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云(1930—2012)男,祖籍四川省
蓬溪县。
人物生平
1948年3月参加革命。
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
1948年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5年,任进藏先遣一连连长,后历任助理员、副科长、科长、站长、副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后勤某分部副部长;同年,荣获解放奖章。
1957年,任呼图壁疗养院管理科长、乌尔禾兵站站长和二十九分部副部长等职,并被选为代表出席过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彭青云被调回南疆军区工作。
1985年6月离休。
1988年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
2012年1月5日逝世。
主要事迹
解放阿里
彭青云和其他先遣连的135名战友在时任保卫股长李狄三的带领下,在党中央“和平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部署下,1950年8月1日向藏北挺进,从新疆于田出发,翻达坂、越雪山,以牺牲63人的代价,完成党中央赋予的“挺进藏北,解放阿里”的光荣任务,被授予“进藏英雄先遣连”荣誉称号。
对印自卫反击
据彭青云夫人李彦清回忆,1962年,印军发起对我边防攻击,彭青云负责组建后勤医院接送病人。这时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并且我还怀孕,他心里很清楚。他安慰我说:“由我母亲陪你,我们都是军人,要随时准备打仗。更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我对他说,“打仗是要死人的,子弹会乱飞,死活没保证。”临走前我要把三个孩子带上去呼图壁县照一张像留念,他同意了。我内心深知自己担子重了,有三个孩子,还怀孕,工作也很忙很累。这就是一个军人的本色,再苦、再累,无怨言,一切为了胜利。
彭青云管理很严,我看到院内西红柿和黄瓜长得很好。他对我说:“你可不能随便摘,要吃得过称,记账从工资里扣。”真是公私分明,两袖清风。新疆军区政委听说兵站办的好,去阿勒泰检查工作,没坐飞机坐汽车,特意在兵站住了一宿,才知道这个站长是个老英雄。1976年,兵站被评选为“新疆军区后勤部先进单位”,还在兵站开了现场会,当地老百姓和兵团赞不绝口。彭青云于1978年出席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彭青云在兵站工作了十几年,无怨无悔,勤勤恳恳为部队服务。
后代回忆
彭青云之子彭巍的家在乌鲁木齐市中心的一栋电梯公寓,宽敞的客厅正中央最醒目的位置上,挂着装有父亲彭青云生前获得的各种荣誉勋章的镜框,旁边摆放着彭青云的半身雕像。
彭青云是先遣连著名的战斗英雄,绰号“小老虎”。在1948年澄合战役壶梯山战斗中,他冲进敌人的阵地,夺过敌人手中发烫的机枪朝敌人射击,为冲锋的战友们杀开了一条血路,被二军评为全军特级战斗英雄。作为先遣连副连长,彭青云在和平解放阿里的征程中,还担任侦察尖兵,完成了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在各类记载先遣连的书籍中,关于他的事迹比比皆是。在先遣连进军阿里之前,他带着侦察组,用7天时间,抵达了西藏与新疆交界处的“埋衣山”,为部队探明了道路。“和平解放阿里后,父亲先是在普兰边防连当连长,1956年调回南疆军区。”彭巍介绍说,“我父亲的前半生,真的是从炮火硝烟中闯过来的。”在普兰边防连期间,彭青云与夫人李彦清曾有过2个孩子,但由于气候恶劣、条件艰苦,全部夭折了,直到1963年才生下了彭巍。没过多久,彭青云被组织安排到克拉玛依,与战士们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里,建起了乌尔禾兵站。彭青云担任兵站站长,在那里驻守了十几年。“在兵站的时候,父母和其他几个孩子长期分离,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彭巍说,“父亲说自己比起先遣连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已经幸运太多了。”
1978年,彭青云被调回南疆军区工作,直到1985年离休。彭巍从小在兵站长大,小小年纪,就跟着战士们一起出操训练,尽管后来没有参军,但这个身高1米9的汉子身上,依然透着军人气质,举手投足利落干脆。小时候,彭巍只知道父亲是个战斗英雄、解放了阿里,身边的人对他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长大后,彭巍逐渐对父亲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父亲正直、无私的性格特点。“有一年冬天,我要从兵站赶到克拉玛依上学,当时天寒地冻,路途也有上百公里,就想让父亲用兵站的车送我一下,父亲直接说想都别想,让我自己去路边搭车。”彭巍回忆道。当时有些埋怨父亲,可当自己参加工作后,彭巍理解了父亲,并把这种老一辈军人作风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2019年9月,借着参加阿里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开馆仪式的机会,彭巍夫妇终于踏上了彭青云和吕永生曾经为之战斗过的阿里高原,在山河依旧的改则县先遣乡,走进了父辈曾经住过的地窝子、值守过的阵地,在松柏环绕的狮泉河烈士陵园,为苦寻多年的吕永生烈士的墓碑,敬献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