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
中国江苏省徐州市公办高校
徐州工程学院(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徐工院”,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试点高校。
历史沿革
徐州教育学院
1959年10月14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备案,在原徐州专区高师函授辅导站的基础上,成立徐州专区教师进修学院,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培训中学在职教师等,办学形式为函授、脱产进修和短训三种。专科函授学制为3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及南京师范学院合作办学,并负责教学和管理。1963年9月学院更名为徐州专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主要任务变为培训教育行政干部。
1966年6月,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院整体停办,1974年12月开始恢复办学,1975年成立化学教研组。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学院以徐州师范学院徐州地区师资专科班的名义,开办普通专科班,学制两年,1978年11月7日,经徐州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恢复徐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校名,198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教育学院。
2007年7月,原徐州教育学院由省政府下文整体并入徐州工程学院,随后以原徐州教育学院化学系为主体成立化学化工学院。
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59年徐州市业余科技大学创建;1965年徐州市业余科技大学更名徐州市职工业余大学;继而发展为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79年徐州干部学校创建;1983年徐州干部学校更名徐州市工业干部学校;1985年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建;1986年徐州市工业干部学校升格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92年徐州职工大学并入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彭城职业大学
1983年彭城职业大学创建。
徐州工程学院
2002年由始建于1983年的彭城职业大学和始建于1985年的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徐州工程学院。2005年3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在彭城职业大学与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基础上建立徐州工程学院,同时撤销原两所学校的建制,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6月22日始建于1959年的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
2020年,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规划通过审查。2022年4月22日至23日,城南校区师生整体搬至新校区。2024年11月6日,徐州工程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设有21个教学部门,开设本科专业71个,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工程学院拥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博士学位57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人才281人次;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教科研团队13个,五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住建部认证专业1个、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入选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连续五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亚洲区域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先后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徐州分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东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6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俄罗斯等19个国家(地区)的4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徐州工程学院圣彼得堡联合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承担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江苏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获评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先进单位。
国际交流
徐州工程学院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校荣获“徐州市对外交流成果奖”;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先进单位,两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项目;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4位外籍教师荣获“省市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是“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成员高校;是“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资助高校、留学江苏培育学校及留学江苏优才项目实施高校。
合作办学
徐州工程学院自2006年起先后与韩国全北科学大学、世翰大学举办中韩食品工程和旅游管理2+1、工业设计、韩国语和艺术设计3+1等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圣太田高等商学院联合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3+1”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举办市场营销3+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1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工大学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1、机械电子工程3+1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获批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先进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2006年开始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合作,双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两校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课程实验班开始联合培养学生,2014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本科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并全部通过教育部评估,2017年2个项目入选“江苏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合作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获批省重点专业。
学生交流
徐州工程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南岸学院、韩国国立交通大学、韩国世翰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法国圣太田高等商学院、韩国又石大学、爱尔兰科克理工学院、英国博尔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尚普兰大学、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等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学分互换本科项目;与美国明州西南州立大学开展硕士合作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开展俄罗斯国家奖学金硕士培养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江苏省政府境外留学奖学金项目、美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和麻省理工游学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拥有省重点建设实验室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建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省统计研究基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抗震防灾科普示范基地、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自2018年以来,获批国家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70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学校牵头成立徐州智库联盟,建有淮海地区首家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获奖成果
学术资源
截至到2022年12月,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204万多册、电子图书298.7万种、数据库53个(自建数据库5个)。图书馆先后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苏北地区文献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徐州市图书馆等机构建立业务关系,中心机房拥有20台服务器,存储容量达120TB,网络端口1800余个,无线网覆盖全馆。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电子、建筑科学、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 1674-358X,CN 32-1789/N,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来源期刊,本刊主要刊载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开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教育研究》《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等栏目。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徐州工程学院校徽整体采用红色,代表着热诚、革新、生命、热情;标志形状为双圆形,外圆上边为学校名称、下边为学校英文名,内圆建筑象征着高等学府,并写有地点和成立时间。
校旗
精神文化
校训
格物致知,敬业乐群。
校歌
徐州工程学院校歌《放飞理想》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拥有轮滑社、音翼吉他社、新风志愿者协会、东隅文学社等80个学生社团,每年举行社团文化节。
校区情况
丽水路校区
丽水路校区(中心校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丽水路2号。
三环南路校区
三环南路校区(城南校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三环南路18号。2020年6月22日,徐州市委党校迁建项目和徐州工程学院东校区项目开工建设。徐州市委党校利用徐州工程学院原城南校区实施迁建。
迎宾路校区
迎宾路校区(东校区)位于中心校区东侧,距徐州市新城区行政办公中心东南约2千米。东校区占地近924亩,校舍面积38.2万平方米,建设有产教融合中心、学院楼、公寓楼、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等项目。2023年4月一期大部分单体投入使用,4月22日至23日,城南校区师生整体搬至东校区。学校开启“一校区”办学模式。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6月,徐州工程学院毗邻大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邻近观音国际机场和高铁徐州东站;学校是花园式校园,设有四个综合餐厅和一个美食街区“59工坊”,既有徐州本土特色美食,又有川淮鲁粤等菜系风味;学校里面干洗店、理发店、眼镜店、快递站、超市、自助银行等一应俱全,每间宿舍均配备暖气、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东校区校园建筑以牛津红为主色调,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融合了新典雅主义和中国的两汉文化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徐州工程学院.
科研机构.徐州工程学院.
本馆概况.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