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
徐州市人民政府在
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
行宫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徐州博物馆原址为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旧址。1996年市政府批准了总体规划设计,同年市政重点工程——陈列楼(博物馆一期工程)开始建设,1999年5月建成开放。
2004年,在西侧基建工程中,发现西汉采石场遗址。
2006年,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7月19日采石场遗址一并被纳入博物馆总体规划和扩建工程。由此以陈列主楼为中心,其北侧、西南侧、东南侧分别有土山汉墓、采石场遗址、乾隆行宫及碑园“四位一体”的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徐州博物馆扩建工程于6月份起实施,年底完成。
2012年,“陈列主楼扩建和文保中心建设”主要为在博物馆陈列主楼西北部增建库房和展厅,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框架结构。徐州博物馆形成了国家级(采石场遗址)、省级(土山汉墓)、市级(乾隆行宫及碑园)保护单位和馆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
结构布局
综述
徐州博物馆是以陈列主楼为中心,其北侧、西南侧、东南侧分别有土山汉墓、采石场遗址、乾隆行宫及碑园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格局。
西汉采石场遗址展示了部分采石坑;土山东汉彭城王墓内展示了考古发掘现场和彭城王墓出土文物,其中土山二号墓考古发掘荣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乾隆行宫及碑园陈列着“乾隆与徐州史料展”、历代碑刻等。
常设展览
徐州博物馆主馆基本陈列包括“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汉家烟火”“俑秀凝华”“金戈铁马”“邓永清收藏书画展”七大展览,展出各类文物珍品五千余件,全面展示了徐州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地域文明。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基本陈列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 陈列于南馆,展出画像石精品400余块;“汉石遗珍”陈列于北馆,展出自清末到1989年之间发掘和发现的画像石精品167块,分别陈列在七个展室和206米的展廊上。程大利先生艺术馆,展出程大利先生近年来精品力作40余幅。南、北馆的陈列全面、立体地反映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在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及陈列艺术方面的成果,使观众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徐州汉画像石和汉代徐州人的生活面貌。
临时展览
馆藏文物
综述
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藏品体系完整,凸显徐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代表本地区的艺术水准,更有不少还代表国内的最高水平。主要有陶瓷器、陶俑、玉石器、金银器、铜铁器、玺印、书画、杂项等门类。馆藏文物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及当代艺术品,内涵丰富。其中以新石器时代、汉代和明代文物最为丰富突出。又尤以汉代文物最具特色,形成完整陈列体系。馆藏文物主体除书画外,绝大多数为古遗址或古墓葬科学发掘出土,时代明确,来源清楚。
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26270件/套,珍贵文物1063件/套。
馆藏精品
管理保护
内部机构
徐州博物馆下设办公室、保管部、考古部、陈列部、群工部、资料室、设备部、保卫部等机构。
考古部是徐州博物馆下设重要部室之一,主要负责徐州市及区县的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截止2011年12月,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均可直接或间接从事田野发掘和室内整理工作,其中2人具有国家考古个人领队资质。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7人。专业技术职务情况: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中级职称4人。
修复工程
徐州博物馆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展馆藏文物修复及字画装裱工作,八十年代末,设陶瓷专业修复人员,相继修复保护了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陶俑、狮子山兵马俑坑出土的“飞骑” 俑、驮蓝山汉墓出土的舞俑、后楼山西汉墓出土鎏金龙架玉枕、玉面罩、火山“刘和”墓出土的银缕玉衣,镶贴金箔玉枕等重要文物。
1999年成立文物修复保护室,配备了专业文物修复保护设备,负责修复保护馆藏及考古出土文物。
2000年以来,陆续从相关院校引进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开展系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并配合考古发掘展开文物现场保护工作。完成了 “羊鬼山陪葬坑铜铁器保护修复”项目、淮安博物馆石刻保护项目、
沛县博物馆彩绘陶器保护项目等。
修复保护领先领域包括:组合玉器的修复与保护,修复保护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金缕玉衣、火山汉墓出土“刘和”银缕玉衣、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棺以及“食官监”等系列玉枕、系列玉面罩等;组合铁器的保与修复:修复楚王墓出土铁札甲、铁胄,金代铁胄、铠甲等;彩绘陶器的保护与修复:保护修复北洞山彩绘俑群、蔺家坝南朝彩绘俑群等。
完成
国家文物局“彩绘玉片保护研究”、
江苏省文化厅“出土饱水彩绘陶器保护”两项科研课题。
2008年,获得首批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乙级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二级资质。
科研成果
学术成果
研究成果
专著文集
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周学鹰:《徐州汉墓建筑——中国汉代楚(彭城)国墓葬建筑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邹后本主编:《江苏考古五十年》秦汉部分,南京出版社,2000年。
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馆: 《邳州山头东汉墓地》 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王恺、葛明宇:《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主编,夏凯晨、及巨涛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
王中文主编,及巨涛、夏凯晨、刘玉芝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二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孙厚兴、郭海林主编,夏凯晨、刘玉芝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综论
尤振尧:《江苏汉代诸侯国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价值》,《南京博物院60周年纪念文集》,1993年出版。
黄展岳:《汉代诸侯王墓论述》,《考古学报》1998年1期。
郑绍宗、郑滦明:《汉代诸侯王陵的营建和葬制》,《文物春秋》2001年第2期。
刘瑞:《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三题》,《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出版
李银德:《徐州西汉楚王陵墓考古的发现与收获》,《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周保平、刘照建:《西汉楚王陵墓形制研究》,《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2期。
邱永生、刘照建:《江苏汉代王陵研究》,《东南文化》2005第5期。
孙波:《西汉诸侯王墓的发现和研究》,《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刘照建:《西汉楚王陵墓制度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郝莉蓉; 杨孝军:《浅谈外来文化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从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出土的金带扣谈起》,《四川文物》1997年第5期
杨孝鸿:《欧亚草原动物纹饰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从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金带扣谈起》,《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8年第1期
申茂盛:《试论西汉初期汉廷对诸侯国军队控制的加强——从狮子山出土的兵马俑谈起》,《秦汉文化比较研究——秦汉兵马俑暨两汉文化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王恺:《徐州狮子山兵马俑与西汉楚国》,《江苏史论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座谈会纪要》,《文物》1998年第8期
王进南、刘尊志:《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在徐州汉墓中的体现与反映》《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墓葬结构
梁勇:《从西汉楚王墓的建筑结构看楚王墓的排列顺序》,《文物》2001年第10期。
邱永生:《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园初步研究》,《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孟强:《从墓葬结构谈狮子山西汉墓的几个问题》,《东南文化》2002年第3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刘照建:《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天井成因考》,《考古》2006年第3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陪葬人位置问题初探》,《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
刘照建、梁勇:《楚王山汉墓群考古调查》,《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出版。
周学鹰:《因山为陵葬制探源》,《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刘尊志:《西汉晚期楚王(后)墓葬浅探》,《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马永强:《对徐州龟山和狮子山汉墓结构的几点认识》,《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
汉墓墓主人研究
王云度:《狮子山汉墓墓主刘戊说释疑》,《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五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宋治民:《狮子山西汉楚王陵的两个问题》,《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1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开凿时间考析》,《东南文化》2000年第3期。
刘照建、张浩林:《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考略》,《东南文化》2001年7期。
刘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考略》,《文博》2002年第6期。
韦正:《江苏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墓主的再认识》,《考古》2002年第9期。
刘尊志:《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孟强:《从随葬品谈徐州狮子山汉墓的墓主问题》,《考古》2006年第9期。
耿建军:《刘戊还是刘郢(客)——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墓主之谜》,《中国考古谜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冉如波、陈海霞:《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2007年2期。
李春雷、李红:《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邱永生、茅玉:《北洞山王陵考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3、4期。
葛明宇、孙凤娟:《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墓主应为夷王刘郢客》,《中国文物报》2004年11月19日。
刘瑞:《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墓主考》,《考古》2008年第10期。
葛明宇:《徐州北洞山汉墓年代与墓主探讨》,《考古》2009年第3期。
刘照建、边策:《也谈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的墓主和时代》,《东南文化》2010年第3期。
蒋若是:《徐州龟山楚王陵及其家族墓葬制年代、葬制与钱币类型》,《徐州博物馆三十年纪念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器物研究
李银德:《徐州出土西汉印章与封泥概述》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编《青泥遗珍--战国秦汉封泥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梁勇:《试论“大匠宫司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孟强:《西汉楚王刘注墓薄葬刻石浅析》《中国文物报》2010年2月17日。
吕健、杜益华:《江苏徐州黑头山汉墓出土印章的几点认识》《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6辑
李永乐:《馆藏汉代玉枕》《收藏》2010年第2期。
赵赟、刘照建:《江苏邳州纪年东汉墓出土铜人造像考辩》《青铜文化研究》2010年第六辑。
王恺:《浅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东亚玉器》第二册,香港,1998年出版。
王恺、王凌:《西汉楚王刘戊墓及出土玉器》,《收藏家》2000年第11期。
张玉、李国安:《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梁勇:《徐州出土汉代玉器的历史价值》,《光明日报》2003年4月8日。
石荣传:《两汉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
石荣传:《从两汉诸侯王墓出土玉器看汉玉艺术风格》,《文物春秋》2004年第1期。
卢兆荫:《弥足珍贵的西汉楚王陵墓玉器》,《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田芝梅:《徐州出土汉墓玉器的分类》,《东南文化》2008年1期。
王黎琳:《徐州出土汉玉概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谷娴子、 丘志力、李银德、 杨萍、 李榴芬:《西汉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体》,《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6期。
魏鸣:《鳞片式玉衣》,《文物天地》1987年第2期。
卢兆荫:《再论两汉的玉衣》,《文物》1989年第10期。
龚良孟强耿建军:《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东南文化》1996年第1期。
李春雷:《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镶玉漆棺的推理复原研究》,《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1期。
李银德:《汉代的玉棺与镶玉漆棺》,《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2001年。
徐州市博物馆:《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金缕玉衣修复》,《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第3期。
王恺:《狮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和封泥对研究西汉楚国建制及封域的意义》,《文物》1998年第8期。
赵平安:《对狮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认识》,《文物》1999年第1期。
韦正:《从出土印章封泥谈汉初楚国属县》,《考古》2000年第3期。
黄盛璋:《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与出土印章问题》,《考古》2000年第9期。
耿建军:《试析徐州西汉楚王墓出土官印及封泥的性质》,《考古》2000年第9期。
刘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封泥考释》,《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汪俊明 韦正:《从出土印章谈西汉王侯国行政关系》,《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吴荣曾:《从西汉楚国印章封泥看王国中央官职》,《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梁勇:《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与墓主问题的再认识》,《考古》2006年第9期。
刘照建:《秦汉兵马俑形体差异探源》,《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
张玉:《徐州汉兵马俑的再认识》,《考古与文物》2002年汉唐考古增刊。
张振中:《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阵大揭密》,《文史春秋》2002年第3期。
张玉、刘照建:《徐州地区西汉陶俑的发现及初步研究》,《东南文化》2002年第11期。
邱永生、葛明宇:《狮子山楚王陵铁甲胄研究综述》,《中国文物报》2000年2月13日。
申茂盛、阎红霞:《试论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铜质“鸡鸣戟”》,《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一秦汉兵马俑暨两汉文化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杨泓:《徐州楚王陵墓出土兵器初论》,《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葛明宇、邱永生、白荣金:《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铁甲胄的清理与复原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1期
李银德:《徐州出土“明光宫”铜器及有关问题探释》,《江苏省考古学会论文·1984-1985合集》。
邹厚本、韦正:《徐州狮子山西汉墓的金扣腰带》,《文物》1998年第8期。
单月英、 黄琛:《大汉楚王的时尚腰带》,《文明》2006年第4期。
李永乐:《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金腰带扣面图案含义略考》,《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孙机:《徐州楚王墓出土文物珍品散记》,《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顾风:《寥若晨星珍比拱璧——徐州龟山汉墓石刻文字的发现与研究》,《书法丛刊》1998年第3期。
赵雄伟:《先秦至西汉札甲形制的继承与演变》《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2期。
文物保护
王爱超:《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壁面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山西建筑》2005年第13期
万俐、徐飞、范陶峰、陈步荣:《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彩绘陶俑的保护研究》,《文博》2009年第6期。
所获荣誉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11月,徐州博物馆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2020年,徐州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2022年7月,徐州博物馆申报的“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陈列”荣获江苏省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省级重点推介项目。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3年2月16日,入选“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暨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活动”。
参观信息
交通信息
市外
从火车站乘坐2路、11路、11附路到中山南路中医院站下车,步行至和平路101号即可到达,总时约24分钟;。
市内
乘坐12路、35路、38路、69路、604路、608路到中山南路中医院站下车,步行至和平路101号即可到达。
观展须知
暂停开放
2021年11月26日零时起,根据江苏省徐州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徐州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