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宣传是通过静态或动态形象表现某种思想观点的宣传,比如
雕塑、电影、戏剧、服装表演和显示图案的花丛等。形象宣传分为静态形象宣传和动态形象宣传两类,大都含有文字说明。静态形象是这种宣传的主要形式,附加的文字是宣传的辅助手段,因此,静态形象宣传一般是由形象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的。静态形象造型简略,仅仅突出一个画面或姿态,把思想浓缩在典型生动的影像里。比如照片、塑像、宣传画等。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属于动态形象宣传,这是由系统、连续的人物形象所构成的并伴有高度艺术语言来表达形象的演示及其思想风貌。依据内容的区别,形象宣传还可划分为纪实性形象宣传和艺术性形象宣传。
名词解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有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由于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形象是单位、企业内外对这个单位、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单位、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
在对这个单位、企业印象的基础上,加入人们的判断,进而形成具有内在性、倾向性和
相对稳定性的公众态度,多数人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才形成公众舆论。公众舆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途径(如人们的交谈、表情等)反复作用于人脑,最后影响人的行为。
单位、企业形象的组成因素有三个层次,即
理念形象、
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
形象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单位、企业进行形象设计、形象宣传的过程,也是公众对单位、企业进行认知、认可的过程。良好的单位、企业形象通过宣传形成,对单位、企业产生巨大的有利作用。
良好形象的形成要依赖于各种途径。通过建立及实施形象识别系统(CIS),是实现良好形象形成的有效途径。
形象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也是通过宣传与社会公众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过程。
单位、企业实态和特征是形象的基础,而宣传则是传播信息、塑造形象的桥梁,社会公众则是形象的评价者,其印象、态度和舆论在形象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宣传媒介
形象的形成必须借助于特定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传播媒介以其技术划分,可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户外媒介三种形式。
1.印刷媒介
印刷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以及资料和印刷广告等。
2.电子媒介
电子媒介主要包括电视、广播、电影、录像、影碟以及互联网等。
3 户外媒介
户外媒介包括户外公共场所如建筑物、路牌、交通工具、户外电子屏等发布广告信息的各种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