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1963年2月-2018年12月1日),原籍江苏省
高邮市,美国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丹华资本董事长。
人物简介
张首晟,男,著名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杨振宁的徒弟,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也是近年火热的
区块链布道者,他创立的丹华资本于2018年11月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更新的《301调查报告》点名。
1963年,张首晟生于上海,在“
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童年。上学时,他读学校的课本,回到家里,他就扎进阁楼的书堆里,读《西方哲学史》。
1976年,父亲给13岁的张首晟买了一套高中自学教科书让他自学。翌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张首晟考上复旦大学物理系。当年全国的大学录取率为4.7%,是至今为止最低的一届。16岁,张首晟被公派至
德国柏林大学学习,他花了三年时间修完了五年的课程,后考进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物理学博士,师从
杨振宁。毕业后,他去了IBM做高级研究员,并受到时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
朱棣文的赏识。1993年,他去斯坦福大学任教。
几年后,张首晟被聘为斯坦福的终身教授,三十多岁的他成了斯坦福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在科学领域,张首晟有很多成就。其中最重要的要数“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
拓扑绝缘体”,这两个开创性研究让他获得了包括
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
巴克莱奖在内的许多界内重要奖项。
2017年,张首晟团队发现“天使粒子”。
2018年12月1日,张首晟在与
抑郁症斗争之后,意外离世,享年55岁。
人物生平
1963年2月,张首晟生于上海。
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83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师从杨振宁教授。
1987年,获得美国石溪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任美国Santa Barbara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1989年,任IBM阿尔玛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993年,被斯坦福大学聘为物理系教授。
1996年,被斯坦福大学评为终身教授。
201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张首晟投资了Vmware。
1999年,张首晟联合硅谷企业家们共同创办了华源科技协会。
2013年,张首晟与他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并担任丹华资本董事长。
2018年12月6日,张首晟的家人发布声明,确认张首晟于12月1日因抑郁症意外去世。
个人生活
太太:余晓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06年,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针对半导体能耗与散热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子自旋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关于电子运动的一个新规律,即电子自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规律。利用该规律可使电子有序地运动,从而降低能量耗散,并有可能研制出新的工作原理的计算机芯片,从而促进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张首晟发展了能够实现这种新运动规律的一类新奇量子材料-拓扑绝缘体,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2009年,他与中科院物理所方忠等合作,预言了三种拓扑绝缘体材料(Bi2Se3、Bi2Te3和Sb2Te3),这是材料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与清华大学薛其坤等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的紧密合作,制备出高质量的材料,在拓扑绝缘体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于2013年在反常霍尔效应被发现130多年后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物理学界重大科学突破之一。
2017年7月21日,王康隆、张首晟、寇煦丰等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这一发现,验证了由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马约拉纳在80年前提出的预测——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时也证明了存在一种比量子还小的单位,这将对量子理论带来巨大的改变。
据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张首晟与中国国内合作论文有30多篇,包括Science (4篇)、Nature Physics(2篇)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4篇)。
人才培养
张首晟自从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以后,他用每年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投入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他不但亲自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还开办各种强化课和讲座,全方位参与学校发展。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2009年,张首晟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人物纪念
“
张首晟奖学金”,是为缅怀
高山书院创始校董张首晟教授而设立。
人物评价
他(张首晟)获得
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杨振宁评)
张首晟在推动国内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