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
光明日报》《飞天》《散文》《散文百家》《绿洲》《
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内100多家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作品900多篇,出版散文集《瞬间的灿烂》(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励志类读物《做个知本家》(与张琦合作,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长篇小说《前途无量》(
群众出版社2010年版,系《人在仕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先后有10多篇作品入选不同文集,其中散文《
寻找家园》入选《甘肃文学50年(散文卷)》,另有10多篇作品被《读者》等选刊转载。先后获得省市级各类奖项10多次。
4月9日下午,由
甘肃省
平凉市总工会文学俱乐部长篇小说创研中心和
平凉市文联,共同举办的旅京甘肃平凉籍作家张黎明的新时政长篇小说《前途无量》研讨会在平凉召开,来自全市的文学工作者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
张黎明是甘肃平凉市泾川县人,曾长期供职于教育和党政部门,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有900多篇文学作品在国内的100多家报刊发表,出版过散文集《瞬间的灿烂》、励志类读物《做个知本家》等。由于他关心时事,关注民生,许多作品因之在读者中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张黎明在
北京的生活使得他视野更加开阔,写作更加勤奋,2010年11月,他酝酿已久的时政小说三部曲之一的《前途无量》,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在全国各地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研讨期间,先后有近10位与会者发言。平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
李世恩说,张黎明的这部作品非常厚重,作者熟知时政生态,加上深厚的
文学素养,写作时下了很大的功夫,因而刻画的人物比较逼真,故事情节也较为生动,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惠程华先生认为,作者生活积累深厚,情节安排紧凑合理,读起来令人亲切,能紧紧吸引住读者。王韶华先生认为,这部作品写得从容而严肃,繁复而新颖,他力求透过人们习以为常的诸多现象,描绘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风貌,深刻地揭示诸多现实问题的本质。作者在现实的大地上埋头挖井,掏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的症结,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罗六元先生认为,作品全景式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在市、县、镇、村这四个节点上,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着丰富的生活百态。李广兴先生认为,和市面上流行的同类小说相比,《前途无量》这部小说也涉及到了官僚作风、形式主义以及腐败丑恶,但它并不仅仅停留于浅层次地暴露阴暗面,而是更着眼于严肃和深入地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机制。因而它迥别于时下热门的小说的最大之处,在于其所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不仅描绘出纷纭人事以及生存状态,而且揭示出不同层次人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心理情感。景颢先生认为,作者比较好地处理了文学作品和生活的距离问题,科学而审慎地厘清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故事性强,情节推进快。
樊晓敏先生认为,小说的故事脉络清楚,曲折动人,语言干净形象,耐人寻味,结构明晰紧凑,深思熟虑,是一部花费了一定的心血的作品。马宇龙先生认为,小说以行政游戏规则、建筑腐败、行政机构改革、税费收缴等大大小小的事件为横线,深度解析了当代中国官场生态链,描绘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风貌,真实地再现了官场百态和世间百味,整体谋篇严谨,叙述节奏得当,内容生动真实,人物塑造颇见功力,作品极具思想内涵。这部小说无疑是平凉本土作家出版的长篇小说中最为成功的一部。梁永忠先生认为,揭示现实官场中错综复杂微妙奇诡的上下级关系、老乡关系、联姻关系、同学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利益关系,是张黎明长篇小说《前途无量》的一大长处,作者对这些关系做了深度的剖析和表现。作者描写的不是一人一事,而是把一个市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上去写,这就使小说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和深刻性。
大多数与会者认为,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
陇东地区乃至整个甘肃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同时,在研讨中,与会者对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也进行了客观地分析,认为作为时政小说,还缺乏深刻的思想性,主要人物还显单薄,文字略显粗疏,对场景和人物心理的摹画也显得欠缺了一点。张黎明表示,他会继续努力,在随后的创作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