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方法是指直接将眼睛看到的图画、耳朵听到的
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品到的口味、皮肤碰到的触觉这些
感知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一种方法,人们不但记忆了一个个的感知形象,人们们还记忆了一些感知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当人们感知到新现象时,记忆中与新现象类似的感知形象以及紧随其后的感知形象就会被激活,各种感知形象就会在人们的头脑中变幻,这种感知形象在头脑中的变幻就能引起人们的行为。
案例解说
(注意:不只是眼睛看到的图画才叫形象,我们把眼睛看到的图画称作视觉形象,耳朵听到的声音称作听觉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称作嗅觉形象,舌头品到的口味称作味觉形象,皮肤所接触到的感觉称作触觉形象)。
例如,当我们在路途中看见一匹狼时,记忆中的与狼形象类似的视觉形象就会被激活。最先被激活的可能是我们见过的大狗的图画,如果我们少不更事,头脑中没有狼与狗相区别的视觉形象,我们可能会迎上去向它打招呼;如果我们记忆的感知形象足够多,紧接着被激活的可能是我们过去听说的狼尾巴与狗尾巴的区别:狼尾巴又长又粗拖在地上,狗尾巴则短小一些且摆动自如。这些新见到的和记忆中的感知形象在头脑中的快速变幻足以让我们得出结论:我们遇见狼了!紧接着又被激活的感知形象可能是我们过去见过的或者听说过的狼撕咬人的画面。如果这时我们已经被吓傻,脑中的图画就会中断,即人们常说的脑中一片空白,此刻除了发抖不会产生任何行为;如果这时我们还没有被吓傻,过去听说过的爬树的感知形象又被激活,这就引起爬树躲避的行为!如果我们恰巧是见多识广的猎人,我们过去多次经历过的举枪射击的图画就在脑中激活,那倒霉的就不是我们而是狼了!
训练方法
(一)多观察
我们的人类祖先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也由于没有像我们这样用文字表达的可信赖的和能让人有所喘息的法则,他们和任何野生动物一样,无时无刻不是处在警觉状态!他们的眼睛时刻在观察任何异动,他们的耳朵时刻在凝听任何异响,他们的鼻子时刻在嗅闻任何异味……,我们在佩服我们的祖先感觉超强、反应敏捷的同时,却忽略了他们的高水平形象思维能力的缘由,他们的感官每天摄入大脑的图像、声音、气味等信号不知得是我们现代人的多少倍呀!正是由于大量摄入和大量记忆的直接信号,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在细致准确程度、速度、全面性等方面要远远胜过我们现代人的形象思维!
例如,草地上露水的多少,动物粪便的形状和软硬,鸟类鸣叫的音调,空气中的异样气味,等等,都是他们用感官观察和用头脑记忆的对象,任何细微的区分都与以前观察到并记忆在脑中的动物的种类、远近、多少等图画有准确联系。而我们现代人则可能对这些熟视无睹,不会激活脑中的任何图画。因此,我们的反应木纳、行动迟缓也就不足为奇了!
显然,我们从中得到的第一个启示就是训练我们的感官的敏感性,克服心不在焉,观察,观察,再观察!
不幸的是,现代文明在提升我们的一些能力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我们的另一些能力:我们有单独隔离的安全的睡眠空间,我们有经过科学检验可放心食用的食品,我们有法律保证行走在街区不被攻击,我们掌握知识时有书本这样的二手信息,等等,我们的确没有了像恶劣生存条件这样的保持感官警觉的动力。我们只好用激发好奇心和激发对能力弱化的恐惧来强化多观察的习惯。世间万物,动静有常,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我们的感官摄取事物变化的第一手信息,不管对形象思维还是对后面要讲到的抽象思维,都是提升思维能力的第一秘诀!思维的目标就是要发现和记忆万物变化所固有的先后顺序,不多看、多听万物本身的变化过程,懒惰或仅仅从书本中记忆知识,久而久之,必然迟钝呆傻或僵化教条!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只要努力,我们感官的敏感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提升的。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事物的细微之处不是看不见,而是视而不见。民间流传的“失明者耳更聪”、 “失聪者眼更明”、“又聋又瞎手更灵”的说法,也从另一种角度说明了我们感官的摄取信息的敏感性是可以训练的!
(二)多体验
我们的祖先从出生那天起就被抛入为生存而进行的残酷搏斗中,他们没有任何先在温室中学习再投入实践的机会,他们的许多知识就是在生与死的亲身体验中获得的。例如,你在貌似平静的水塘边喝水,你看见了一波细细的水纹,但它没有引起你的格外注意,突然,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鳄鱼从水波纹下一跃而起,如果你侥幸从鳄口脱逃,刚才被忽略的水波纹的图画和鳄鱼图画的联系能不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吗?这似乎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现代研究也表明,在使用中学习的知识比脱离使用环境学习的知识,在记忆速度、记忆时长方面都高90%左右。做老师的都有一个感触,自从干上教师行业,虽然年龄大了、记忆力差了,但新掌握知识的数量之多、效率之高、灵活性之强,比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却有天壤之别!学生们往往惊讶于老师的
博学强记,殊不知这主要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特殊的学习条件,那就是边教边学!
人类祖先天生就时时刻刻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现代人由于书本知识海量增长,不知不觉中学习环境与真实环境相互脱离了,学习成了虚拟的假环境中的学习。此时,受损最大的就是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现代人缺乏想象力!
作为一种弥补,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回到真实环境中,体验就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看具体图画,听具体声音。在现代分离化条件下,
体验式学习是锻炼形象思维能力的法宝。在真实环境中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的知识,不但记忆了知识本身,也记忆了运用知识的条件,知识就被具体化了,具体化程度越高就是形象化程度越高,人类的记忆力垂青“具体”总是胜过垂青“抽象”的!
大家还听过一种说法:文学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生活出来的!眼下,采风、体验生活、写生成了最讲究形象思维的现代文学家、艺术家的常用语了!当然,文学家、艺术家与我们普通人的形象思维也有不同之处,他们会有意地将记忆中的形象在时空上错位排列:以前发生的安在此刻,许多人发生的安在一个人身上,甚至还会有人头马身这样的形象错位。
对于现代人而言,干中学习、终身教育不仅是上班族保持知识领先的法宝,学生族在校期间也要去争取尽可能多的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
(三)养成“白日做梦”的习惯
“遗忘是学习的天敌”,“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类似这样的掌握知识的秘诀不但对我们适用,对我们的早期人类祖先也同样适用。问题是缺少语言工具辅助的早期人类几乎完全是处于一种无话可听、无书可读的状态,何以“温故”?何以“时习之”? 我们可能不敢相信,被现代人贬称的“白日做梦”恰恰是古人为克服遗忘而“温故”和“时习之”的主要方法!闲暇时“白日做梦”的确是他们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大家熟知的“在脑中过电影”就是这种方法的通俗称谓。试想,如果仅仅依靠遭遇的特定环境来唤醒形象记忆,当真的遭遇特定环境时,往往已经天长日久,记忆可能已经模糊,所引导的行为就可能迟缓或错误!人们脑中积累的形象越多就越如此。所幸的是,人类大脑的所具有的一项机能是,它可以被有意识地引入沉思状态,当沉思的工具不是语言概念而是脑中的图画时,我们也把沉思状态称作梦幻状态,正是这种“白日做梦”的方法巩固了过去感知到的各种图画及其先后顺序在脑中的记忆!
因此,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静静沉思,回忆我们过去所经历过的场景和事件,能提高我们用形象思维处理问题时的敏捷程度和准确程度!
(四)多做形象比较
如果想在多观察、多体验、多做白日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就要多做形象比较。
比较能产生更精确的记忆,这条学习法则可能古今通用。例如,你观察森林中的蛇,如果你只注意到它们细长的身躯、蠕动的行走方式,那么所有的蛇在你脑中的记忆只是同一幅图画。当你再观察被蛇咬的同伴时你就会糊涂,为什么有人被蛇咬后出现的是死亡的图画,而另一些人被蛇咬后则依然是活蹦乱跳的图画?如果当初你观察你见到的每条蛇时仔细比较了这些蛇的图画,你就会发现细微的区别,有的蛇有两颗突出的牙齿,而另一些则没有。再观察被蛇咬过的人时,如果你也仔细比较了那些图画,你就会发现,死亡的是伤口有两个小眼的人,被蛇咬后依然活蹦乱跳的则没有这样的伤口。于是你就获得了这样的知识:有两颗突出牙齿的蛇能咬死人,没有两颗突出牙齿的蛇咬不死人。
我们观察事物用的是感官,感官摄入的图画转为头脑的记忆时很多细节都会被筛掉,除非你的感官的关注焦点曾在这些细节之处停留过,而差别最能吸引感官的关注焦点。例如,一头牛与一匹马的差别较大,我们的头脑记住了马的图画,也记住了牛的图画。两匹白马的差别较小,我们的头脑记住的只是一幅白马的图画。要想记住两匹白马的图画,就必须用我们的感官的关注点去扫描和比较两匹白马的细微差别。
要注意,做形象比较时有一个小小的技巧,那就是不要等全部扫描完一个形象后再扫描另一个形象,而要扫描一个形象的一部分后就接着扫描另一个形象的相同部分,并比较两幅图画这一部分的异同,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扫描和比较。
有一种让你快速找出两幅图的差别的游戏,会玩的人往往将两个图并列,然后拿出一张纸,盖住两个图并缓缓下移,同时一部分一部分地比较两个图的差别,又快又准!
如果要比较的图画一个是感官的现场感知,而另一个是脑中的记忆,或者要比较的都是记忆中的图画,难度就大多了!虽然比较的原理和前面的情况依然相同,但困难在于脑中记忆的那幅图画有可能不清晰了,时间越久,记忆中的那幅图画就越模糊!解决这个难题,古人依靠的是令现代人惊讶的超强记忆力,我们依靠的是照相、录像、录音、史料记载。
(五)多做模仿训练
早期人类社会没有语言文字或者语言文字贫乏,传播包括知识在内的一切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例如,通过模仿某种动物的哀鸣来引诱另一种动物掉入陷阱;通过模仿好猎手的动作来提高捕杀猎物的成功率;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形成娱乐时的舞蹈;通过模仿事物的外观画出图画,甚至通过模仿自己头脑中的场景画出我们的所思所想。毫不夸张地说,在语言文字贫乏的时代,正是模仿才使知识得以在群体之间传播,正是模仿才使知识得以在不同时代之间流传,模仿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化!
我们的先人善于模仿,也乐于模仿,模仿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不再有其它含义。后来,当模仿不再是唯一的交流和学习工具时,人们越来越拙于模仿,甚至有些耻于模仿。不知从何时起,模仿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赋予了落后和等级低下的社会含义,人们只乐于被模仿而不愿意模仿他人,在等级观念较强的社会群体尤其如此!例如,我们不少人到村寨旅游时,在与当地村民歌舞同乐的篝火晚会上,我们真羡慕村民们舞蹈时那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无遮无揽的快乐,但我们被邀请同舞时对最简单
舞蹈动作的模仿也显得矜持、笨拙,这实际上就是耻于模仿的潜意识在作怪。久而久之,我们的模仿能力就真的钝化了!
我们在后面就会讲到,形象思维的一大劣势就是表达的困难,如果再没有了模仿,形象思维就更成了“孤独者的思维”!我们虽然在前面提倡多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但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也不容许我们事事体验,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别人体验的过程和结果。模仿就是我们的形象思维学习和借鉴别人体验的过程和结果的主要方式。并且通过模仿学习到的知识具有具体性或整体性的特点,它的好处是能够被模仿的都是可直接操作和运用的知识,。例如,我们可以模仿别人如何操作机器,我们可以模仿别人如何烹饪,我们可以模仿别人如何着装,我们可以模仿别人如何唱歌,我们可以模仿别人如何说话,等等。它的坏处是无法模仿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会导致一旦环境有所变化模仿经常失败!总之,即使在现代社会,模仿虽然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内容,但也是内容之一。我们要克服耻于模仿的念头,积极训练我们那已经钝化的模仿能力。在这方面我们都要以老年人为楷模,他们真正悟透了人生。你天天能见到,在公园里,在社区里,不分职业,不分职位高低,没有任何音乐舞蹈基础的老年人通过模仿在开心地舞、开心地唱,我们有时会恍然以为老年才是金色的年龄!
我们说模仿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因为模仿能提高我们进行形象思维时的感官敏感性,多数情况下模仿不是静物写生,模仿要求我们对动态的模仿对象快速观察、快速记忆,如果不能在瞬间看清楚、听清楚、记清楚,何以模仿?
另外,模仿也能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对身体各部分的支配能力,头脑接收到观察信号以后,能不能迅速和准确地支配自己的肢体产生同样的行为,难道不是衡量健康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优势
(一)学习成本低
天然性是形象思维的一大特征,任何人每天都在毫不费力地进行着形象思维。虽然我们也掌握了形象思维的少量知识,虽然形象思维也有一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方面,但是形象思维的更加深刻的机理人们至今知之甚少。仅仅就人们已经发现并能主动掌握的思维程序而言,形象思维比起抽象思维等概念性思维方法,在复杂程度和掌握的难度方面,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学习那少得可怜的关于形象思维方法的知识,学习的成本会很低,几乎不用花费多少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
(二)快速灵活
首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真的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不给我们留任何思考时间的事件。此时,一切需要进行概念推理的思维方法都要让位于具有闪电般速度的形象思维方法。例如,面对迎面扑来的猛兽,我们没有任何计算距离和设计逃跑方案的时间,我们唯一的生还希望只能寄于形象思维,只要我们的感官足够灵敏,只要我们记忆的形象足够多,形象思维就能在瞬间完成对行为的指引。
其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真的会出现一些极端复杂的事件,复杂到如同需要解一个百元方程组、千元方程组,而我们手头又没有用概念推理方法解决这些极端复杂问题的工作条件。此时,问题的解决只能求助于形象思维方法的整体形象比较。例如,你往水塘的一边扔一块多大的石头,就刚好能把漂在水塘另一边的精心折叠的小纸船掀翻?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在概念性思维的流体力学看来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精确地计算出结果可能要涉及到一个数百元的方程组的求解,并且还要借助巨型计算机。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无事生非的问题,它在造船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如果我们只把这个问题看作一个个案,不打算找出隐藏在个案中的通用知识,我们就用不着大量的推理和计算,我们就从小到大往水塘里扔石头,直到小纸船掀翻为止,这时我们记住了那个石头的样子和大小。古时曹冲解决称象的难题,也不用预先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计算公式。现实中的确有许多需要这样用快速灵活的形象比较方法来解决的个案问题。
再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真的会出现一些更加复杂的事件,复杂到我们现有的概念推理性思维方法对发现可能存在于其中知识或规律性完全无能为力。例如,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场射击比赛中,前九枪以高达3环的优势领先第二名,但最后一枪却因脱靶而无缘金牌;还是这个埃蒙斯,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场射击决赛上,前九枪以高达3.3环的优势领先第二名,但最后一枪却只打出不可思议的4.4环,又一次无缘金牌!为什么会这样?概念推理性思维试图用
心理障碍等概念加以解释,但这种解释的全面性、精确性、可应用性一点也无法令人信服,一点也不能有助于埃蒙斯摆脱不幸和重新建立自信。于是,我们用形象思维来解释:微笑的上帝想给埃蒙斯开玩笑,也许下一次这个玩笑就会停止!这样的解释可能会被讥讽为不科学或儿戏化,但它的确更有助于埃蒙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现实中的确有许多问题无法用理性知识解释和解决,至少无法用当前已经掌握的理性知识来解释和解决。但记忆中的图画比较却能帮我们把它作为个案来解决,虽然无法做因果解释。这在涉及人类行为规律的领域尤其突出。
(三)易触发情感
一个完整的和感觉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有爱恨情仇,他有喜怒哀乐。我们还真的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情感能让人自我感觉生活得更加美好,但无法解释一点也不妨碍这个事实本身的存在。
为什么有些人情感丰富而另一些人则感情枯竭?
人们的精神状态通常也是他长期所看、所思、所行的副产品,也就是说除了个别案例属基因作用以外,多数人的情感多寡应该和他长期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尽管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人们接着又进一步发现,极端偏好概念性思维的人群比其它人群情感缺乏的概率和情感缺乏的程度要大;极端偏好形象思维的人群比其它人群情感过盛的概率和情感过盛的程度要大。通常人们送给前一种人的是一个好听的词汇--理性,而送给后一种人的则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汇--情绪化。
我们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形象思维更容易触发人们的情感,但无法解释同样也不妨碍这个事实的存在。例如,你对一群人讲述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时,他们做得最好的情况顶多是静静地听着。但你升起国旗、奏起国歌时常常能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就幸福的人生而言,极端理性和极端情绪化都是我们竭力想避免的,为了情感和理性的协调,我们的建议是:当你情感匮乏时,就多做容易唤起形象思维的事情,如游历名山大川、劲歌劲舞、陶醉于音乐等,让自己的感官直接面对图画、声音;当你情感过盛时,就多做需要概念性思维的事情,如数据推演、侦探推理、文章推敲,让自己的感官远离具体的形象。
(四)具体真实
形象思维的元素本身就是一幅幅现场观察到的或者记忆中的事物的完整图画,除了人头马身这样的故意错位想象的图画以外,形象思维的图画总是当前正在显现的或过去曾经显现的具体事物的真实映射,一个图画直接对应一个真实事物。换句话说,形象思维过程的每一步都是由我们的五官可感知的一个图画构成,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这一幅幅图画在人脑中先后登场的过程,只要看得清、记得准,那一幅幅图画就是具体真实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形象思维具有真实性。换句话说,形象思维的误差仅仅是感官感知的误差和头脑记忆的误差,而不是形象思维方法本身的误差。“眼见为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概念性思维则不同,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在现实中找不到直接一一对应的物,或者说概念性思维的概念无法直接在现实世界找到准确的映射对象。
例如,“红”这个概念,你在现实世界就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可以被称作“红”的具体事物,“红”只是一大群事物的颜色特征。
再如,“马”这个概念,现实中与其相对应的是一大群事物,而不仅仅是一个具体事物。马的概念在张三头脑中唤起的可能是一匹他见过的白马;马的概念在李四头脑中唤起的可能是一匹他见过的黑马,同一个马的概念却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
劣势
(一)形象思维不易表达
形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表达绝不是一回事,本能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进行形象思维,本能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表达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现代艺术家们殚精竭虑地调动各种“艺术语言”,所能表达的也只是有限的和简单的信息。例如舞剧,艺术家们用舞蹈表达内心世界可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可多数人还是看不懂!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人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甚至心跳脉搏、汗腺分泌也能传达一些形象思维的信号,但那是多么难以掌握和多么不准确呀!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测谎类仪器也不能作为法院判决的直接证据的原因。
形象思维不易表达,并且随着由概念性思维的进化而导致的形象思维的钝化,人们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形象思维的表达技巧也日渐荒疏。古人相互之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面部表情,立刻就心领神会,而我们现代人对此则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想一想现代社会需要传播的海量信息,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形象思维不再占主导地位!
在分工细化、合作紧密的时代,别人不知道你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他就无法理解你、帮助你、配合你。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干着急说不出来,就属于这种情况。这就为集体的协调一致的行为带来阻碍,别人不知道你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你也无从得知别人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如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内只会形象思维的人占很大比例,就容易产生更多的冲突,因为大家都不会“讲理”,就会产生更多的误解,暴力往往成为最终的解决手段。动物群中反复发生血腥的争霸殴斗,可能也与此有关。
(二)形象思维常常失真和不准确
尽管我们以前说具体真实是形象思维的一大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的形象思维却常常失真和不准确,包括感官感知的不准确和头脑记忆的失真。我们人类感官的感知能力和头脑的记忆能力的确与我们期望的相差甚远!正是这种感知不准和记忆失真条件下的形象思维,往往导致了我们许多行为的脱离实际和怪诞。
我们有限的感知能力面对快速变化、微小、远距离的事物,经常不能提供准确的形象和图画。例如,我们看月球像月饼;我们看上去很干净的手上可能布满细菌;我们看一颗颗流星像合成整体的扫帚,我们看太阳像围绕地球而转,等等。
我们有限的记忆能力使得先前映射到脑中的形象和图画越来越模糊。例如,王伟向你借DVD时已经打招呼了,但很快这个听觉形象就被你忘记了,几天以后你在王伟的宿舍看见你的DVD了,你心里开始嘀咕:王伟怎么还偷东西?人与人之间像这样因为听觉形象被遗忘而发生误解的情况简直是枚不胜举!
(三)形象思维无法考察感官不能直接触及的现象
在感官无法触及的领域,形象思维被描述成胡思乱想一点也不过分!遗憾的是,我们的世界还真有许多感官无法触及的领域,除非你借助科技手段来扩展你的感官的感知能力。例如,不借助显微镜你就看不见手上的细菌,在你的形象思维里,不洗手就抓馒头吃的图画,后面紧跟的绝不会是拉肚子的图画。
如果没有概念性思维以及概念性思维下的科技的发展,如果形象思维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方法,那么面对自然界,我们的思维能力就连许多动物都不如!我们的嗅觉不如狗,我们的视觉不如鹰,我们的听觉不如猫,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形象思维比它们更准确,从而我们的行为比它们更灵敏呢?
(四)形象思维很难具有预测性
思维是为了增加人们行为时的预见性。如果我们想达到一个预期目标,思维的预见性提前帮助我们判断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最有可能达成目标;如果我们想避免灾难或者减少灾难来临时的损失,思维的预见性提前告诉我们应该先准备什么、后准备什么,才不至于在灾难突发时仓促应对、慌不择路。
问题是思维凭什么就能提前告诉我们未来才会发生的事?这种预见性可靠吗?不管是我们正在描述的形象思维方法,还是后面将要详论的概念性思维方法,预测的基本原理都是首先观察和记忆过去已经发生的各种现象的顺序规律,即一些现象出现以后紧接着会出现哪些现象的规律;然后密切观察正在发生的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现象规律性;最后判断正在发生的现象中哪些是类似我们预测的规律中先出现的现象,那么我们预测的规律中紧接着会出现的现象就是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的现象。
我们用形象思维方法进行预测时有两个典型缺陷:
一是形象思维无法通过修正关于过去的规律性来得出未来的规律性,它只能无条件的把未来看做是历史的复印件,因此,在变化多端的领域,例如人类社会关系领域,用形象思维方法进行预测就经常失效。
二是我们的感官觉不出渐变。我们嗅不到、看不见空气中日益增多的
二氧化碳,形象思维无法告诉我们温室效应的灾难正在临近!再如,我们感觉不到企业、城市、人生的日常的错误决策,只有当企业要破产了,城市落后了,人生失败了,感官才能通过尖锐对比看出错误、看出糟糕的结局。我们就像试验室的青蛙一样,掉进一锅开水会立刻跳出来,但放在微温的水中再漫漫烧热,就会呆在那里直到有人把它救出来。渐变往往蒙骗了人的感觉,使头脑中“危险感”的图画变得模糊,而尖锐的对比则使人保持警惕。问题是,如果人们只靠感官或形象思维来判断事物,而不是靠能极大地弥补感官能力不足的概念性思维来判断事物,灾难性后果还不能立刻形成某种尖锐的对比,等到这种“尖锐的对比”形成时,恐怕许多“灾难性后果”已无可挽回了。
(五)形象思维很难总结通用知识
作为形象思维单元的图画都是具体的事物和场景,多数情况下,现实中感知的事物和场景与记忆中的过去出现的事物和场景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形象思维的图画类比完全忽略了这些差别!例如,我们过去遇见过一次老虎,那一次老虎只是好奇地看着我们,并没有发生任何攻击行为。今天我们又遇见老虎了,感知的图画唤起了记忆中的图画:一只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老虎。经过脑中图画的变幻,形象思维告诉我们没有危险,于是我们依旧泰然自若,但这次我们被老虎吃掉了!因为我们没有感知到上一次吃饱的老虎与这一次饥饿的老虎的区别!个案知识并不能直接上升为通用知识。中国典故中的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指的就是这种错误!
(六)形象思维难以量化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行为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行为精确化要求思维精确化,而思维精确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思维定量化。形象思维方法的又一个重大缺陷恰恰是难以定量化!
例如,原始人的抽象的数量概念极为贫乏,他们不能像现代人那样自由地运用抽象的数字来表达数目的多少,在计数时总是不脱离具体事物。早期的爱斯基摩人要是家里来了四个人,他不会像我们这样说“四个人”,而只会说:“来了老人、妇女、歪眼的男人、带枪的人”等等,他们要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数字,还不能将数字从具体事物中抽出来(运用抽象思维)。另外,在相当多的原始语言中(其中多数我们至今仍在沿用),数字常常和手指头联系在一起。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罗马数字,Ⅰ的原意是指一个手指头,Ⅱ的原意是指两个手指头,Ⅴ的原意是指一只手,Ⅹ的原意是指两只交叉的手。只是到了后来,Ⅰ、Ⅱ、Ⅴ、Ⅹ等符号才不再和手指头联系在一起,而是抽象地代表一、二、五、十等数字。在张浩的《思维发生学》、列维的《野性的思维》、佛罗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中有许多这样有趣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