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画
清代苏州民间彩绘的传统工艺画
彩蛋画是在、鸭、鹅以及蛇、鸽、驼鸟等的蛋壳上彩绘的传统工艺画。起源于清代苏州民间,是当地著名的传统工艺品。
沿革
清代,彩蛋画已在江苏、湖南、北京等地流行。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苏州民间有制作萤火虫灯的习俗,即在鸭蛋壳上粘五色纸,再加以彩绘成鱼形,蛋壳上打一小孔,孔内纳萤火虫,在夜间,透过蛋壳,隐约闪烁发光,供儿童嬉玩。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湖南黄熙在鸡蛋壳上用蝇头隶书小楷浅刻唐太宗小山赋》。光绪年间(1875~1908),北京有彩绘京剧脸谱和“十二生肖”的彩蛋在市肆出售。20世纪40年代以来,彩蛋画主要产于苏州,并成为当地传统的民间工艺品。1950年,苏州艺人周公度在传统彩蛋的基础上,在鸭蛋壳上彩绘虎丘等名胜风景,设色鲜丽。虎丘寺僧果岩也参与彩绘,提高了彩蛋画的艺术水平。后来,彩蛋画生产逐渐发展,有50多个花色品种,并销往国外。1973年,周公度又创作镂空彩蛋画,即在蛋壳上镂空图案,与彩绘相互辉映,更丰富了彩蛋画的艺术。
工艺
彩蛋画的制作工序如下:
①在蛋的侧面或一端钻一小孔,抽出蛋白和蛋黄。
②在蛋壳上彩绘或镂刻各种图案。
③将彩绘的蛋壳粘在裱糊丝绸的纸板上,或粘在红木座上,外加玻璃罩。
品种
彩蛋画有平放、竖放和单只、成双等形式。有的装配成灯笼形、金鱼形,下端缀以流苏,可以悬挂。有的用不同规格、品种的彩蛋画组成宝塔形。如苏州彩蛋画“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在垒成宝塔形的几十只蛋壳上彩绘108位梁山好汉,不仅人物姿态各异,而且顾盼呼应,曾轰动一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3 23:06
目录
概述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