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主要从事有关“重力场潮汐和非潮汐变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方面的研究,在全球
地球动力学计划(GGP)的基本框架下,围绕地球液核动力学效应的研究与检测,开展了地球自由核章动、重力场潮汐和非潮汐时间变化特征、固体地球形变特征、液核长周期自由振荡和固体内核平动振荡检测与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根据重力潮汐观测的近周日共振特征,采用不同区域分布的6台国际
超导重力仪高精度重力潮汐观测资料的迭积,有效地消除了大气、海洋和台站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精密确定了地球自由核章动(FCN)的共振参数,探讨了FCN周期随时间变化特征;采用GGP台网中所有19台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目前普遍使用的6个全球海潮模型研究了全球重力潮汐变化特征,顾及海潮负荷效应、重力潮汐近周日共振和重力振幅因子的纬度依赖特征,精密确定了重力潮汐全球实测模型;同时采用了GGP台网中多台超导重力仪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重力场对极移的响应特征;研究武汉台重力差其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变化和局部地壳垂直运动的关系。
基于球对称、无自转、完全弹性各向同性(SNREI)地球的形变理论,研究了地球在日月引潮力和表面负荷作用下的形变特征,采用SNREI地球潮汐运动方程,考虑FCN导致的核幔边界附加压力,给出了体潮Love数计算的一种有效的近似处理方案;以内部负荷Love数描述了地球固体部分对液核动力学效应的形变响应,严密推导了内部负荷Love数的一般表达式,研究了内部负荷Love数的空间和频率依赖特征。
采用位移场的变分方法研究了地球椭球分层、非粘性、可压缩自转流体外核的自由振荡(内部重力/惯性波或核模)问题;在全球分布的GGP观测网14台超导重力仪长期、稳定、连续的重力观测序列的积谱密度估计中发现了可能与液核长周期振荡的共振信号;根据内核平动振荡谱峰分裂特征,探讨了该简正模探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