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
广东音乐曲目
《彩云追月》是广东音乐的著名曲目,粤语名曲。该曲目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彩云追月》最早见于清代的广府乐曲,后由广府音乐家们进行填词,由此诞生这首脍炙人口的粤语歌曲版的彩云追月,彰显着广府地缘特色。
乐曲来历
《彩云追月》由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百代国乐队”所创作。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作者介绍
任光(1900~1941)中国作曲家。
1900年11月9日生于浙江嵊县。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任光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一面作杂工,一面坚持学习音乐和钢琴校音技术。后去越南一琴行任技师,约于1928年回国,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并开始与“南国社”接融。此后,在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先后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和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他曾将许多革命歌曲制成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去巴黎和新加坡等地,在华侨中推动、组织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40年春到重庆,在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同年7月,随叶挺将军赴皖南,在新四军军部从事音乐工作。 任光以写作电影歌曲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30年代初,他受到田汉、阳翰笙、安娥等人的影响,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究。现见他的创作歌曲有40多首。其中,《渔光曲》、《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笔融,反映了30年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愿望,《打回老家去》、《抗敌歌》《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即《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则以刚毅、雄健的曲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此外,还有一类直接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如电影歌曲《新莲花落》、《新凤阳歌》、《王老五》以及抗战歌曲《高粱红了》等,都富有生活气自和乡土风味。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任光还作有歌剧《洪波曲》(安娥编剧)和《彩云追月》等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其歌曲作品已辑成《任光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乐曲赏析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彩云追月》的曲式是一个甲乙丙的三段体结构,三个乐段的关系是衍展式的,是同一情绪的不断展开,对比性并不强。因为三个乐段统一表现了月明星稀、晴空万里,彩云浮动的美好景色。乐曲有一个舞曲性的引子,这个引子节奏也是乐段间的过门和全曲的结尾,这个“探戈舞”节奏成了贯穿全曲、连接全曲的重要素材。第一乐段是纯五声音阶旋律,10个小节,5个乐句,宫调式,民族气韵非常浓郁,高雅而流畅。第二乐段转为七声音阶,然而民族风韵依然鲜明。由4个对称的乐句组成。延续了恬淡悠闲的韵致。第三个乐段较长,共有17小节,七声音阶,由对答、模进的多个乐句构成。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感。全曲在清幽淡远的空灵意境中结束。人们看到一轮腾入云端的明月,银河般迷幻,余韵不绝。
参考资料
人民的音乐家——任光.嵊州新闻网.2011-04-07
《彩云追月》.国学经典诵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6:10
目录
概述
乐曲来历
作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