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才,运动健将。山东莱芜人。
山东莱芜射箭运动员,1958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入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习。1959年入济南军区射箭队。1960年入解放军队。历任解放军队教练、
中国射箭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
人物介绍
运动员身涯
1958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入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习。1959年入
济南军区射箭队。1960年入解放军队。历任解放军队教练、中国射箭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
第一届全运会上获射箭比赛双轮全能冠军。1960年至1963年曾多次获得全国射箭比赛冠军。第一届
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射箭比赛双轮90米冠军。1963年、1964年保持了我国全部男子个人射箭功目的最高记录。1963年经585环的成绩打破男子双轮70米
世界纪录,以302环的成绩打破男子单轮50米世界纪录。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执教身涯
1972年,周总理批示重新组建射箭队,点名要徐开才,
李淑兰回去,徐开才、李淑兰这对夫妻档又重新回到了箭坛,分任国家射箭队男女队教练,开始了并肩携手的“箭师”生涯。,他们培养出了
孟凡爱、黄淑燕、
宋淑贤等享誉中外的优秀运动员。
个人轶事
往事
夫妻都是神枪手:61岁的徐开才与57的李淑兰堪称箭坛“神仙眷侣”。徐开才是我国第一批射箭运动员,也是我国迄今惟一一个打破男子世界纪录的射箭选手。六十年代,他一人在1960年、1961年 、1965年保持了射箭九个项目的全国纪录,1963年和1964年曾独占全部射箭个人项目的全国最高纪录。
老婆李淑兰当年的战绩并不在夫君之下,1963年4月她在全国射箭比赛中,打破女子30米单轮、30米双轮、50米双轮、单轮全能和双轮全能5项世界纪录;同年11月,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她以628环的成绩再次打破女子30米双轮世界纪录;1963年至1966年间,先后17次(团体6次)打破8项射箭世界纪录。
可惜的是,他们当运动员时,中国尚被排斥在奥林匹克殿堂之外。退役后,徐开才与李淑兰主政国家射箭队多年,即便病魔缠身,仍为中国射箭运动的重新崛起奋斗不息。
个人荣誉
1960年入解放军队。历任解放军队教练、中国射箭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在第一届全运会上获射箭比赛双轮全能冠军。
1960年至1963年曾多次获得全国射箭比赛冠军。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射箭比赛双轮90米冠军。1963年、1964年保持了我国全部男子个人射箭功目的最高记录。
1963年以585环的成绩打破男子双轮70米世界纪录,以302环的成绩打破男子单轮50米世界纪录。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媒体报道
中国箭坛“开国英雄” 徐开才风雨半世纪箭不离身(中国体育报)
1958年到1993年,徐开才由射箭到执教,走过了35年。风风雨雨三十余载,徐开才所创造的奇迹令人炫目——中国迄今为止惟一打破男子射箭世界纪录的选手;培养了孟凡爱、宋淑贤等女选手,将世界纪录推翻了一次又一次;实现了中国女箭手在世界大赛上(马湘君在第34届世锦赛)金牌“零的突破”。除此而外,徐开才与李淑兰的联姻也创造了一个历史——我国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一对夫妻(共19次)。
1958年,18岁的徐开才身高1.80米,在山东淄博七中念初三,一天济南军区到校招体育兵,爱好运动的徐导被圈定在名单内。入伍后,领导说你干脆练射箭吧,他答应了。可射箭啥玩意?不知道!怎么射?不知道!拿什么射?还是不知道!队里从上到下没一个人知道的,但全国首届射箭锦标赛已定在几个月后举行。后来打听到济南大观园有个白胡子老头玩弓箭,徐导解释说,就像北京天桥艺人在街头耍把式一样,甭管怎么说能沾点边,便请回队里。老人教的第一个动作是骑马蹲裆式,要求队员练3个月,完后再教第二个动作。“这怎么可能呢?”不久队里又从青岛找来一体育教师;再不久徐导就上了赛场,拉弓搭箭照着靶子就射,结果还打破了旧中国的纪录,为此立了三等功,从而跨进八一队大门。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徐开才获得男子双轮全能冠军,此后就是无限风光在险峰,1963年4月11日,在“七单位通讯赛”上他破了50米双轮和70米单轮两项世界纪录。同年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他又获得90米金牌。由于严重的腰伤,
第二届全运会,他开始执教。
徐导年轻时高大英俊潇洒,是很多姑娘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他笑着告诉我,“1961年我就入党了,当时姑娘给我的来信看都不敢看,立马交给组织,哪敢谈恋爱呀。”
正当我国首批射箭健儿们刻苦训练时,“文革”来了,徐导成了批斗对象,由于他性格刚烈,不肯认错,罚得最重,被关进牛棚近两年。后来到食堂当管理员,1970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从部队复员到沈阳,在一家机械厂当车工。两年后,国家队重新组建被召回。
与妻子李淑兰的结合是在他最失落、最看不到前途的年月,徐开才说,“在那种情况下李淑兰坚定不移地跟了我,任别人怎么劝都不听。婚后,同事对我说,‘徐开才你这辈子都要对李淑兰好。’”具体怎么好?徐导只是大笑不止,没有说出一件实事。但李淑兰在那种特殊的年代里,沾了徐导不少“光”,先是在队里的小卖部卖东西,后随丈夫去了同一工厂当装配工。两年后,也是重新归队。
徐开才1995年与一英国人交谈时得知,他对中国古箭研究颇深,“那怎么成,外国人都懂,我也要搞明白。”自那时起,徐导开始潜心研究古代弓箭,看了不少书籍,古书难啃,他还买来几十本工具书。十年有余了,问徐导是否成了专家,他谦虚地说,“仍未研究透,只能算一知半解。”从1997年退休后,徐导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弓箭上,看书、做笔记、包括到外参观博物馆内收藏的弓箭和到古玩市场淘宝。兴致如此高的他,也收藏了不少弓箭,家里的墙上就挂了十几个,最老的弓是雍正年间的。徐导的爱好也感染了外孙子,4岁多的孩子已开始玩起弓箭。
其实,徐导的女儿也具有百步穿杨之功,还是国际健将呢。退役后,父母问她是否做教练,得到的是否定。原因是教练太累了,哪有自己的时间呀,有家就像没家。女儿说,“我小时候你们谁都不管,有事都找不到你们。”所以,她干起了保险行业。
编后絮语:新中国的射箭运动真是从零开始起步的,而严格讲,甚至应说是从“负”起步。哪像现在呀,互联网上一搜,要啥信息都有,哪还用到公园里找白胡子老头呀?然而,历史不是断代史,我们的射箭运动能有今天,不就是徐开才们像当年“干打垒”的大庆石油会战那样,一步步艰难地走过来的吗?所以,面对箭坛的“开国英雄”们,我们除了肃然起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