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表
周期彗星统计表
‌‌是天文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记录了彗星的观测数据和相关信息。
彗星介绍
彗星(Comet),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太阳的热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彗星是星际间物质,英文是Comet,是由希腊文演变而来的,意思是“尾巴”或“毛发”,也有‘长发星’的含义。而中文的“彗”字,则是“扫帚”的意思。在《天文略论》这本书中写道: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
古代西方认识
第谷提出彗星天体,但对于它是什么样的天体并不清楚。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彗星是在恒星之间的漂泊
不定的“怪物”,无法预测它的行踪。
彗星的命名方式
彗星通常是以发现者来命名,但有少数则以其轨道计算者来命名,例如编为“2P”的恩克彗星和“27P”的克罗玛林彗星。同时彗星轨道及公转周期会因受到木星等大型天体影响而改变,它们也有因某种原因而消失,无法再被人们找到,包括在空中解体碎裂、行星引力、物质透过彗尾耗尽等。
周期彗星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国际天文联会
以下是经国际天文联会给予永久编号的周期彗星
在给予周期彗星一个永久编号之前,该彗星被发现后需要再通过一次近日点,或得到曾经通过的证明,方能得到编号。例如编号“153P”的池谷·张彗星,其公转周期为360多年,因证明与1661年出现的彗星为同一颗,因而获得编号。
名称列表
历代彗星表
已分裂的彗星
51P 哈灵顿彗星
57P/duToit-Neujmin-Delport
73P施瓦斯曼·瓦茨曼3号彗星
101P 切尔尼克彗星
128P/Shoemaker-Holt
141P梅克贺兹二号彗星
已消失的彗星
3D 比拉彗星
5D 布罗森彗星
18D 佩伦·马寇斯彗星
20D/Westphal
25D/Neujmin 2
34D 盖尔彗星
C/2012 S1 ISON彗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8 23:49
目录
概述
彗星介绍
古代西方认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