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干臣(1899-1935),出生于安徽英山(今属湖北省)。1921年,在安庆参与筹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1935年1月,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于皖南战斗中阵亡,年36岁。
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即安庆师范学院)。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使这位刚满20岁的莘莘学子发愤而起。他在安庆参加学联组织的宣传队,上街宣传抵制日货,宣传救国救民。这时,陈独秀办的《新青年》,本省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创办的《安庆评议报》、《安徽全省学生会周刊》、《新安徽》等进步报刊把他迷住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报刊中宣传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在这些报刊影响下,他进一步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向各地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发去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倡议各地建团。1921年4月,在蔡晓舟的组织下,彭干臣、许继慎、王步文等40多名进步青年在安庆菱湖公园茶社秘密召开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大会,因军警干扰,会议中途被迫散会。1921年6月,在学联的领导下,在安庆爆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六二学潮。当时安徽督军倪嗣冲等人只顾搜括民脂民膏,不管老百姓死活,对教育界要求增加教育经费的呼声置若罔闻。学生代表彭干臣、方洛舟等人得悉省城几个巨头和部分省议员将于6月2日去蚌埠参加倪嗣冲生祠的落成典礼,便通知第一师范学校、法律专科学校、第一中学等校学生到省议会大楼集合,要求会见议长和议员,请议员们把增加教育经费一案讨论后再去蚌埠。谁知丧心病狂的安庆镇守使马联甲却下令卫队对学生疯狂镇压,一师学生姜高琦、戴文秀,一中学生周肇基等当场倒在血泊之中,重伤39人,轻伤205人。面对军阀的屠刀,彭干臣勇敢沉着,冷静地指挥队伍撤退,营救受伤同学,连夜奔走安庆各界,控诉军阀暴行。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义愤,安庆市迅即掀起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浪潮,震憾了全国。这次斗争初步显示了彭干臣出色的组织才能。在舆论压力下,军阀当局被迫允诺增加教育经费。新上任的省长也不得不追认因伤重抢救无效而牺牲的姜高琦为烈士,并发抚恤金2000块银元。
1923年,曹锟贿选当上了总统。蔡晓舟、彭干臣、濮清泉、许继慎等发动、组织安庆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贿选示威游行。张伯衍、何雯两人靠北洋军阀倪嗣冲当上国会议员,为曹锟贿选总统效犬马之劳,安徽老百姓恨之入骨。示威群众捣毁了他们两人的住宅,人心大快。事后,军阀政府下令通缉学生领袖彭干臣、许继慎等36人。彭干臣等人先后避居上海等地。彭干臣通过同乡傅慧初介绍,住进上海新闸路大田路英山籍大律师李次山家中。陈独秀派柯庆施到安庆重新建团并筹建党组织。彭干臣于10月被正式吸收为团员。不久安庆建立党组织,彭干臣又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并一度担任安庆一师党支部书记。
1924年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人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安徽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选派彭干臣、许继慎、傅维钰等人经上海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彭干臣被录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他学的是步兵科,被编在第二队。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在黄埔军校中,他如饥似渴地勤奋学习政治理论,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守纪律、令行禁止,成为第二队中的佼佼者。他寄信给家乡,鼓励同乡青年参军,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献身。在李次山的资助下,他和傅维钰介绍英山籍有志青年考进黄埔军校一期的就有35人。彭干臣以优异成绩在军校毕业。由于品学兼优,被留校在教导团第一团任某连党代表,陈赓和他在同一连,任连长。1924年11月,周恩来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校内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彭干臣和陈赓、许继慎都是黄埔特别支部成员。他参加周恩来指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同国民党右派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坚决斗争。1925年1月,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与段祺瑞、冯玉祥讨论国事之机,率部进攻广州,企图推翻孙中山创建的广州革命政府。广州革命政府组织东征军讨伐陈炯明。黄埔军校组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学生军3000人,参加右路作战,并担任先锋。彭干臣根据党的指示,参加了这次东征。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在进攻淡水城时,苏联顾问建议组织奋勇队(即敢死队)爬城。彭干臣和张际春等10位军官及100名士兵参加了敢死队,分成几个攻击组爬城。彭干臣率领的敢死队在爬城搏斗时虽伤亡过半,但经浴血奋战,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终于率先登城进入城内,乘胜与敌人展开巷战。此战,共计俘敌2000余名,缴获枪支1000余支,残敌狠狈逃窜。淡水之战奠定了东征胜利的基础。彭干臣因战功显赫,升任营党代表。陈炯明不甘心失败,纠集重兵,寻求决战。彭干臣所在第一团与敌主力一部遭遇,彭干臣率队杀向敌阵,以白刃格斗阻击敌人攻势。这时,周恩来下令调整炮位,对准敌人指挥部轰击,当场击毙敌指挥官。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率一队从敌后发起总攻,协同消灭敌人。随后,彭干臣率部黑夜急行军,拂晓迂回到敌人后方——五华,突然袭击,一举击溃敌人。在这次战斗中,彭干臣被敌人子弹打断了一个左手小拇指,同窗好友濮清泉曾为他惋惜,他却笑着说:“革命诚艰巨,断指不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随后,他被晋升为团长。
但就在军校教导一团取得大捷之际,彭干臣却遭到蒋介石的无理打击。1925年3月16日,蒋介石要周恩来起草一个命令:“第一团连党代表文志文、彭干臣、副连长杜心树等,临阵退却,褫职查办。”周恩来感到事有蹊跷,便调查了解真实情况。3月28日,由军法审查委员会具名给蒋介石送去一份报告:“和顺五华之役,文志文、彭干臣等迭著战功,因退后收容,误为临阵潜逃,拟恳宽赦其罪,赐予复职”。在事实面前,蒋介石只能免除了对他们的处分。这时,中共中央决定派遣一批优秀的、具有军事才能的共产党员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即东方大学)学习,为了培养彭干臣,也是保护彭干臣,周恩来把彭干臣列入了去苏联学习的名单。
1925年6月,彭干臣来到上海,准备赴莫斯科东方大学。这时,五卅运动正处高潮,上海一片沸腾。彭干臣受党的指示,在上海短暂停留。他和中共党员、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王警东到吴淞机厂帮助工作。他们两人一到吴淞,根据政治环境的特点,决定先开办工人夜校,用合法形式团结、教育工人。彭干臣还到吴淞机厂附近工人住宿的农村进行宣传、讲演。彭干臣、王警东的努力工作,为吴淞机厂建立第一个党支部打下基础。
根据组织上原定计划,彭干臣结束了吴淞机厂的工作,1925年11月从上海乘轮船经海参崴来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学习。同班同学有从国内派去的张际春、徐作潮,有从旅欧支部派去的朱德、刘鼎、曾涌泉等七八十位同志。彭干臣学习认真,经常起三更睡深夜,刻苦钻研,下定决心把马克思主义学到手。当时学习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政治课,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政治常识,政治经济学,苏共党史,东西方革命史,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在讲授军事理论课时,由于翻译不懂军事,往往翻译得听不懂。朱德、彭干臣两位懂军事的同学给大家一解释,大家就领悟了,起了辅导作用。
正当彭干臣在东方大学学习紧张的时刻,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北伐迫切需要军事干部,周恩来向中共中央建议,召回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共党员,彭干臣应召提前结业回国。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作战参谋。当时叶挺独立团已经进入湖南。彭干臣随团一路领先打进醴陵城,占领平江,乘胜攻入湖北境内。独立团奔袭粤汉路,彭干臣随团经一昼夜强行军,赶到蒲圻汀泗桥之间的中伙铺车站,切断岳阳敌军的退路,截歼军阀吴佩孚第一混成旅一个团,为北伐军进攻汀泗桥抢占有利阵地。汀泗桥三面环水,东面山岭筑有坚固工事,易守难攻,有“鄂南第一门户”之称。北伐军第四军以6个团兵力攻击一天,没有进展。彭干臣跟随叶挺团长,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果断地率部沿山间小路迂回到敌人背后,突然从侧面袭击敌军纵深阵地,与正面友军配合,首先打进汀泗桥,乘胜打进咸宁城,取得北伐军一个团单独占领一个县城的重大胜利。随着向“鄂南第二门户”贺胜桥挺进。敌人布置重兵构筑三道防线,凭险固守贺胜桥。彭干臣吸取东征时攻打淡水城的经验,向叶挺团长建议,由中共党员组织敢死队率先突击。叶挺十分赞成这一建议。敢死队在彭干臣率领下,冒着敌人炮火奋勇冲杀,攻占设有炮兵阵地和指挥机构的印头山,乘胜捣毁敌人三道防线,率先打进贺胜桥。这样,独立团直逼武昌城下。蒋介石嫡系第一军刘峙的第二师致电叶挺,说他部已攻入城区,要独立团登城给以策应。彭干臣再次组织爬城敢死队,向武昌城发起攻击。他留下遗书、遗物,誓为北伐战争关键一战献身。而实际上,第一军第二师非但没有进入城区,连城墙也没接近。他们谎报军情,是想独立团为他们开道。结果独立团敢死队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但却无援军配合,使敢死队和后续梯队蒙受很大牺牲。第一次进攻未能奏效。在第二次进攻时,独立团在通湘门附近运用云梯爬城取得胜利,迅速抢占蛇山,为北伐军长驱直入武昌城作出贡献。叶挺独立团的英勇作战,使第四军获“铁军”的称誉。彭干臣在这次作战中腰部负伤,被人誉为“铁军中的铁将”。这时,叶挺独立团扩为第二十四师,镇守武昌,叶挺任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彭干臣任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这时,中共中央为配合北伐军进攻上海,推翻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决定发动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彭干臣又被调赴上海参加起义的军事指挥。彭干臣化名何樾,被安排参加南市区起义指挥部。在南市区起义指挥部里,他遇到安徽同乡,当时任沪宁、沪杭甬两铁路罢工委员会总指挥兼铁路工人纠察大队长孙津川。孙津川率领一部分铁路工人参加南市区的武装起义工作。彭干臣和孙津川一起找到英山同乡李次山筹集一批经费,提供给总指挥部购买军火之用。1927年3月21日中午12点正,上海总工会一声令下,上海80万工人开始了总同盟罢工。根据起义命令,随即举行武装起义。下午1时许,华商电气公司、法商电车电灯自来水公司、求新造船厂的纠察队员,以及孙津川率领的一支铁路工人队伍聚集到了预定集合点。彭干臣等指挥纠察队员分头攻打淞沪警察厅、南市警察分署、江南造船厂、高昌庙兵工厂。经过训练的纠察队员,服从命令听指挥,个个英勇机智,用有限的武器缴获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并对敌人开展政治喊话。有的警察、直鲁联军看见冲进来的武装工人吓得魂不附体,连喊:“革命军饶命”。工人纠察队先后攻占各进攻目标,敌人士兵、警察全部被缴械。下午5时半,南市区起义首先胜利,指挥部立即派出武装队伍参加军阀兵力较强的闸北区会战。3月22日下午6时,上海工人纠察队占领军阀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辉煌胜利。上海特别市市民政府也于同日成立。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世界工人阶级武装起义史上有数的成功记录之一。彭干臣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正在人民欢庆胜利之际,蒋介石磨刀霍霍,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汪精卫也于7月15日背叛革命,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告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夭折,生气勃勃的中国大地陷入腥风血雨之中。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由周恩来等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这时,彭干臣根据党的指示,潜抵南昌,参加起义的具体组织工作。8月1日起义爆发后,彭干臣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率领所部迅速占领国民党公安局及其哨所,并被任命为南昌市公安局长。他随即将原公安局的警官、警员和消防队员进行整编,重新配备了公安局的武装。8月2日,彭干臣兼任了南昌市卫戍司令。8月3日起,起义部队根据原定南下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开始分批撤离南昌,彭干臣负责撤离的殿后工作。他在做好社会治安,保卫革命委员会和前敌委员会的同时,积极组织指挥军警公安人员的撤离工作。8月4日,他把原公安系统的第一、第二两个保安队和消防队集合起来,又同新吸收的青壮年警士二三百人混合编成几个连配发枪支弹药,第二天一早随贺龙的警卫团出发南征。彭干臣随部队南征,沿途经临川、宜黄、广昌、宁都、石城、会昌,9月又随军进军广东,沿韩江直下三河坝,进驻汕头。
根据党的指示,彭干臣于1927年底转辗潜回上海,又一次隐蔽在同乡、时任上海律师公会会长李次山家中。李次山将自己收养的义女,一位革命者的遗孤江鲜云介绍给彭干臣。两人于1928年秋成婚。这时,原黄埔军校一位同学、安徽同乡奉蒋介石之命来到上海,辗转找上门来,拜访彭干臣。说蒋校长认为彭是一个人才。知道彭干臣在上海生活步履艰难,希望彭能回到校长身边去,将委以重任。彭干臣听罢此言拍案而起,怒斥来人,使来人十分吃惊,悻悻而去。彭干臣不为高官厚禄动心,对党的事业必胜的信念和赤诚之心,可见一斑。彭干臣千方百计找到周恩来后,向周恩来汇报蒋介石派人向他诱降这件事,周恩来非常赞许他的坚定意志。192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上海举办高级军政干部训练班,培训红军急需的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和中央军事部长杨殷领导,日常行政工作任务就落到彭干臣身上。训练班每期二三十人,为期3个月,共办了3期。学员结业后,大部分被派到苏区担任各级领导。蔡申熙夫妇、孙一中、许光达、黄春圃(江华),都在这里学习过。许光达、孙一中在训练班结业后,由中央军事部和中央组织部派到洪湖苏区工作。1929年8月24日,发生了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由于叛徒告密,被捕遭杀害的事。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兼任军委书记、军事部长、并增补彭干臣、李超时、李硕勋为军委委员。当时参加军政训练班的工作的还有吴学宏、李宗超、刘叔琴(女)等。彭干臣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930年5月,军政干部训练班刚结束,中央军委又决定彭干臣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组织东北地区的军事斗争。他挈妻携女去了奉天(今沈阳)。9月,东北党组织因叛徒出卖,遭到破坏,敌特追捕彭干臣。彭干臣甩掉暗探跟踪,奔波了一个多月,潜回上海。一个月后,地下交通才将他的妻女送回上海。同年12月,中央军委又派彭干臣任中共顺直省委军委书记,去了天津。因叛徒出卖,中共顺直省委遭到大破坏,中央军委决定他迅速返回上海。这时在上海也发生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顾顺章被捕叛变,供出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上海的情况。两个月后,又发生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的严重事件。虽然这两次事件都由于情报人员及时报警,周恩来等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但中共中央机关的活动面临严峻局面。根据中央决定,1931年12月,周恩来离开上海去中央苏区瑞金,彭干臣也随即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去了赣东北苏区。
1932年春,彭干臣到达闽浙赣苏区,任红十军参谋处长。1933年,彭干臣改任彭(湃)杨(殷)陆军学校教育长、校长。军校设在赣东北横峰县葛源镇。军校学员由红军部队和地方党组织选派,每期6个月,每期训练100余名学员。彭干臣曾把自己名字最后一个“臣”字改为“成”,意思是:党叫干的工作立志干成功。彭杨军校为赣东北红军培养了几百名军事骨干。正当他为培养红军干部大展才智之时,党内“肃反”扩大化寒流袭来。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中央代表”,对在白区工作过的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处处怀疑,彭干臣成了“理所当然的肃反对象”。彭干臣虽被囚禁,但信仰如初,相信乌云终有一天会散去。他担心的倒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屡遭挫折,闽浙赣地区形势越来越险恶了。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团、闽浙赣游击队合组编成新红十军团,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分两路北上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根据地。方志敏果断地启用彭干臣等在“肃反”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干部。这样,彭干臣得以随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团踏上抗日征途。12月中旬,红十军团到达潭家浜一带,遭到7倍于己的敌军围攻,彭干臣紧随方志敏指挥部队英勇反击,打垮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终因敌众我寡,红军指战员伤亡惨重,1935年1月中旬,红十军团艰苦征战,冲破敌人道道围堵,迂回到上饶、德兴间怀玉山地区,不幸陷入了敌人重围。时值隆冬,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多人突出重围,彭干臣和万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方志敏等被俘后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