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寄庼
金融家、银行家、社会活动家
徐寄庼(1882年—1956年),浙江永嘉城区人,民国时期金融家、银行家。自1914年起从事金融工作,长达40年之久。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黄群赴沪主办《时事新报》,请寄庼协助。同年,应聘任兰溪中国银行经理,后调九江中国银行经理。1917年再至上海,由盛竹书推荐到浙江兴业银行,历任副经理、协理、常务董事、董事长等职。他在主持总司库时,倡导该行准备金实行百分之百的现金,使“浙兴”信用大增,推动全行的业务开展。历时十年,兴业银行存款额为全国商业银行之冠。1956年逝世。
人物生平
徐寄庼(1882-1956),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县学。二十九年进杭州两浙公学,次年东渡留学,初入东京弘文书院学日语,旋入山口高等商业学校,专习金融。三十一年夏返温,与黄群、吴钟翰一起向温处道童兆蓉建议成立温处学务分处,十月下旬始获学部批准,下设文牍、管理、调查、编检、评议五部,孙诒让任总理,寄庼为管理部副主任并任日文译员。三十三年,温州师范学堂建成,为监学。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黄群赴沪主办《时事新报》,请寄庼协助。同年,应聘任兰溪中国银行经理,后调九江中国银行经理。1917年,再至上海,任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副经理。联络张嘉嗷、钱新之、陈光甫等人共同创上海银行公会,任常务理事。历时十年,兴业银行存款额为全国商业银行之冠。1928年,任交通银行官股董事,并被选为中国银行商股董事。1930年倡议举办西湖博览会,轰动全国。1932年,任中央银行副总裁、代理总裁。1月25日,孙科辞行政院长,寄顾随之去职。为加强本国银行同业实力,成立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筹备委员会,被选为五常董之一。1935年,建造钱塘江大桥,寄庼曾支持浙江兴业银行投资100万元。抗战初,仍居上海,1940年3月后避居香港九龙,上海市商会亦迁香港,寄顾以常董身份处理会务。日军登陆香港,被迫返沪。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寄庼以国民政府特派员身份接收伪上海市商会和伪银行公会,担任浙江兴业银行董事辰,上海市商会理事辰,中央银行监事及中国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中国垦业银行、上海市银行常务董事,上海信托公司、泰山保险公司董事长,上海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等。上海市参议会成立,任副议长。1952年因病去职。1956年12月25日去世,年75岁。
人物事迹
徐寄庼,本名陈名冕,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光明磊落,胸襟坦荡。抗日战争初期,他担任上海市商会理事长时,积极团结工商界人士,投入抗日爱国洪流。 1939年底,徐寄庼从同乡黄溯初处了解到跟随汪精卫出国潜逃至上海的“首义分子”高宗武因对日本特工不满,未能安排他为日伪外交部长而苦恼,遂与黄溯初多次到高宗武家晓以大义。1940年1月4日,徐寄庼向香港杜月笙报告,杜即飞抵重庆向蒋介石请示,获得蒋的同意。 经过徐寄庼一番周密安排,1940年1月22日,高宗武在香港《大公报》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刊出《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又刊登原文照片,同时还发表了高宗武、陶希圣致汪精卫等人的信,要汪精卫一伙“赶快悬崖勒马,勿再受日阀之欺骗”,史称“高陶事件”,在全国范围掀起反投降反汉奸的热潮,沉重地打击了日汪勾结的阴谋。 1940年起,徐寄庼主持上海市商会工作。1942年3月,徐寄庼赴香港主持上海市商会工作。香港沦陷后,被日军押送回沪,称病在家拒与日伪合作。1944年下半年,在中共地下党员梅达君联系下,徐寄庼参与抗日,代表浙江兴业银行承担部分基金,用于支持在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的进步青年的旅费。1946年,续任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同年,当选上海市商会理事长。
人物作品
遗著已刊者有《上海金融史》、《日本语典》,未刊者有《泉币拓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1 17:5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