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魁,男,1956年8月出生。新闻本科毕业。中共党员,现为
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陕西神州书画学会副会长、石门书画院副院长、炎黄书画院副院长、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及陕西省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秘书长等职。现任陕西省政协主办的
《各界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2000年荣获了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外界评价
吴三大评
张魁对书法的感觉不错,作品里面的情致、情绪、情愫很好。这些都是书法繁衍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贾平凹谈
张魁的字写得很好,放得开,有个性,也很有味道,从他的笔墨中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蕴……
徐庆平评
你的字形挺好,写得自然规范,笔法很注意变化,看来是下过功夫的。能把楷书很死板的书体写出活的变化的东西来,非常不易!行草书已经开始写出了自己的风格了,显示出了与别人的不同,很不错!这种风格为你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另外,从自作诗的书法作品里,可以看出你的诗做的挺好。
作品
《古风·登华山》、《七绝·深秋感悟》、《七古·崆峒山漫步》、
《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武陵源青山联想》、《白鹿原金秋》。
生活经历
眼见一张对开近十个版的大报在他手里日渐兴盛,个中甘苦自能想见。我原想这份陕西省政协的报纸无疑应该属于衣食无虞的“碗族”,后来才知道竟然也要自负盈亏,那么,张魁的担子张魁的辛苦,以及所遭遇的各种风险风波,就更是可以体味的了。不过在接触中,你丝毫感觉不到张魁是个荷着重压的人,总那样谦和、从容,似乎还很有几分闲适。你便会感觉到男子汉脊梁的力量。
在书法研习和创作上,他的这种从容、闲适曾使我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和我一样,搞书法为的是在繁忙中偷一点闲乐逸趣,用随意的书写取得生命的平衡。后来不断读到他的字,那种简洁、老成、生涩、高远与拙趣,给我的印象整个一个陌生和新颖,我把这种印象称为“别一种印象”。“别一种”,就是别开生面、别显品韵、别有洞天,就是辟另路、求异风、不趋同,也就是艺术上至为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看似闲庭信步,实则青灯黄卷,你会由不得产生探究他的欲望。于是张魁从当下汪洋大海的书展和书法作品中跳了出来。
从《古风·登华山》简洁的笔墨中可以感受到,对待汉字的象形特征,他已经由华丽铺陈转而追求简约化、符号化效果;这背后是书家以简纯的心态去简化复杂人生的那种淡定,其中渗透着中国易学的变易、简易精神。从《七绝·深秋感悟》的随兴所致中,断续而又自然的笔墨处理和从容高远的人生自信融为一体,你又会感受到一种无为中的有为,随意中的精心。《七古·崆峒山漫步》以沉着的运笔,使通篇作品浓淡得体、润涩有致,又使你感受到他在无羁的洒脱和有度的控制中自由出入的本事,这也不纯然是技巧,在其深处,怕是与书家的处世修养和人生智慧有关。
张魁是由写作起步而臻于书道的,一直在诗文写作上下着功夫。诗文和书法创作合于一个主体,本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固有的传统,也符合书法艺术的本体要求。一些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莫不是书家自己直抒胸臆之作。撰文与书丹的合一,能通过同一创作主体,将诗文的内容和情绪直接贯注到书写的谋篇布局和笔墨线条中去。书写别人的诗文当然也能出好作品,但要有一个书家重新体验诗文内容和情绪的转换过程,到底隔了一层。张魁的诗多寄情于山水,像《武陵源青山联想》:“青翠草木生奇峰,精心移栽几多成?造化一物宜一境,不欺上苍自葱茏。”像《白鹿原金秋》:“原静隐蝉鸣,云高接海天。踯躅梦幻里,物我两赋闲。”都多少流动着一点道释情趣,正是有人从中感受到的那种“闲人、闲心、闲景、闲境”。看似有出世之绪,其实却阅世较深,只是能够超越,一入一出之间便有了老成与厚朴。
张魁书作就这样让你从随意中看出了精心,生涩中看出了娴熟,童真中看出了老到。他的诗文也就这样让你感受到了一种低调、执著和在内质与博约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