
第一个走出国门教授珠心算,让珠心算成为外国小学必修课程;
第一个被外国政府礼聘为国家珠心算教育顾问;
第一个受到外国总理接见的珠心算教育专家;
第一个为外国编写珠心算课程纲要、小学珠心算课本;
第一个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珠心算教科书。
人物关系
1995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开始关注徐思众珠心算。20年来马哈蒂尔41次会见徐思众,共同研究徐思众珠心算在马来西亚小学推广一事。马哈蒂尔于2002年签署总理令,指示马来西亚教育部在马来西亚小学中实施徐思众珠心算教育计划。马哈蒂尔高度评价徐思众:“你把数学变得那么容易,使我很惊讶!学前儿童学了这种方法,证明是可行的。”
教材目录
初级教材目录
中级教材目录
高级教材目录
特级教材目录
教材优势
全书多达520幅主题图,融入了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意独特。开本大,字号大,保护视力。教材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六点:
建构计算模型
建构了一种数学计算“模型”,实现“抽象数学计算”形象化。根据现行小学数学计算方法和知识体系,在教材编写时,特别注重珠心算计算方法和体系与其一致性,建构了一种形象化的数学计算“模型”,实现“抽象数学计算”形象化的新体系。同时突破了“老式珠心算计算方法和体系”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和体系”两者不吻合的难题,实现了珠心算与小学数学的全面衔接。
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一是解决了儿童学习“抽象数学计算”难掌握的问题;二是通过这种“模型”使孩子学习数学计算变得更容易,为儿童从小学好数学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基础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他科学研究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
采用情景教学,改变了“呆板”的珠心算教学模式。根据一般儿童是通过直观获取知识的认知理论,在教材编写时,从儿童熟悉的“图和形”、“事和物”,为每个例题配了能帮助孩子理解题意的“情境图”,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珠算、珠心算教材中只有例题和练习题的“呆板”形式。
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一是解决了孩子学习时很难理解“算题算理”的难点,通过情境图,能帮助孩子深层次地探索解题思路,探究知识,发现知识,自主获取知识;二是使孩子一目了然地理解算理算法,改变孩子学习方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索知识奥秘;三是能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设置了问题思考
设置了问题思考,使孩子从问题思考中获取新知识。根据现代“探究教学”的教育思想理论,在教材编写时,将“问题思考”融入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中,从而也改变了传统珠算、珠心算教材中只有单一的例题和练习题,而没有设置“问题思考”的弊端。
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一是解决了“老式珠心算”只让孩子机械乏味练习题目的模式;二是使孩子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学习,自己发现“计算规律”,掌握知识;三是不易使孩子厌学,还能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自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
思维可视化
通过“思维操作过程外化”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融入“思维操作”,使孩子达致最佳的学习效果。根据儿童学习知识一般须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掌握的理论。在教材编写时,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中除了安排实际的“打算盘操作”外,还安排了一些“‘思维’‘动手操作’”内容,从而创造性地改变了珠算、珠心算只让孩子通过实际打算盘这种单一的“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一是根据孩子形成珠心算技能的规律,先须形成一种“‘思维’‘动手操作’”“算盘”,才能实现实际打算盘的理论;二是根据孩子掌握珠心算技能最终还是需要脱离实际打算盘操作动作的理论;三是“‘思维’‘动手操作’”,可以全方位来帮助孩子学习珠心算知识,达到最佳的最快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增强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空间想象能力。
引入激励机制
引入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珠心算的兴趣。根据珠心算学习对象是4至8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材编写时,除了融入一些卡通画外,每册课本中还巧妙地安排了16张不同的图案,让孩子剪下来粘贴在课本的附页上,拼成一幅有意义的画。
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一是改变一般激励孩子学习的方式,用这种独特的激励方法来鼓励孩子努 力学习;二是教材和练习册采用“捆绑式”的激励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此外,在教材和练习册编写时,特别注重习题形式和答题方式的多样性,安排了一些“思考性”和“操作性”兼具的题目,还兼顾了常规数学题目的一些形式,使珠心算题目形式更加接近数学。
插图智慧大
教材中的插图,融入了国家教育的先进理念。根据国家对幼儿、小学、中学学生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理念,在教材编写时,教材中的插图融入了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等知识。
初级教材(上、中、下)中的插图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中级教材(上、中、下)中的插图是以“安全教育”主题;高级教材(上、中、下)中的插图是以“行为习惯”主题;特级教材(上、中、下)中的插图是以“道德教育”主题。
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是,改变一般教材中插图只是单纯“美化版面”的目的,用这样的方式将“插图”的意义可以从单纯的“美化版面”上升到既能起到“美化版面”作用,还能起到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
全新教学系统,权威教材,专家亲授,配套学具,海量题库,在线互动已全面启动
教材内容展示
徐思众珠心算教材内容展示
优越性
徐思众珠心算的优越性
数的认识简明具体
数的认识变抽象为具体。数学中的“数的认识”教学,通常是以借助数手指、摆小棍等实物方式来教导孩子掌握1、2、3……。完全靠抽象记忆来认识。珠算中的“数的认识”教学,一开始就以实物(算珠)出现,同时参与了组合、分解的形式,迅速地体现了加减运算的变化过程。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这“一线相隔”使学生对抽象数的认识转化成上与下、多与少的差异。并通过两个基本数“1”和“5”的不同组合,又形成了其它的自身合数。使数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变化过程。加之数字的有序排列,使数字“空间立体性”转化为“平面直观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消除了呆板的记数,增强了脑细胞储存量,以具体代替抽象,演绎抽象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加减运算特点突出
珠算加减法的运算特点,决定了它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加中有减,减中有加”的辩证哲学,和数学的运算思维体系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数学中的3+2=5是直接堆加等于5,只属于顺向思维过程;而珠算中的3+2=+5-3,包括了顺向与逆向共同思维过程。数学中的10-2=8是直接撤减等于8,只属于逆向思维过程,而珠算中的10-2=-10+8,同样包括了逆向与顺向的共同思维活动。因此,珠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更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因素。
一位数加减法向多位数加减法的转变。也就是说由二行向多行,由一档变多档的实际应用。仅管每一步都包含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其实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一位数加减法的基本原则。这就构成了多位数加减法无穷无尽的“银河系”。根据这个基本的原理,可以解决多位数加减的计算问题,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变通的效果。
乘除运算变得简单
在多位数乘法运算中,笔算需要一位一位相乘进行运算,而珠算运算可以直接用一位数乘以多位数得到“单位积”,然后再逐步把“单位积”错位相加,得到运算结果。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的运算环节,从而提高乘法运算效率和准确率。
在多位数除法运算中,笔算在减积过程中需要一位一位相乘减去积,而珠算运算可以直接用商数乘以除数得到“单位积”,然后再从被除数中减去“单位积”,得到运算结果。这样也可以减少中间的运算环节,提高除法运算效率和准确率。
提高记忆力注意力
珠心算的导入,能使儿童形成数与珠的“脑映象”。这种“脑映象”的产生,使“珠像图”随信息的输入聚分变换闪烁浮动,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已。
学习珠心算,产生这种“数珠脑映像”,只需几节课就可以。随着拨珠频率的加快、准确率的提高及运算数位的增加,“数珠脑映像”也会不断增加,并且促使脑映象清晰度的不断增强和脑位储存空间的不断扩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感知力范围、信息存储记忆空间的逐渐增大。
儿童“脑映象”的产生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而且能将这种“表象式识记”强化、完善、延续,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其记忆文字、符号、字母、图形等。许多学过珠心算的低年级儿童在听写语文生字或拼音时说:我能“看”见这个字和拼音,它就在我眼前;高年级的老师也反映:学过珠心算的孩子记忆英语单词快,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能力强等。这些都是“脑映象”的功劳。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象记忆与逻辑记忆两种记忆方式并存,必将终身受益。
学习珠心算无论是拨珠计算,还是听、看心算都必须听清数字或看清数字。因此,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注意力是组织个体心理活动,使之集中和趋向于认识对象的能力,它是组织和维持智能活动的必要条件。珠心算的长期训练,不仅使儿童可以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还可以学会注意力集中、分配的技巧,更好地应用于其他学习。
开发智力优势明显
珠算时需要左右脑并用,当眼睛看到数字或耳朵听到数字,这个过程就要用到左脑。在珠算运算过程中,需要把左脑接收到的信息及时传输到右脑,通过右脑迅速把数字转化成算珠(珠像),然后根据数学计算原理并按照珠算内在规律来完成整个运算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左右脑的同时运用,即左右脑思维一直在互动。
珠算与看书、做数学题不同,它是以形象化为主要因素的活动,而不像看书、做数学题那样是单纯的抽象思维活动。调查表明:抽象思维的教学是形象思维教学的几十倍。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大缺陷,必须用有效的方式加以改变,提升教育素质。
用想象开发右脑是最有效的方法。用形象思维能使原来只能或主要在抽象思维中枢——左脑半球停留的抽象性知识,通过形象运载手法控制抽象知识,使之进入形象思维的中枢——右半脑,促使左右半脑在学习上协调地发挥作用。形象思维的机理及过程比抽象思维来的复杂,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的发育,开发潜在的智力因素。
珠算时需要“手”与“脑”并用,而且要从实际的“手拨珠”升华到“手模拟拨珠”,拨珠动作要很快,促使脑的“思维”也要很快,算珠成像也要很快。珠算是运用“珠像”的“拼叠”来完成整个运算任务,需要快速反应。这些都需要非常严谨的“步骤”才能完成。实践证明,珠算的“动手”“动脑”操作,能促进儿童心灵手巧,思维“高速”发展。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4至12岁的儿童中,有一种“特异的脑映像(脑图像)功能。如让孩子观察一幅画,只要眼睛一看这幅画就能“过目不忘”,这种脑像甚至到第二天,都能复述出来。在4至12岁的儿童中,每个都有“脑图像”,如果我们不去积极开发,这种“脑图像”功能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退。
科学家、设计师、乃至理发师都需要有脑图像。科学幻想,实际上就是科学家思维活动的产物。各种机械设备和上天卫星,建筑设计一幢大楼,理发师头脑中的发型模式都是脑像图的效应。
学生解几何题目,必定先要在头脑中有一个解题的脑映像(脑图像)。珠心算运算时,学生同样在头脑中也要有一个脑图像(虚算盘),然后将左脑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传递给右脑,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数译珠”的过程。
“脑图像”的开发,对于儿童智力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最佳开发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对孩子今后各方面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作用,而且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