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区具平滑骨板或具二个低骨质崚脊。鳃孔背位。前鳃盖骨强棘为头长之0.22-0.3倍, 强棘基部弯曲,棘末端向上弯曲,腹缘平滑弯曲,背缘具三至四个弯棘(少数具二或五棘),基部具一小倒棘。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延长,纵扁。侧线从眼延伸至尾鳍第3分支鳍条的末端,具一长的眼下分支,以及一分叉的颌、前鳃盖骨分支,枕骨区及尾柄背部各具一条横向侧线,连接体侧二侧线。第一背鳍通常较第二背鳍低,二鳍鳍缘平直,背鳍与臀鳍除最后一鳍条外,其余鳍条均不分叉;胸鳍延伸至臀鳍第2鳍条基部;雄鱼尾鳍延长,茅状尾,雌鱼尾鳍鳍缘稍凹。保存标本体呈棕色,腹部稍白,雄鱼体侧呈银色,具许多深蓝色垂直条纹,背部具许多小白点;雄鱼颊部具蓝色条纹及斑;雄鱼第一背鳍稍透明,鳍膜具弯曲的白条纹,皆具黑缘;雌鱼第一背鳍淡色,第III棘膜具一白缘的黑色眼斑;雄、雌鱼第二背鳍皆具许多白点;臀鳍淡色,具宽黑缘;尾鳍上半部具黑点及少许垂直白线,下半部则为暗色宽区域。李氏斜棘?(Repomucenus richardsonii)为本种之同种异名。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较浅之砂泥底水域,以底栖生物为食。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南中国海、日本及台湾西部、东北部及澎湖海域。
渔业利用
小型鱼类,仅具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