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威尔(Peter Weir),1944年8月2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
悉尼,澳大利亚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
早年经历
彼得·威尔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一个地产商的家庭,他在悉尼大学期间学习法律和美术专业后没有读完课程就离开了学校。他协助父亲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从而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回到澳洲以后,他在Commonwealth Film Unit(联邦电影组)找到了一份工作。
演艺经历
1968年,执导剧情短片《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Reverend Buckshotte》,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71年,执导由塞尔吉·拉扎雷夫、朱迪麦克·伯尼、格雷厄姆·邦德合作主演的剧情片《三人行》,这是彼得·威尔执导的首部电影。1974年,执导由约翰·梅永、克里斯·海伍德、布鲁斯·斯宾斯联合主演的悬疑剧情片《
巴黎食人车》。
1975年,执导根据琼·林赛的同名经典小说改编的悬疑剧情片《
悬崖下的野餐》上映,由
海伦·摩斯、
杰基·韦佛、
安·路易斯·兰伯特合作主演,该片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某女子学校野餐时发生的失踪故事。1977年,执导由
理查德·查伯兰、
大卫·古皮利、
威文·格雷合作主演的悬疑剧情片《
最后大浪》,讲述了某律师调查澳大利亚土著内部残杀事件的经历的故事。
1979年,执导由伊瓦·坎特斯、帕姆·桑德斯、朱迪·莫里斯合作主演的惊悚片《水管工》。1981年,执导由
梅尔·吉布森、马克·李、比尔·克尔合作主演的战争片《加里波底》。
1982年,执导由
梅尔·吉布森、
西格妮·韦弗、
琳达·亨特合作主演的战争剧情片《
危险年代》,讲述了1965年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反对苏哈诺总统的政变的故事,该片获得
第3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85年,执导由
哈里森·福特、
凯莉·麦吉利斯、约瑟夫·索默合作主演的犯罪惊悚片《
证人》,该片获得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他凭借该片获得
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第4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1986年,执导由
哈里森·福特、
海伦·米伦、
瑞凡·菲尼克斯合作主演的冒险剧情片《
蚊子海岸》。1990年,执导由
罗宾·威廉姆斯、
伊桑·霍克、
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死亡诗社》,他凭借该片获得
第4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1990年,执导由
杰拉尔·德帕迪约、
安迪·麦克道威尔合作主演的剧情片《
绿卡》,他凭借该片获得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1993年,执导由
杰夫·布里吉斯、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合作主演的惊悚剧情片《
无畏》,该片入围
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1998年,执导由
金·凯瑞、
劳拉·琳妮、
艾德·哈里斯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楚门的世界》,他凭借该片获得
第5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第5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提名。之后,该片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百部电影新经典”之一。
2003年,执导根据派翠克·欧布莱恩的小说《主人与指挥官:世界的另一端》改编的战争剧情片《
怒海争锋》,该片由
罗素·克劳、
保罗·贝坦尼、
詹姆斯·达西联袂主演,讲述了英国“惊奇号”战舰舰长与敌人进行生死对决的故事,他凭借该片获得
第5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第6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提名。之后,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英国媒体)评选为十年“40大”佳片之一。
2004年,获得了第10届
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执导根据斯拉沃米尔·拉维奇的小说《漫漫长路:追寻自由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冒险剧情片《
回来的路》上映,由
吉姆·斯特吉斯、
柯林·法瑞尔、
西尔莎·罗南合作主演,讲述了几个从前苏联古拉格集中营里逃出来的士兵,一路经历千辛万苦,翻越喜马拉雅山最终到达印度的故事。
2013年,彼得·威尔受邀担任了第4届
纽约中国电影节的颁奖嘉宾。
2024年3月,在法国电影资料馆节为澳大利亚导演彼得·威尔举办了电影回顾展,彼得·威尔宣布不再拍电影:我没有精力了。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彼得·威尔的父亲是一位房地产的商人。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作品
制片作品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彼得·威尔利用精耕细作的手法总能让观众触碰到非比寻常的深度,他的作品经常可以在看似平庸的好莱坞传统题材中平添一般高贵之气,这源自于他对角色更加丰满的塑造,对他们的精神内核的尊重,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奇观视效和夸张戏剧化的道具。(《国家人文历史》评)
彼得·威尔对自己艺术追求上的严肃态度,对个人作品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他始终选择较冷门而且层次较高的题材,以含蓄、富有诗意的风格,以较创新、又极具冒险性的手法来处理电影,在好莱坞式的传统手法中推陈出新,足见他有着“择善固执”的一面。(《当代电影》评)
彼得·威尔的特点是一反好莱坞式的夸张和戏剧化,老套的故事在他镜头下总能让观众们眼前一亮。他在影片中秉承了一以贯之的对现实的反思态度,并且在个体往往与体制之间有着矛盾冲突。此外,他拍摄的影片虽然不是很多,但都非常有影响力。(网易娱乐、《电影文学》、《芒种》评)
彼得·威尔的电影都有一种贯穿始终的忧虑,让观众们从银幕上看到了澳大利亚的独特性格与文明特征。他从澳大利亚这样一个西方的地理边缘之地出发,对西方的价值做了有力的批判和提醒。他热衷于表现神秘氛围和探究人类行为,同时他又擅长指导演员、构思镜头,并且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情绪和影片的基调。(《作家》、《大众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