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认为,在
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作战,要采用设虚形假像的“
示形”之法,迫使敌人分兵处处防我。敌兵一经分散,其每一处的兵力必然薄弱;我集中兵力一处一处地打击它,就会形成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篇中引自《
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形人而我无形”一语,意思是,使敌人显现真形而我真形隐蔽不露。实质上,这是一种以“
示形”之法隐蔽真实企图,达到出奇制胜的作战指导思想。战争的军事目的,在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古今中外的战争概无例外。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巧妙地伪装自己以欺骗和迷惑敌人,否则,就不可能既消灭敌人又保存自己。因此,孙子所倡导的“
示形”惑敌之法历来为兵家所强调和重视。“
示形”之法的具体内容,则因不同的敌情我情而是有所不同的。本书多篇所讲到的,诸如能而示之不能,弱而示强,
强而示弱,设置虚形假像,实施佯动惑敌,等等,都是属于“
示形”战法的范围。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兵力众多,就要用制造虚形假像的“
示形”之法来改变敌人的兵势,迫使它不敢不分兵来防备我。敌人的兵力既然分散了,那么,它在每处的兵力必定减少;而我军集中兵力于一处,兵力自然众多。用我众多的兵力攻击寡少的敌人,是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用制造虚形假像之法诱使敌人暴露弱点,而把我军真实情况隐蔽起来不为敌人所知。”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同
袁绍对抗于官渡地区。
袁绍派遣
郭图、
淳于琼、
颜良率兵进攻驻扎在白马的曹操部将、东郡太守
刘延所部,袁绍亲自率兵进至
黎阳,准备南渡黄河。是年夏四月,曹操率军北进援救
刘延。
荀攸向曹操献策说:“现在我军兵少难以抵挡袁军,如果分散他们的兵力,然后才可以战胜它。您带部分人马向延津方向,摆出将要北渡黄河攻打其后方的样子,
袁绍必定会西来应战。然后我们率领轻装部队袭击白马,乘其不备而攻之,
颜良就可以为我们所擒。”曹操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袁绍听到曹军要从延津北渡黄河的消息后,立即分兵西向应战。曹操乘机率兵日夜兼程
直趋白马,当进抵距白马尚有十余里时,
颜良得悉大为吃惊,匆忙前来迎战。曹操派大将
张辽、
关羽为前锋,打败了袁军,击斩了
颜良,于是解除了白马之危。
凡与
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敢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法曰:“形人而我无形。”①
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
官渡②。绍遣
郭图③、淳十琼、
颜良攻曹将
东郡太守
刘延于白马④,绍率兵至
黎阳⑤,将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
荀攸⑥说操曰:“今兵少不可敌,若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⑦,若将渡河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
掩其不备,
颜良可擒也。”操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操乃率军兼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迎战。操使
张辽、关羽前登,击破之,斩良,遂解
白马之围。⑧
②
官渡:古地名。位于今河南中牟东北,临古官渡水。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以劣势兵力歼灭袁绍主力于此,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今尚存上垒遗迹,称中牟台,又名曹公台。
③
郭图: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字
公则。为袁绍谋士,曾劝绍乘汉献帝东迁,将其挟持于邺,但不为绍从。
⑤
黎阳:汉置县。位于今河南
浚县东。《汉书·地理志》注引“晋灼曰:‘
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其山上碑云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
⑥
荀攸:东汉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
公达。东汉末,曾任黄门侍郎,后为曹操军师,从征屡献计谋,被任为尚书令。后随曹操攻孙权,病死于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