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今强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
徐今强(1914年6月15日—1976年7月21日),男,浙江宁波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四师联络科科长,中共中央华东局联络部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石油公司军代表、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大庆油田党委书记、总指挥、化学工业部代理部长、代理党委书记、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6年7月21日病逝于北京。
人物生平
徐今强,原籍鄞县,1914年6月15日出生于上海。1922年夏,8岁的徐今强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宁波城区与奶奶一起生活。同年秋,他在宁波市贸陆山小学入学,后就读于宁波省立四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救国会和青年义勇军,上街演讲、演剧。同时,参与慰劳抗日军队以及募捐活动,募得款项用于购买棉花、布匹,缝制被褥,捐赠给东北义勇军。1934年春,城区爱国青年掀起了阅读进步书刊热潮,他与毕青等人在公园路开办青春书店,并兼营文化用品,积极推销《大众哲学》《萍踪寄语》等新社会科学书籍和其他新文艺书刊。在经营书店期间,他利用晚上时间,在油灯下秘密阅读《新青年》《曙光》《响导》《创造季刊》等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理。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又在上海制造“八一三事变”,日军炸毁了徐今强在外白渡桥附近的家,父母也被迫回到了宁波。1938年4月,徐今强来到上海外白渡桥附近童年生活过的家,发现那里化为一片废墟,已成为难民的棚户区,他决心参加抗日救国队伍。当天晚上,徐今强找到了与他一起曾在公园路开办青春书店的毕青,两人决定一起去找抗日救国的队伍。通过毕青所在银行同事的介绍,找到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邹韬奋同志,在他的指点下,4月中旬,他们终于找到了设在汉口的中共长江局,秘密与在汉阳兵工厂工作的吴永裕接上了关系。从此,徐今强在武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此后,他隐蔽下来,在中共长江局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组织安排,赴延安抗大学习。抗大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他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联络科长。后历任解放军二军九旅政治部主任、华中局联络部科长、胶东军工部研究室副主任、胶东军区化学总厂政委、大连大华钢厂副厂长兼书记。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徐今强任中国石油公司军代表。1950年7月,政务院决定,燃料工业部设立石油管理总局,这是新中国统一管理全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个领导机构,徐今强奉命调往北京任副局长、代理局长。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徐今强调往兰州,任兰州炼油厂厂长。1963年3月,徐今强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同年11月,兼任大庆油田党工委书记、总指挥。1966年9月,徐今强担任化学工业部代理部长。1970年,担任燃料化学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在长达 9 年多的时间里,他为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使我国石油化工的生产技术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位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于1976年7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7月25日,徐今强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追悼会由吴桂贤副总理主持,谷牧副总理致悼词。
人物事迹
做好军需物资供应
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封锁我根据地,军需物资极度缺乏,加之日寇入侵,我军经常处于敌、伪势力夹击的困境之中。新四军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壮大抗日队伍,通过加强统战工作,动员敌占区有志青年参加革命队伍,也为了侦察敌伪情报,购买军需物资,以缓解腹背受敌的困境,指派联络科长徐今强化名李克刚,前往上海开展统战工作。
徐今强虽出生在上海,但已阔别上海数十年。到上海以后,满眼看到的,不是留在他童年记忆里的那个样子,街道上多了国民党的军警,还有来来往往的“太阳旗”。原想是要住到龙门路72弄10号的娘舅家去的。看到这种情景,徐今强决定不去娘舅家,先住旅馆,探探路,摸摸情况,然后再做全面开展工作的打算。经过多方打探,知道了娘舅任维周,以前是京剧演员,现在是京剧教练,是上海“七君子”领导的抗日救国会的成员,这才放心地住进了娘舅家。徐今强刚刚安顿好就接到上级指示,根据地急需一批电子管,可他还没有筹措到采购经费。正在着急时,他的舅母齐吟华(一位支持抗日的热心人士)便典当了珍藏多年的手镯和钻戒等首饰,给予了徐今强很大的帮助。电子管是违禁物品,日伪盘查极严。徐今强想法儿用热水瓶伪装起来,借用娘舅任维周在方方面面的关系,在交通员章溪的配合下,巧妙地把一批军用电子管送进了皖北根据地。
徐今强出色地完成了到上海后的第一次任务,坚定了新四军首长在上海建立联络点的决心。徐今强在上海进行地下联系工作的9年多里,为根据地采购运送了数以千计的布匹、药品、医疗器具、盐、粮食、电器设备等等各种军需物资和生活用品;还把学有专长的文艺、医护、机械等专业人才,如:宋之的、毛惠贞、李民等人送往边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徐今强多次遇险,他都机智地化险为夷,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新四军四师师长张爱萍的赞誉。
大庆油田的总指挥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辽盆地的肇州县大同镇西北方向约 200 米处的松基——3井射孔后喷油,成为松辽地区获得工业价值油流的第一口探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添喜增彩。“松辽石油勘探局”由此改称为“大庆油田”。1960年2月12日,石油工业部党组召开全国石油系统主要厂矿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开展大庆石油会战的决定。经过 1960 年至 1963 年 4 年的勘探会战,并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实验,基本了解掌握了大庆地区地下油层的情况,也积累了一些勘探经验,为 1964 年石油部作出开发大庆油田提供了第一手正确的资料。1963 年3 月,徐今强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同年11月,兼任大庆油田党工委书记、总指挥。
徐今强到大庆油田以后,首先在钻井均衡生产上,狠抓经济技术指标和完成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与钻井指挥部的同志一起,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推动了油田生产的发展。在油田投入全面开发的初期,采取“早期内部注水,保持油层压力”的开采方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地下油水动态的变化,有些油井出现了含水上升、产量下降的情况。针对这一新的矛盾,徐今强与技术干部一道,发动广大职工在全油田范围内,开展地下情况大调查,系统分析每口油井的生产情况,以及每套油层的开采以及不同性质油层之间注水的推进状况。然后针对不同渗透性质的油层,进行分层注水实验,逐步形成了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改造、分层研究、分层管理和分层压力清、分层产量清、分层注水量清、分层出水情况清的一整套“六分四清”的开发方针。这套开发方针的实施为后来大庆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打下了基础。
在组织和指导油田生产中,徐今强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钻研地下、管好油井方面来。1965年,他主持会战工委研究讨论,向油田全体职工发出“向高度机械化、高度自动化、发展新技术、发展新工艺进军”的号召,并树立了井下采油工艺研究所和副总工程师刘文章为先进典型,推动了全油田群众性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活动蓬勃开展。关心群众生活是徐今强的一贯作风。他按照周总理提出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矿区建设方针,组织油田广大职工和家属对大庆矿区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可以说,大庆油田建设的许多成就,都渗透着徐今强同志的点滴心血。
亲友回忆
贾庆礼:徐今强同志是1957年到兰州炼油厂的。他来到兰州炼油厂时,基本建设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望着那纵横交错的工艺管道,成队成排的炉、塔、罐,他曾兴奋地对我们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能亲手搞好一、两个企业,那才真有意义,真了不起。”徐今强同志对未来的信心,对祖国新兴石油工业的必胜信念,对我们不仅有强烈的感染力,也是一种深刻的教育。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5 00:1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