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荣,讳定生,旅泰华侨商人,广东丰顺双河人,丰顺徐氏一脉徐美合之孙,生于清朝光绪己卯年(1879),卒于民国廿九年(1940),其大半生在暹罗(今泰国)干事创业。徐启荣先生除了在泰国创办诸多实业外,在国内也捐资公益事业、投资兴建不少产业。
人物经历
徐启荣于清末随兄长来到泰国,入境后便到彭世洛府其第三胞兄的杂货店当学徒,后稍有积蓄便出来自行发展,主要是做一些小生意及承包零星工程。20世纪初,暹罗政府感受到二十公里长的旅游铁路带来的切切实实好处后,准备铺设一条从泰国北部彭世洛到清迈府的铁路。彭世洛府被之为双河城,双水汇聚这,在当时工程量实在太大,以致一般人不敢接手,该工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展。徐启荣经过反复考量,决意接手这一工程,并脚踏实地实施。得益于徐启荣组建的优良团队及辛劳工作,这项浩大的工程历经多年最终完成。暹罗国的铁路里程实现十位数向百位数的跨越。铁路的开通给铁路沿线带来无限的商机,惠泽万家。其后徐启荣陆续创办其他企业,包括创办增丰成火砻,自建大戏院,开设锦源丰两合公司酒廊,开发煤油,经营猎枪等多个行业。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蒸蒸日上,很快就成为当时泰北向暹政府缴纳税金最多的华侨企业家,为繁荣泰北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鉴于徐啓荣对暹罗经济社会的巨大贡献,这位“外来工”被泰国第六世国王御赐“坤銮”的爵位,赐名“銮披诗盖耶干”,可谓一时风头无两。
徐启荣、徐稼桢叔侄几乎同时投身教育产业,徐启荣先辈在泰北部边境创办两间华文学校,让当地华人子弟获得更多的就读机会,培养了大量的华侨人才。徐稼桢先辈则在泰国南部倡办华侨学校,捐赠教学设备,主张华文教学。
徐启荣、徐稼桢叔侄还在双河投资建设“恒华里”大厦,这是一座拥有数十间房间的大型中西合璧式民宅。正是这座民宅见证了近代粤东地区的历史沿革:抗战时期,由于汕头沦陷,汕头地区高等院无处安身,选择迁来此处办公;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建筑物外墙坚固、内部宽敞,这里是解放军用来指挥作战的一处所在;解放后,汕头专区地质队为了勘察丰顺的地热及其他资源的分布情况,临时选择这里作为办公地点;这里还曾经是丰顺县粮仓、丰顺县卫生学校、丰顺县工读学校、丰顺县埔河公社等机构的驻地。
1940年,二战期间旅泰侨星徐启荣陨落。徐启荣叔侄出生在双河,发迹在双河,捐资教育育人无数,建设的“恒华里”大厦见证近代坎坷,投资的东二市建设百年后依旧繁荣。
主要贡献
徐启荣、徐稼桢叔侄除了在泰国创办诸多实业外,在国内也捐资公益事业、投资兴建不少产业。
捐资公益事业方面,不能不提坳下桥桥墩建设。目前的坳下桥是解放后由县政府利用建好的桥墩架设桥面,连通埔河徐屋至汤坑的主要通道。其实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徐启荣、徐稼桢叔侄已经筹划建设并付诸实施。他们捐资从外地购得水泥等建筑材料,运抵建桥地点后开工建设,只是在桥墩即将完工时,日本侵略军已经进犯粤东并踏足汤坑地面,建桥工程在初步完成桥墩建设后不得不停下来,这也就有了后来由县政府利用建好的桥墩架设桥面使桥梁得以全面建成的事项。
投资兴建产业方面,他们叔侄投资汤坑东二市的建设比捐资建设坳下桥桥墩的时间略早。叔侄俩参与汤坑东二市的建设,历经百年时间,目前的东二市是汤坑最繁华的区域之一,步行街、女人街及其他种种专业街云集此地,一派兴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