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1464—1538,一作1464—1537)明代画家。字天驰,号平山,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明代画家。绘人物,师法
吴伟,山水学
戴进“狂态”,用笔豪放纵逸,水墨酣畅淋漓,与
朱端、蒋嵩、
汪肇等同为“
浙派”名家。亦工鸟兽、花卉。
早年画学
戴进,临摹能肖其神,画法工细。至南京后,又宗法
吴伟,变为粗笔写意。他善画人物,多绘神仙、士子、
渔夫,形象质朴,神态清朗,具高昂向上的气质。景致简略,笔墨遒劲,风格豪放,然少秀逸和蕴藉之致;为浙派健将,亦开后来学者粗率之风。他具有典型风貌的水墨写意作品较多,人物多用顿折的重墨线条勾勒,山石以粗犷的笔触作大斧劈皴,
运笔迅捷,水墨淋漓,具有豪放动荡的气势。亦能画写意花鸟。
此图为张路水墨山水画代表作之一,写山雨欲来前狂风大作,乌云满天的情景。此图在笔墨形成上亦有独到之处,充分运用绢不易晕化的特性,多用
湿笔和浓墨,恰到好处。山石画法近似马、夏及
戴进的带水斧劈法,但又有所不同。画树则多以短笔横向画出,自然生动。全幅笔墨健拔淋漓,气势壮阔。
《吹箫女仙图》:此作品水际岸边,一妙龄少女坐于苍松下,正专注地吹箫自娱。悠扬的箫声与澎湃的涛声组成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的乐章。少女身旁所置的硕大无比的仙桃点明了此为仙人、仙境,为画面增添了几许虚幻的情调。作品中少女与顾恺之笔下的洛神或莫高窟唐代壁画中仙女的形象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她面庞饱满,高鼻大眼,形象朴实无华,缺少仙女们瘦骨清像的容貌和高逸脱俗的神态;身材墩实丰满,缺少仙胎道骨的轻盈体态;身着宽大的粗服布衣,缺少飘飘欲飞的衣带。她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宛如乡村女子,昭示出的是人间女性的自然美。
《山雨欲来图》:此作品以大笔泼洒,水分浓郁,用笔粗放不羁,水墨酣畅淋漓。山峰以大笔横点融成,外围轮廓呈现不规则的犬牙般曲线,大胆的用笔恰当地描绘了特定环境中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色。又以淡墨轻画远山,隐隐约约,给人以山外有山的感觉。山脚下,画家不着一笔,留出大片空白,缭绕的云雾拉开空间距离。作者采用毛笔乱点的手法画树叶,将风雨中飘摇的枝叶表现得生动而富有神韵。全图除人物外,几乎省略了线条,以大块墨色的渲染见长。