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星际间物质,英文是Comet,是由
希腊文演变而来的,意思是“尾巴”或“毛发”,也有‘长发星’的含义。而中文的“彗”字,则是“扫帚”的意思。在《天文略论》这本书中写道:
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
第谷提出
彗星是
天体,但对于它是什么样的天体并不清楚。天文学家普遍认为
彗星是在恒星之间的漂泊
彗星通常是以发现者来命名,但有少数则以其
轨道计算者来命名,例如编为“2P”的
恩克彗星和“27P”的
克罗玛林彗星。同时
彗星的
轨道及公转
周期会因受到
木星等大型
天体影响而改变,它们也有因某种原因而消失,无法再被人们找到,包括在空中解体碎裂、行星引力、物质透过彗尾耗尽等。
大部分
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
轨道运行。循椭圆形
轨道运行的
彗星,叫“
周期彗星”。公转
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
周期只有几年的
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
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
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
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在给予周期彗星一个永久编号之前,该彗星被发现后需要再通过一次近日点,或得到曾经通过的证明,方能得到编号。例如编号“153P”的
池谷·张彗星,其公转
周期为360多年,因证明与1661年出现的彗星为同一颗,因而获得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