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俐侬
湘剧表演艺术家
彭俐侬(1930-1985),杰出的湘剧大师,生于1930年,卒于1985年,祖籍湖南长沙。
人物生平
自幼随父湘剧名琴师彭菊生学艺,早期受吴绍芝指点,后又从萧全祥学戏。她10岁登台,12岁参加田汉领导的中兴湘剧团。在桂林和滨湖一带颇负盛誉。她以正旦、青衣兼花旦见长,兼习做工旦。嗓音清亮,功底深厚,讲求韵味,吐字行腔自成一派。1949年参加洞庭湘剧团。解放后,历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等职。除演出外,还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为湘剧艺术培养人才,其中佼佼者有左大玢、陈爱珠等。
彭俐侬擅长青衣,兼工花旦。她嗓音浑厚圆润,行腔很有特色,尤以高腔更具功力,自成一家。如《琵琶上路》中长达六十句的《清江引·放流》,既无伴奏,又少动作,演唱难度较大。她唱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准确表达出赵五娘离家寻夫时与邻居张大翁依依不舍的复杂感情,行家“叹为观止”。
表演上她坚持从生活、从人物性格出发,运用行当又不受其拘束。湘剧弹腔戏《打雁回窑》中柳迎春,原属青衣行当,彭俐侬随人物性格的发展,熔青衣、花旦乃至大脚婆旦的表演于一炉,和谐统一的将柳迎春演得真实可信。彭俐侬对待艺术创造,严肃认真。她22岁饰演《琵琶记》获奖,到54岁逝世之前,仍在钻研、创造、发展。为了更好表现赵五娘描画遗容,便决心学画,亲身体验。在《闯帘》一折中,她将赵五娘的“一闯”发展为“三闯”,这一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艺术构思,是在她逝世前一年完成的。她演主角如此,演配角亦然,《打猎回书》中的二娘岳氏,一般由“贴烂”旦角扮演。她坚持“角色无大小,一台无二戏”的演员职业道德,把一个仅有几句道白、六句唱词的配角,塑造得十分成功,传为剧坛佳话。
彭俐侬因家贫,读书不多,又非科班出身,然悟性颇高,善取诸家之长。她参加全国戏曲观摩会演和以梅兰芳为主任的演员训练班后,目睹全国名家风采,开拓了艺术视野,深感时代变化,于是发奋读书,钻理论,攻绘画,学简谱,文化水平,艺术修养提高甚快,不但演戏,且能改革音乐唱腔,如弹腔戏《断桥》,她为了准确、深刻表现白素贞对许仙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在父亲支持下,创造了“正南路三眼”的新板式,得到戏曲音乐界的承认,作为唱腔传世。
1956年加入共产党,历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等职、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湖南省剧协副主席。彭俐侬擅长青衣,兼工花旦。代表剧目有《拜月记》、《断桥》、《生死牌》、《追鱼记》、《思凡》等。
1985年1月16日病逝于长沙。终年55岁。
代表作品
代表剧目有《双拜月》、《打雁回窑》、《打猎回书》、《江汉渔歌》、《琵琶上路》、《拜月记》等。其中《琵琶上路》获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大会二等表演奖,主演的《拜月记》在1957年摄制成电影,是湘剧的第一部电影戏曲艺术片。
参考资料
彭俐侬诞辰九十四周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档案馆.2024-04-18
现代人物.湖南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5: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