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张首晟(1963年2月-2018年12月1日),原籍江苏省高邮市,美国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丹华资本董事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3年2月,张首晟生于上海。在“文革”中度过童年。上学时,他读学校的课本,回到家里,他就扎进阁楼的书堆里,读《西方哲学史》。1976年,父亲给13岁的张首晟买了一套高中自学教科书让他自学。
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80年,赴柏林自由大学就读硕士。
1983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师从杨振宁教授。
职业经历
1987年,获得美国石溪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任美国Santa Barbara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1989年,任IBM阿尔玛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993年,被斯坦福大学聘为物理系教授。
1996年,被斯坦福大学评为终身教授。
1998年,张首晟投资了Vmware。1999年,张首晟联合硅谷企业家们共同创办了华源科技协会。
201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张首晟与他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并担任丹华资本董事长。
201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张首晟团队发现“天使粒子”。
2018年12月6日,张首晟的家人发布声明,确认张首晟于12月1日因抑郁症意外去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06年,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针对半导体能耗与散热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子自旋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关于电子运动的一个新规律,即电子自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规律。利用该规律可使电子有序地运动,从而降低能量耗散,并有可能研制出新的工作原理的计算机芯片,从而促进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张首晟发展了能够实现这种新运动规律的一类新奇量子材料-拓扑绝缘体,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2009年,他与中科院物理所方忠等合作,预言了三种拓扑绝缘体材料(Bi2Se3、Bi2Te3和Sb2Te3),这是材料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与清华大学薛其坤等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的紧密合作,制备出高质量的材料,在拓扑绝缘体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于2013年在反常霍尔效应被发现130多年后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物理学界重大科学突破之一。
2017年7月21日,王康隆、张首晟、寇煦丰等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这一发现,验证了由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马约拉纳在80年前提出的预测——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时也证明了存在一种比量子还小的单位,这将对量子理论带来巨大的改变。
教育成就
张首晟自从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以后,他用每年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投入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他不但亲自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还开办各种强化课和讲座,全方位参与学校发展。
主要作品
据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张首晟与中国国内合作论文有30多篇,包括Science (4篇)、Nature Physics(2篇)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4篇)。
荣誉奖项
社会生活
轶事趣闻
张首晟曾给妻子余晓帆写过两首中文诗,其中一首写于2017年情人节:青梅竹马细语长,两小无猜雀羽赏;网场健步容姿洒,云游丽畦镜花双。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评价说,“他写得如此优雅,表达起来像艺术家一样。”
2014年,张首晟就曾是呼声最高的诺奖候选人之一。在此之前他已经凭借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的开创性研究,包揽了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Oliver Buckley)、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Dirac Medaland Prize)、物理前沿奖(Physics Frontier Prize)和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在内的物理界奖项。张首晟本人并未对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表现出失落,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新发现降临的那一刻才是最大的奖励。”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张首晟的祖父张彝是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的第二届学生,其于1909年签发的复旦公学毕业证书是中国存世的最早大学毕业文凭。
婚姻生活
张首晟的太太余晓帆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两人育有一对子女。
人物评价
他(张首晟)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物理学家杨振宁评)
张首晟在推动国内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科学院评)
相关争议
2022年11月18日凌晨3点,《科学》杂志发布“编辑撤稿”声明,撤回了一篇关于“天使粒子”的论文。论文的通讯作者有4位,分别是何庆林、寇煦丰、张首晟、王康隆,均为华人科学家。撤稿声明中提到:“该论文刊发后,未能重现研究结果的读者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文件。随后,原始数据来源受到质疑;而且,对原始数据和已公布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严重的违规行为和差异。这些问题导致《科学》杂志的编辑对论文结论失去了信心,因此我们进行编辑撤稿。”该论文20位作者中有14位不同意撤稿,包括通讯作者何庆林、寇煦丰、王康隆。王康隆在给《中国科学报》的回复中,反驳了撤稿声明中的说法,表示该论文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的。
人物纪念
张首晟奖学金”,是为缅怀高山书院创始校董张首晟教授而设立。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4 18: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