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无痕》是由
宁海强执导、
方天民编剧,
赵岩松、
陈大伟、
刘大为等主演的军旅题材电影。
剧情简介
铁匠的儿子石平阳带着父亲的嘱托参军来到炮兵部队。他的一股冲劲,受到营长庄必川的喜爱,老班长李四虎更喜欢石平阳不服输的劲头。李四虎是技术尖子,他对新战士训练十分严格,新战士进步很快。他把石平阳视作接班人,要在自己退伍之前把经验全部传授给石平阳,甚至故意装病,让石平阳独立完成训练课目。石平阳进步很快,年终还荣立了三等功,和他一起入伍的女兵张媚对他也另眼看待。教导队招收骨干,进教导队就能报考军校,成为军官。营长担心比武缺了石平阳影响成绩,因此改派与石平阳一同入伍的王北风去了教导队。机会得而复失,石平阳有些想不通。父亲去世了,指导员让他回家料理,但他走到半路,想起父亲的嘱托,毅然返回连队。李四虎复员了,石平阳接任班长,他把老班长的好传统全部继承下来,爱兵、爱炮、爱部队,技术精益求精。同时入伍的王北风和张媚进了军校,石平阳仍然当班长。排长调走了,石平阳任代理排长,这时,他入伍已有八年。团里为了留住他,让他准备报考军校。就在这时,新战士刘发展一封虽事出有因但严重失实的告状信,使他又失去了上军校的机会。石平阳要复员了,副团长庄必川舍不得他离开,从车站把他接回,团党委特别决定把他留下。石平阳又回到排里,他对刘发展更严格、更耐心训练和要求,使刘发展深感内疚。几年后,参谋王北风到部队检查工作,见到石平阳仍是上士,不免生出许多感触。在集团军的军事演习中,石平阳指挥火炮群的准确射击,令首长和指挥员们赞叹不已。石平阳多年操纵的火炮由新式火炮取代了,他虽有些恋恋不舍,但他立即和战友们开始学习掌握新的火炮,迎接新的挑战。不久,石平阳被破格提拔为中尉连长。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制作发行
播出信息
影片评价
该片通过讲述一位铁匠的儿子石平阳应征入伍,来到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炮兵部队,迎接各种挑战的生动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成长发展的进程,塑造了献身国防事业的当代军人形象(《光明日报》评)。
该片是描写炮兵生活的经典影视作品,主人公“石平阳”也早已走下屏幕成了一批批炮手们嘴里经常谈论的“典型”。该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很容易在部队,尤其是炮兵部队官兵的心中引起共鸣,官兵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训练、生活乃至命运和主人公石平阳结合在一起。此外,该片还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主旋律色彩(《军营文化天地》评)。
该片以一种中国影坛上久违了的英雄主义气息深深感染打动了观众。该片走出了一种军事影片新的风格化的道路,是中国军队影视的独特学派。该片在思想内涵上具有相当的容量,它真实地反映出部队的现实生活,直面部队的现实矛盾,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士兵的心灵深处进行了透视,呈现出士兵的哲学与做人的哲学。该片的格调严肃、健康,一种阳刚之美贯穿始终,具有着鲜明的军队色彩和独特的军营生活中的美感。该片描写了一群炮兵从老百姓到合格职业军人的转变历程,表现了一个中国炮兵连队和一个出身农家的士兵真实的人生轨迹。此外,该片的突出特点之一就在于它准确真实地切入到军营生活的内里,再现了这个随着时代变化也发生着丰富变幻的世界:军营充满了理想,也有着困惑;处处体现着秩序与纪律,也充满了情感与思索,生长着矛盾和冲突。但纵观全片之后,留给观众的是这样一种鲜明印象和结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威武雄壮、训练有素的。该片所表现的日复一日枯燥艰辛的训练中,在默默无闻的军旅生涯里,观众的确体会到了一种平凡人与平凡生活中的崇高,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有力,领略到了士兵的辉煌与可爱。此外,该片在形式上也尽力摆脱陈规俗套,追求一种壮美的基调与赏心悦目的抒情气息的统一。该片中多次对火炮的队列、汽车的队列、士兵的队列进行了艺术处理,造成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阳刚之气,激人振奋,又富于韵律与美感,给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该片诗意化的表现和军营的交融非常紧凑,导演、摄影、美术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追求,采用了一些象征性的语言符号,表现出创作者可喜的探索精神。该片在反映现实的军营生活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走入了一种崭新的现代军事影片的风格和样式,可谓军事电影中的一个新景观(《文化月刊》评)。
《弹道无痕》是一部优秀的军旅题材影片。在这部导演处女作中,宁海强将徐贵强小说中的军队生活通过视听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全方位刻画了“铁匠之子”石平阳经过炮兵部队的磨炼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军人的过程,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吃苦耐劳和战友之间“传、帮、带”的精神。
宁海强用平实、质朴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刻画了石平阳在老班长李四虎的带领下如何从一名铁匠变成一位真正的战士,影片用新兵入训前两人在火车站“掰手腕”这一不打不相识的方式为开端,通过训练和生活两方面描绘人物。李四虎把自己负责的榴弹炮称为真正的班长,他对训练精益求精,把心得体会都记在笔记本中,当退伍日期临近,他将笔记本交给石平阳,完成了精神的传递。
在对石平阳军队生涯刻画时,还安排了几处改编人物命运走向的“小插曲”。由于部队首长考虑到石平阳所在班级成绩不错,担心后继无人,取消了他参加教导队的安排,导致他提干受到影响,他的战友王北风借此机会则成为了军官。这之后石平阳当了多年的班长,原本已经停训两个月代表部队参加全军统考却因“打骂士兵”的诬告失去了机会,在剧情的关键节点,突然想起的雷电音效也起到烘托气氛,迎合人物心理状态的作用,为转场带来自然的铺垫。
除了“男人戏”,宁海强也通过医护兵苏媚对石平阳的爱慕之情、老班长李四虎谈论自己的心上人等内容刻画出战士们柔情的一面,使角色更加丰满立体。值得注意的是,宁海强也通过军装的更换和武器装备的迭代升级等小细节刻画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也通过对相关角色的设定,对拉关系走后门、打小报告等行为进行有力的批判。影片最终荣获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宁海强也由此对军旅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有了更多思考和感悟。(《1905电影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